近日,中日關系再次經歷了一場“過山車”式的變化。
本月21日,中國外長王毅訪問東京,參加次日舉行的第11次中日韓外長會,并與日本外長共同主持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
【王毅外長與日本首相石破茂】
在會談中,王毅外長提出一系列建設性建議,強調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原則,敦促日本恪守承諾,維護兩國關系的政治和法律基礎。從會后雙方聲明來看,日本內閣首相石破茂的回應也相對積極,表示“充分認識日中四個政治文件的重要意義,尊重中方立場,愿加強兩國合作。
然而,僅僅一天后,日本外交部突然“翻臉”,否認石破茂曾作出“尊重中方立場”的表述,并要求中方刪除該內容。這一舉動不僅顯得極其突兀,而且暴露了日本政壇對華政策的矛盾性。
近段時間以來,日方對華態度一直在左右橫跳。一方面,石破茂政權深知中日關系改善符合日本利益,因此上臺之后也一直在積極與中方保持接觸;但另一方面,日本對美國的“追隨”沒有改變,其本質上還是有遏華特性存在,因此在諸多方面都對中方表示出了不友好的態度。
如今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石破茂是否有過“尊重”中國的表述已無關緊要,關鍵在于日本政府在涉華政策上的朝令夕改,讓人難以信任。
中國一貫秉持睦鄰友好政策,推動中日關系健康發展,但這并不意味著會容忍日方的“變臉”操作。面對日本的態度反復,中國也不必再過于克制,而是用實際行動表明立場。
【中方海警船在釣魚島行動的衛星圖】
近日,由8艘中國海警船組成的編隊出現在釣魚島海域,并構建起一道牢固的“銅墻鐵壁”。從衛星圖像來看,編隊呈現“三層”部署,其中最內側的兩艘海警船直接進入距離釣魚島僅1海里的核心水域進行巡邏,形成強有力的威懾。
與此同時,中方海警依法驅離了非法進入我國釣魚島海域的日本漁船,包括“理惠丸”“第八琴海丸”等。這一舉動不僅維護了中國的領海主權,也對日本方面釋放了明確信號:在主權問題上,中國寸步不讓。
日媒對此非常緊張,報道稱中國此次部署的海警編隊頗具專業性,不僅有高機動性的千噸級艦船,還有3000噸級、5000噸級乃至1萬噸級的大型海警船。這種艦船編隊不僅具有高強度的巡航能力,還具備應對復雜海上狀況的能力。應對日方簡直是綽綽有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日外長會談前,釣魚島海域相對平靜,某種程度上是中國在為雙方對話營造相對緩和的氛圍。但顯而易見,日方在短時間內的“變臉掀桌”無疑破壞了這一努力。
【日本難改對美國“點頭哈腰”的本性】
長期以來,日本試圖在中美之間做“平衡術”。一方面,在經濟上日本離不開中國市場,因此需要與中方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關系;另一方面,在安全和外交層面,日本仍高度依賴美日同盟,尤其在涉華問題上,日本始終不敢真正擺脫美國的控制。
此次石破茂政府的表現,充分暴露了日本政壇的投機心理。他們希望在緩和對華關系的同時,不得罪國內右翼勢力,同時又向美國展示自己仍然在戰略上“遏華”。然而,這種“騎墻”策略注定難以為繼。
中國的立場一直很明確,中日關系的基石是四個政治文件,日本必須嚴格遵守,否則就很難推動真正的合作。而在領土主權問題上,中國更不會讓步,尤其是釣魚島問題,日方的一切小動作都會遭到中國強有力的反制。
總而言之,中國始終秉持和平發展理念,愿意與日本開展正常的外交合作,但前提是日本必須尊重歷史、恪守承諾,不能一邊示好,一邊搞小動作。日方如果繼續玩“變臉”游戲,只會讓自己陷入更被動的境地。
未來,中日關系的走向取決于日本能否真正調整政策。如果日方繼續在“既要又要”之間搖擺不定,最終只能落得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