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家的跨國生意攤上事兒了?巴拿馬港口交易為何踩了紅線?
最近商界出了件熱鬧事——香港首富李嘉誠家族旗下的長江和記集團,正忙著把分布在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經營權打包賣給美國財團,結果撞上了"中美博弈"的槍口。
這事兒不僅讓外媒爆出"國企被要求暫停與李家合作"的消息,更在香港和內地掀起了輿論風暴。
先說這樁22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600多億)的大買賣。交易清單里最扎眼的,是巴拿馬運河兩頭的那兩個港口。
這可不是普通碼頭,作為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世界橋梁",每年全球6%的海運貿易要從這兒過。美國海軍艦艇也經常借道,戰略地位堪比"海上咽喉"。
沒想到交易消息剛放出來,《大公報》就連續發文開炮,連國務院港澳辦官網都轉載了。
文章說得直白:企業賺錢天經地義,但像長和這樣的巨頭不能光算自家賬。
現在美國處處針對中國,這種關鍵資產要是落到美國手里,等于給人家遞刀子。
這話說得重,但確實點出了要害——在中美博弈白熱化的當下,跨國交易早就不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了。
有意思的是,盡管輿論鬧得沸沸揚揚,李家生意照做不誤。據知情人士透露,長和與貝萊德財團的談判壓根沒停,雙方正緊鑼密鼓搞稅務核算、法律文書,原定4月2日簽協議的計劃雷打不動。
南洋理工的李明江教授分析得實在:李家現在是騎虎難下,巴拿馬這兩個港口政治風險太大,與其等著被"卡脖子",不如快刀斬亂麻。再說放眼望去,國內也沒哪個冤大頭愿意接這燙手山芋。
但新加坡管理大學的傅方劍教授另有高見。他認為這事要擱十年前,就是樁普通買賣。可現在美國明著打壓中國,連國際海運這種"經濟命脈"都成了戰略武器。
就像去年蘇伊士運河被堵導致全球供應鏈大亂,要是巴拿馬運河出點幺蛾子,對中國外貿的打擊可想而知。傅教授更爆出猛料:別看交易清單列了43個港口,真正踩紅線的就是巴拿馬這兩個,其他位于"一帶一路"沿線的港口,估計想賣也賣不掉。
現在最微妙的是各方態度。雖然傳聞說國企被要求暫停與李家新合作,但香港特首李家超的表態很官方:"依法依規處理"。
更耐人尋味的是,就在交易進入倒計時之際,李嘉誠二公子李澤楷突然現身北京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要知道這位"小超人"掌管的電訊盈科,在內地可有不少投資。這時間點選的,難免讓人浮想聯翩。
其實回看李嘉誠這些年的操作,從2013年起陸續拋售內地資產轉戰歐洲,到如今又要套現海外基建,商業嗅覺確實敏銳。但這次可能真撞上鐵板了——涉及國家戰略安全的領域,從來就不是單純的生意場。就像網友調侃的:"李超人這次可能錯把地緣政治當成了房地產市場。"
眼下這出商戰大戲還有三大懸念:交易到底能不能如期完成?港交所會不會出手叫停?中美政府會不會直接下場掰手腕?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國際格局風云變幻的今天,跨國巨頭的每個商業決策,都可能掀起意想不到的波瀾。至于李家這步棋是"及時止損"還是"戰略失誤",恐怕要等歷史來評判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