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技界大佬埃隆?馬斯克把目光投向了美國軍方的 “寵兒”——F-35 戰斗機項目,這可讓五角大樓有點坐不住了。馬斯克毫不留情地稱 F-35 是 “失敗之作”,甚至把它的建造者形容為 “白癡”,隨后還派出他的 美國政府效率部調查人員,大有要把這個價值 2 萬億美元的項目 “翻個底朝天” 的架勢。
你瞧瞧這 F-35,原本被吹得神乎其神,號稱要憑借技術引領全球空戰潮流,可現實卻狠狠打臉。就說那 “Block 4” 開發和運行測試,簡直是狀況百出。原本計劃每六個月就能讓飛機的能力提升一個臺階,這里面涉及持續升級能力和快速交付流程,到現在都沒達到預期。F-35自2023年7月以來就沒有交付過一架可以打仗的戰斗機,公開的理由就是軟件出了大問題。
技術更新 3(TR-3)航空電子設備升級也不省心。這本是為了給 Block 4 功能提供足夠計算能力的重要舉措,像新傳感器套件、遠程武器等先進功能都得靠它。結果呢?經過兩年多的開發,TR-3 軟件版本還是個 “半成品”,不但新功能沒用上,之前交付的功能也到處是缺陷。由于BUG越來越多,只能靠 “邊飛邊修” 這種原始方法解決,這一折騰,TR-3 升級版 F-35 的專門作戰測試要到 2026 年才能進行,比最初交付晚了整整兩年,這么下去黃花菜都涼了好幾回。
F-35的自主式保障信息系統也不讓人省心。美國人對它更新軟件版本進行網絡安全測試時,發現一堆沒解決的漏洞。新的基于云的運營數據集成網絡,雖說硬件部署速度提上去了,可還得依賴有問題的軟件,那些應用程序和頻繁更新的優勢,遲遲發揮不出來,就像一輛發動機有毛病的豪車,看著氣派,就是跑不起來。
從維護方面看,F-35 更是一塌糊涂。所有變體的維護指標都低于作戰要求文件閾值,出了嚴重故障,維修時間得是預期的兩倍。可靠性指標,比如嚴重故障之間的平均飛行小時數,也一直不達標。備件短缺,維護需求還高,機隊運營可用率遠低于目標。這些問題導致全速生產延遲,在中國大規模升級戰斗機機隊的時候,F-35 卻像個沒準備好的士兵,對戰斗場景毫無準備。
再看看美國空軍內部的爭執,前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和馬斯克的觀點完全不一樣。馬斯克覺得 F-35 不行,可肯德爾卻認為馬斯克只是從工程師角度看問題,還強調 F-35 會和無人機協同工作,短期內不會被取代,它比第 代戰斗機強,要一直服役到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平臺到來。
不過,F-35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擺在眼前,2024 年 12 月美國國會研究服務(CRS)報告就指出,F-35的軟件更改老出穩定性問題,還破壞其他系統功能。飛行員在測試時多次重啟 TR-3 程序,就算升級批準了,還得頻繁打補丁。自主式保障信息系統 軟件更是糟糕,可靠性差、誤報率高,還容易被網絡攻擊,甚至能插入虛假信息。
反觀中國,殲 - 20 隱形戰斗機的開發進展順利,軟件穩定。雖然中國軍事現代化比較低調,可這對太平洋地區空中力量平衡影響巨大。現在中國六代機的消息也時不時傳出,美國這邊 F-35 還問題纏身。面對這樣的局面,美國真的有得選嗎?是繼續在 F-35 這個 “爛攤子” 上砸錢,還是趕緊另起爐灶發展新戰機,可真是個頭疼的難題,就看美國軍方怎么在這 “迷霧” 中抉擇了。
對于馬斯克的努力 ,我們只能說,當一個國家沒有選擇時,F-35就算是一坨屎,那也只能說很香,也得繼續吃,這就是F-35當面帶給美國人忍耐心的考驗。當然,美國的一幫盟友也只能跟著吃,畢竟F-35是西方國家唯一量產的隱形戰斗機。所以,馬斯克怎么玩是一回事,洛馬公司繼續抱著F-35吞噬美國軍費的日子還會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