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5月的一天,在吉林四平的一個前沿指揮所里,負責督戰的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白崇禧,收到了來自蔣介石的一紙命令。白崇禧讀完以后大吃一驚,呼的一聲從座位上就站了起來,焦急地踱起步來,口里還一邊說著“這不這可不行,這仗不能這么打”。那么蔣介石下達的到底是什么命令,又為何讓久經沙場的白崇禧感到如此的驚訝呢?
白崇禧
我們先從吉林的四平說起。四平街位于東北中部平原,是四洮、四梅鐵路的交叉點,這使得它成為東北最為重要的戰略樞紐之一,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1946年3月中旬,蘇聯紅軍撤出了東北,很快林彪率部搶先占領了四平街,而蔣介石為了爭奪四平街,派出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到四平督戰。很快憑借著強大的兵力和火力優勢,國民黨軍隊繼而攻占了長春、吉林。
白崇禧是信心滿滿,決定乘勝追擊,將哈爾濱定為下一個目標,然而蔣介石卻給白崇禧下達命令,說軍事交給杜聿明指揮,國軍不得越過遼河。其實停戰是美國方面的意思,可是臨陣換將卻是蔣介石自己的小算計,他是怕白崇禧再立戰功為桂系增加籌碼,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蔣介石忌憚白崇禧為桂系將領再樹威望,可是白崇禧卻基于東北戰場形勢的考慮,想要勸諫蔣介石收回成命。為此,白崇禧火速的乘坐專機從沈陽飛往南京,態度堅決地表示東北方面的軍事務必乘勝追擊,否則后患無窮。聽完白崇禧慷慨激昂的陳詞,蔣介石不為所動,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國防部馬上就要成立了,你回去接事,你的想法我交給杜聿明去辦”。
杜聿明
事實上,白崇禧雖然被任命為國防部長,但是在蔣介石的指揮系統里,國防部長只是一個擺設,被明升暗降的白崇禧在就任的同時,兵權已旁落到蔣介石嫡系參謀總長陳誠的手中。
1947年,國民黨節節敗退,迫于形勢緊迫,就在蔣介石準備倚重“小諸葛”白崇禧的軍事才能之際,擔任了三年北平行營主任的李宗仁,突然宣布要參與國民政府第一任副總統的競選。
李宗仁
聽到這個消息,白崇禧是大吃一驚,趕緊勸阻李宗仁不要躺著渾水。白崇禧非常清楚,李宗仁肯定不是蔣介石心中的預備人選,貿然參選必導致蔣與桂系的沖突。可是李宗仁在美國大使司徒雷登等人的鼓動下,不顧白崇禧、黃紹竑等其他桂系大佬的勸阻,宣布參選。
黃紹竑
1948年4月29日,在副總統的最后一輪競選中,李宗仁成功擊敗了蔣介石支持的對象孫科,當選為國民政府第一任副總統。當時流傳著美國人打算“以李代蔣”說法,因此蔣介石對李宗仁愈發忌憚,和李宗仁同為桂系手里的白崇禧也因此受到牽連。
孫科
1948年11月,國民黨九江指揮所正式成立,這是白崇禧自任國防部長以來,蔣介石首次給他以部隊的指揮權。白崇禧借此之機向蔣介石提出了“守江必守淮”的戰略原則,主張華中只能成立一個戰區,以及兵力能夠集中使用。
但蔣介石不僅沒有采納,反而免去了白的國防部長職位,而將其調往武漢任華中“剿總”司令。蔣介石這樣做,怕的是桂系的兩個首領白崇禧和李宗仁兩人同時都到中央來,如果一個到了中央,另一個就必須下地方,以免和他產生權力之爭。
蔣介石
蔣介石這樣調遣的模式,就是擔心桂系篡權,雙方意見相左,誰也說不動誰。白崇禧帶著家人必走上海,甚至放出話來,如蔣介石不答應其“守江必守淮”的原則,絕不接受蔣介石的任命。
白崇禧剛到上海不久,蔣介石派來的說客、國民政府委員吳忠信就登門拜訪了,一番勸說無果,吳忠信只好作罷。
吳忠信
幾天后,白崇禧接到桂系的另一巨頭黃竑紹的電話,說是要見一面。白崇禧在電話里就直接問道:你是那個人派來的嗎?那就沒什么好談的。黃紹竑答:我當然是那個人派來的,但你聽我說,我另有想法。聽黃紹竑這么一說,白崇禧也就不再那么反感,答應面談。
在黃紹竑的公館內,兩人坐定之后,黃紹竑上來就說:你這個小諸葛實在太不亮了,事到如今,你還對蔣家王朝寄予厚望嗎?白崇禧一臉的茫然。黃紹竑著說道:蔣介石這樣指揮作戰,勢必會把手上的本錢都給賠光,你這幾年在南京,無論官兒做的多大,不過是籠中的鳥罷了,如今蔣介石放你出去,你還不趕快的遠走高飛,趁早把廣西的幾個軍掌握起來,一旦時機成熟,你就可以在外面制造形勢,逼迫蔣介石下臺,讓李宗仁出來主政,這豈不是一舉多得?黃紹竑的一席話令白崇禧是心服口服,很快他就趕赴漢口,就職華中“剿匪”總司令。
1948年10月15日,錦州失陷,國民黨軍隊在東北敗局已定,為挽回中原戰場的頹勢,蔣介石終于同意了白崇禧的作戰方針,提出讓白崇禧再兼任徐州“剿匪”總司令,給予他統一的指揮權。但白崇禧這次竟然又拒絕了。
當時國民黨的兵力已經被一字排開在隴海線上,白崇禧認為,一旦徐蚌會戰打起來,主力無法輕易后撤,保衛淮南必敗無疑。但想要重新部署兵力已經來不及了。
白崇禧暗想,這會不會是蔣介石設了一個圈套的,等到兵敗之時,就把全部的責任推到自己身上,就沖這一點,這徐州“剿匪”總司令也不能接。但蔣介石卻以為白崇禧拒絕指揮徐蚌會戰,是因為副總統李宗仁在從中作梗,故意拆他的臺。于是下令給保密局局長毛仁鳳制定了一套暗殺李宗仁的計劃。
毛人鳳
當特務們在李宗仁官邸外潛伏了兩個月后,卻突然接到了蔣介石的撤退命令,而蔣介石不僅撤銷了對李宗仁的暗殺令,還突然熱情地邀請李宗仁到他的官邸談談心。在討論了一番當前的形勢后,蔣介石自顧自地說:我看我得退休,由你頂起這個局面來同共產黨講和。李宗仁聞言大驚,說:這局面你都干不了,我如何頂得起?
1948年,蔣介石在戰場上一敗涂地,美國駐華大使館甚至放出風了說,南京政府今后唯一的出路是與共產黨和談,而蔣介石下野是進行和談的前提條件。沒有美國的支持,蔣介石不僅要輸掉戰爭,而且他的總統寶座也沒法做完了。此時蔣介石不得不考慮下野的問題,放出口風,試探李宗仁的態度。
李宗仁這邊還沒有同意,蔣介石那邊要下野的消息已經是傳遍海內外,白崇禧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12月24日,在漢口的白崇禧發出《亥敬》電致蔣介石,我們來看看這封電報到底是怎么說的。
一、請美、英、蘇出面調處,共同斡旋和平。
二、由民意機關向對方呼吁和平,恢復和平談判。
三、雙方軍隊應在原地停止軍事行動,聽候和平解決。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發表了《引退謀和文告》,文告中說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四十九條之規定,于本月21日起由李副總統代行總統職權。白崇禧看了后非常不滿,他打來電話說,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身,何以假為?他已經從代總統這個稱呼中看出情況不妙。
果然蔣介石剛下野,立馬就回到了溪口老家,裝上了7部電臺,在幕后遙控全局,明著說五年不再干政,讓桂系的人去和共產黨謀和,暗地里卻借此拖延時間,把大陸的黃金與軍事裝備全部的運往臺灣,還順水推舟把國民政府的爛攤子丟給了桂系。
4月1日,以黃紹竑為首的代表團前往北京與中共和談,國民黨方面提出雙方劃江而治。兩周后,黃紹竑帶著擬好的《國內和平協議》返回到了南京,并且轉達了中共方面的意思。解放軍政治要過江,軍事也要過江,但可以為桂系留有十分寬廣的出路。
李宗仁看了這樣的和談條件,猶豫不決,舉棋不定,但此時的白崇禧卻強烈反對。4月20日李宗仁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國共談判破裂。這個時候解放軍百萬大軍已經飲馬長江頭邊斷路,隨時準備渡江南下。
直到此時,李宗仁、白崇禧等等才發現,自己能夠指揮的也只有桂系的30萬兵力,蔣介石的嫡系中央軍一個也不聽調遣,白崇禧自知已經無力回天。
4月23日,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勢不可擋,南京解放,5月16日,武漢解放,5月27日,上海解放。此時已經遷往廣州的國民政府風雨飄搖。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三天后,解放軍占領廣州,國民政府遷往四川。
這個時候白崇禧終于對李宗仁說,你還是去昆明休息休息吧,讓蔣先生復職,我來出面調處。
在廣州還沒被解放之時,蔣介石曾在廣州的黃埔軍校的密室里召見了白崇禧。雖然此時蔣介石和李宗仁兩人的這個關系已經是水火不容,但是手握兵權的白崇禧仍然是蔣介石想要拉攏的對象。蔣介石娓娓道來,回顧當年北伐出師,你當了我的參謀長,我們兩人精誠團結、合作無間,所以能夠取得全國統一,其后我們兩人分道揚鑣,以至于同室操戈,及七七事變,我們兩人又攜手合作、并肩作戰,終于獲得了抗戰的勝利,有了這些歷史教訓,使我個人深信,今后局勢無論如何困難,只要我們兩人同心同德,徹底合作,則事尚有可為。
這一番話徹底觸動了白崇禧,引起了他內心的共鳴,堅持不投降的白崇禧仍然認為只要跟蔣介石齊心合力,內戰仍有挽回的余地。而這個局面恰恰是李宗仁處理不了,此時的白崇禧心里已經偏向蔣介石了。
當前局勢沒有轉圜的余地,在蔣介石的干涉下,李宗仁沒有任何作為,也疲于再管,索性就隨了白崇禧的意思自己去休息,讓白崇禧再去和蔣介石商量。
11月4號,白崇禧就擬定了一個蔣、李妥協的方案,其中包括:
一、蔣介石復職
二、李宗仁回任副總統,但因為李宗仁患有胃潰瘍,急需赴美就醫,并借以在美國進行外交活動。
三、白崇禧取代閻錫山出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
可是苦等了5天,白崇禧才終于等來了蔣介石方面的答復。答復是這樣的:
一、蔣介石同意復職
二、李宗仁不能出國
三、白崇禧可以出任行政院長,但不能作為蔣李合作的條件。
至于國防部長這個要職,蔣介石提也沒提。
12月5日上午8時,李宗仁帶著家人與秘書人等,徑自從香港啟德機場飛赴美國治療胃病。至此李宗仁離開了祖國,黃紹竑則留在了大陸,白崇禧身處海南,等著自己的桂系余部退出大陸,他還親自率領十幾艘艦船去廣西的欽州龍門港接自己的殘余部隊。
白崇禧苦等了好幾天,也沒有等來一兵一卒,不久后,在李宗仁和黃紹竑的百般勸阻下,白崇禧還是追隨蔣介石飛赴臺灣。當年白手起家、共闖天下的桂系三巨頭,30年患難與共的兄弟卻各奔東西,在中國近代史上名噪一時的桂系集團宣告瓦解。
剛到臺灣的白崇禧還想重整旗鼓,他請蔣介石派船艦前往海南島,希望能找到桂系殘余部隊。
白崇禧之所以跟著蔣介石來到臺灣,就是一心想著終有一天能夠再跟蔣介石合作反攻大陸。盡管白崇禧被蔣介石用一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閑職被敷衍了事了,但是白崇禧仍然認真地面對每一次會議,即使這些會議的結論無人在意。
李宗仁曾經評價白崇禧說:健生的做法過于天真率直。指望著能夠和蔣介石合作,蔣介石這人對人是毫無誠意,唯之玩弄權術,當他要利用你的時候,不惜稱兄道弟、歃血為盟,一旦兔死狗烹,就要置人于死地。可白崇禧不這么認為,他自言總統是重用的,可惜我有些話他沒聽。
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在臺灣宣布復職總統,隨后蔣介石的嫡系愛將陳誠當選為國民政府第二任副總統。
隨著時間的推移,蔣介石的反攻大陸計劃漸漸煙消云散了。后來白崇禧也就隱居了,即使白崇禧已經這般的閑云野鶴,但是蔣介石仍然沒有放松對他的警惕。
白崇禧寓所的不遠處,永遠停著一輛車牌號為155429的民用吉普車車,永遠監視著白家人的動向。白崇禧要是出門,吉普車就在后面亦步亦趨的跟著,連白家人出門看電影也不例外。
很快這么明顯的監視活動就被白家人發現了,所以他寫信給蔣介石,蔣介石從來沒有回應,最后是由副總統陳誠來跟白崇禧談,陳誠跟他說這些人并不是跟監的特務,而是保護你的便衣。
陳誠
1965年,李宗仁夫婦沖破層層阻難重返大陸,在北京受到熱烈歡迎和禮遇,而在海峽相隔的對岸,李宗仁回國這一舉動卻成了擊垮白崇禧信仰的最后一根稻草。
1966年的12月1日,白崇禧在臺灣去世,葬于臺北回教公墓的最高處。
回顧蔣介石與白崇禧幾十年的分分合合,北伐戰爭的時候精誠合作,到蔣桂大戰,兵戎相見,抗戰爆發,又捐棄前嫌再度合作,國共內戰,爭權奪勢,直到蔣家王朝在大陸徹底的敗落,白崇禧還是選擇跟隨著蔣介石這個斗了幾十年的人去臺灣,謀劃著東山再起。
而白崇禧的離世,蔣、白之間長達幾十年的恩恩怨怨也就此戛然而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