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黃青春頻道
作者|商業消費主筆黃青春
頭圖|電影《敦刻爾克》
周源終于兌現了他的承諾——2023 年末,知乎 CEO 周源定下未來一年實現盈利的 Flag,這一度成為 2024 年公司優先級最高的任務;可直到 2024Q4 知乎才如愿實現盈利、賺到上市“第一桶金”。
3 月 26 日,知乎向市場遞上 2024Q4 及全年財報,核心指標如下:
2024 年營收同比下降 14.3%達 35.99億元;凈虧損縮窄 79.9%至 1.69 億元,調整后凈虧損收窄 85.4%至 9630萬元;
2024Q4 營收同比減少 25% 至 8.59 億元;凈利潤 8640萬元(2023 年同期凈虧損 1.03 億元),調整后凈利潤為 9710萬元(2023 年同期經調整凈虧損 9130萬元);
2024Q4 經營利潤 1190萬元(2023 年同期經營虧損 1.78 億元),調整后經營利潤 2310萬元(2023 年同期調整后經營虧損 1.65 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Q4 是知乎上市五年以來,首次實現營業利潤、凈利潤在GAAP(通用會計準則)與 Non-GAAP 下全面盈利。
全面盈利的意義在于,不僅保持生長路徑與當下市場(更看重盈利)“步調一致”,讓資本看到了持續向好的一面;更消弭了市場長期以來對知乎商業化的悲觀情緒。
驗驗盈利的“成色”
事實上,Q4 財報之前知乎努力了三個季度,盡管使出渾身解數減虧卻始終未能扭虧為盈,市場不免唱衰之聲——按照知乎長期以來的虧損慣性,似乎難以在 2024 年迎來盈利的拐點。
好在最終,知乎卡著 Q4 實現全面盈利,這既有核心管理層的意志投射,也是公司節衣縮食、“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結果——知乎減虧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持續削減開支實現的:
2024Q4 知乎成本開支同比下降 31.5%,總營運開支同比下降 37.9%;
時間軸拉長至 2024 全年,知乎運營支出(包括銷售、研發、行政)同比降低 21%,毛利率則由 2023 年的 54.7% 提高至 60.6%。
不管怎么說,盈利是實實在在的,代表著知乎終于從虧損的泥潭中緩過來了。
拆開看具體業務,知乎商業化主要靠“三駕馬車”驅動,按貢獻占比分別是營銷服務、付費會員、職業教育,其他(包含消費品、圖書等)業務的貢獻占比有限。
首先,付費會員依然是知乎核心泵血業務。2024Q4 知乎付費閱讀業務收入同比減少 7.9% 達 4.2 億元,營收占比 48.9%;2024 全年付費會員收入 17.62 億元。
知乎在財報中解釋,Q4 該業務小幅下降主要是由于單個訂閱會員平均收入略有下降;但仔細一琢磨,最關鍵的會員數也在悄悄流失——2024Q4 知乎月均訂閱會員為 1410萬人,環比減少 240 萬(Q3 月均訂閱會員 1650萬人)。
其次,營銷服務收入驟降。2024Q4 知乎營銷服務收入同比下降 32% 達 3.16 億元,營收占比達36.8%;2024 全年營銷服務收入 12.47 億元。
最后,職業教育發育“曲折”。2024Q4 知乎職業教育業務收入同比大降 50.3% 至 8400 萬元,營收占比跌至 9.8%;2024 全年職業培訓收入 4.68 億元。
當然,商業化最終都要用戶生態托底。
2024Q4 知乎平均月活躍用戶為 8140 萬人,環比增加 30 萬,但已經“疲態盡顯”——遙想 2021 年知乎在美股 IPO 時,月均活躍用戶數達 8500 萬人,2021Q4 更首次破億沖到 1.03 億。如今三年時間倏忽而過,知乎月活卻“掉落”至 8000 萬附近徘徊。
相較之下,知乎與抖音、快手、B 站等產品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小紅書都在 DAU 與 MAU 體量上后來居上,使得知乎如今的心智定位越發“雞肋”。
坦白說,知乎在圖文向視頻、精英向普惠轉型中的擰巴、B 站陷于“二次元”群體的掙扎、快手困于“老鐵”基本盤的無奈,很大程度上皆源于產品特性被核心用戶標簽化,這亦成為它們“長大”必須直面的難題。
況且,知乎作為一個學習型社區而非娛樂平臺,本身背離人性舒適慣性,社區用戶泛化必然會出現“眾口難調”的問題,但知乎的問題并不能簡單歸咎于此——社區的用戶區隔、內容分層及推薦機制已經滯后于平臺的擴張和生長速度,兩者的錯位才是癥結所在。
好在知乎用戶盤依然年輕,年輕則意味著社區蘊藏著無限的希望——截至 2024 年底,73.8% 活躍用戶年齡在 30 歲以下,女性用戶占比近 51%。
當AI的子彈射中知乎
很多讀者或許已經注意到,最近兩年知乎熱衷的敘事已不再是會員與職業教育,AI 搖身一變成了“新寵”——自 2023 年以來,知乎在 AI 大模型領域的布局包括:
模型層:推出自研大模型“知海圖 AI”,并開源自研大模型推理框架 ZhiLight;
應用層:推出 AI 搜索產品知乎直答,放大社區和創作者專業價值;
業務層:借助 AI 實現多項業務運營效率的提升。
尤其,知乎在應用層和數據層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方面,知乎作為國內高質量中文互聯網問答平臺,良性討論氛圍和高質量內容沉淀是其根基,用戶在知乎并不會被不同文化圈層所阻礙,同一個問題可能存在數個不同切面,甚至截然相反的回答,贊同/反對機制極大規避了算法至上造成的“信息繭房”——這既是對內容質量的一種主動篩選,也是對 AI 大模型訓練的天然優勢。
另一方面,知乎的社區氛圍使提問、回答、討論生態自循環。相比“雙微抖 B 紅”(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B 站、小紅書)內容生命周期更長,且知乎的高贊內容、熱門問答會長時間優先展示,長尾效應明顯,具備不可替代的場景心智。
此外,專業討論是知乎的核心優勢和行業壁壘,尤其在 AI、數學、機器人等前沿科學技術領域,馬化騰、張益唐、王興興等一線從業者和企業家都在知乎分享和討論。
更深層優勢還在于:發軔之初的知乎顛覆性構筑出一個基于問答的優質中文社區,網友樂于在知乎上針對具體問題開腦洞或建設性討論,知乎也能均衡好社區的氛圍,從而形成強大的輿論場和群體性意見,這使得知乎幾近成為中文互聯網公域深度討論的“瀕危物種”——從這個層面看,知乎對公域討論的重要性被嚴重低估了。
所以,在這波 AI 大模型浪潮下,知乎正在形成穩固的“模型+優質數據+應用場景”能力三角,替商業變現撬開新的想象空間。
事實上,作為以專業討論為定位的社區,截至第四季度末,知乎累計內容創作量達到 8.7 億,同比增長 12.9%,匯聚超過 7700 萬創作者,不乏各領域的專家、行家;知乎順勢推出的知乎直答經過數次產品迭代,積累了社區海量專業討論、超 5000 萬篇文獻知識庫的內容優勢。
另據周源透露,知乎直答用戶已由百萬量級增長至千萬量級——這背后的推力在于,知乎直答通過接入 DeepSeek 實現了推理能力的升級——二者結合之后,模型推理過程在社區專業、可溯源語料加持下會更加精準。
尤其,知乎直答于 3 月 24 日發布新版本后,支持搜索溯源,強化 AI 工具與人的連接,進一步降低 AI 幻覺,提高了內容的專業性和可信度。
不過,互聯網公司都在喊話加大 AI 投入,知乎 2024Q4 研發開支卻同比下降 37% 至 1.47 億元,只能認為公司在技術投入或人員開支的某一頭大幅“縮水”了。
對此,知乎 CFO 王晗認為,知乎在互聯網時代被詬病的商業化難題,在 AI 時代會成為優勢,因為 AI 需要整合高質量內容,而知乎是其重要來源,廣告客戶想在 AI 內容中露出,就需要在知乎運營。“AI 對于知乎是歷史性的大機遇,知乎可能選擇以全年略虧的狀態追求與 AI 融合的機會。”
好不容易爬出了虧損的泥潭,如果按照 CFO 的說法又要“戰略虧損換空間”,這對知乎而言,無異于又縱身跳入了更深不見底的“大坑”(以騰訊為例,2024Q4 狂砸 390 億元搞 AI 基建,約占騰訊單季利潤的 76%)。
但話說回來,知乎賺得上市“第一桶金”確實給了市場信心——尤其在當下,注意力經濟不斷推高信息篩選成本,知乎這樣高質量的內容社區越來越“稀缺”了。
#虎嗅商業消費主筆黃青春、黃青春頻道出品人,關注文娛社交、游戲影音等多個領域,行業人士交流加微信:724051399,新聞線索亦可郵件至huangqingchun@huxiu.com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168075.html?f=wyxw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