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 775字
預計閱讀時間:2分鐘
肝癌被稱為“癌癥之王”,我國每年新發病例約46.6萬例,占全球近50%,死亡人數高達42.2萬例。由于肝臟代償能力強、早期癥狀隱匿,約70%-80%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20%。乙肝病毒(HBV)感染、肝硬化及代謝綜合征是主要高危因素,其中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達9000萬,構成龐大的潛在風險人群。
AI技術正重塑肝癌篩查流程。例如,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通過AI輔助三級分診系統,實現高危人群的精準分層管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聯合廣州市啟動“星火·肝健康全程管理”項目,利用多組學數據與AI模型優化早期診斷。清華長庚醫院團隊則通過智能決策系統整合遺傳、環境與臨床數據,推動個性化診療方案落地。
國家層面,肝癌早篩被納入“健康中國2030”核心目標。2024年啟動的“綠絲帶肝癌早診早篩計劃”以上海為試點,覆蓋高危人群篩查、新技術驗證及規范化診療推廣,目標將早期診斷率提升30%。地方層面,福建省通過6個地市覆蓋200萬人口的大規模篩查,鎖定高危人群近萬例,并構建專病數據庫,為區域防控提供樣本。
例如:內外科聯合:針對早期肝癌患者,手術切除聯合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綜合手段,使術后5年生存率突破64%。
基層與三甲聯動:通過醫聯體培訓、雙向轉診及免費篩查政策,基層醫院承擔初篩,疑難病例轉至上級醫院,實現診療同質化。
患者全程管理:中山三院“慢乙肝治愈門診”及“珠峰工程項目”已幫助超8000名乙肝患者實現臨床治愈,顯著降低肝癌風險。
肝癌早篩不僅是一場醫學技術的競賽,更是公共衛生體系能力的全面考驗。隨著政策支持、技術創新與多學科協作的深化,中國正逐步扭轉肝癌“高發低生存”的困境。正如專家所言:“對抗肝癌的最佳時機,一個是十年前,另一個就是現在。”
(本文綜合公開學術資料及政策文件,不涉及特定企業宣傳)
告訴小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