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即1644年),李自成推翻持續了276年的大明王朝,親自稱帝。
然而,這位開創天下的農民領袖,卻沒能成功治理天下。
僅僅42天后,李自成就無奈下線。
那么在這期間他究竟做了什么,竟把自己送上絕路?
命運多舛的無名小將
李自成的出身與朱元璋類似,自幼家境貧寒,祖輩依靠著給地主家打工來謀求生存。
他少年時尤其喜歡刀槍棍棒,父親立志要將其培養成一名武官,砸鍋賣鐵也要供他習武。
但現實總是無比殘酷,在他十幾歲時,家鄉陜北地區遭遇了一場千年難遇的災荒。
彼時,正逢明熹宗朱由校在位,當政期間昏庸無道、剝削百姓、拒絕發放賑災糧款,底層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李自成的父母雙親便在這場天災人禍中早早離世,留下他一人孤苦飄零。
二十一歲那年,李自成憑借著少時的習武功底,應聘到驛站當驛夫,專門給各地官員遣送朝廷文書。
本以為在此地能大展拳腳,憑借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境的貧苦。
但萬萬沒想到,剛剛繼位的明思宗(也就是明朝的崇禎皇帝),就對當時的驛站制度進行改革。
要知道,明朝的驛站制度世襲往朝,驛夫通常由平民百姓擔任,這就會導致官民勾結,以錢買官等腐敗現象的出現。
而且,民眾一般沒有受到過系統的培訓,做事速率慢,極有可能導致文書不能準確送到,延誤情報。
基于種種原因,明思宗決定將“民當”驛夫全部撤職,換為“官當”。
就這樣,李自成徹底失業,喪失了一切收入來源,只能向豪紳借高利貸度日。
家里窮得揭不開鍋,又欠了一屁股外債,無力償還的李自成只能任由豪紳拉自己去報官。
坐牢期間,他的妻子又因嫌棄他窮酸,而出軌村中惡霸,給他戴上了“綠帽子”。
身體和心理遭受雙重打擊的李自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情緒,殘忍殺害債主和妻子,只為解恨。
“殺人償命,天經地義”。
身上背負了兩條人命的李自成只能被迫逃亡,躲避官府的追殺。
由于那時的警力條件有限,李自成很容易就甩開了官兵,一路逃到甘肅。
1629年,李自成投靠農民起義軍。
在這里,李自成遇見了許許多多身世經歷與他一樣的貧苦農民。
他們看盡了大明王朝的腐敗,受夠了地主豪紳的壓迫,決心奮起反抗。
之后,李自成所處的起義軍開始四處與官兵對抗,專挑腐朽落后的政權攻擊。
而李自成也因為多次率領部隊攻入大明王朝的城池,解放當地百姓,一路高升,直至當上了起義軍的將領(即闖王)。
征戰四方,自立為王
李自成明白,自己帶領的起義軍在某種意義上,只能算是草寇。
不管是兵力數量,還是作戰能力,都與配備刀槍劍戟的明軍不可同日而語。
目前起義軍能取得如此順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明軍和當朝皇帝不以為然,可一旦他們反應過來,起義軍很容易全軍覆沒。
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更是為了起義事業的大獲全勝,李自成決定另辟蹊徑。
李自成的本質是農民,他能理解到在這種腐朽的社會中,數量龐大的底層群眾需要的是什么。
“······當今農民百姓,無一例外地依靠土地生存,而土地牢牢掌握在地主手中,普通百姓要想種地,就必須繳納高額賦稅······”
于是乎,在之后的起義中,李自成打著“均田免賦”的口號,大量散布“不納糧、不交稅”的理想信念。
農民群眾聽到此言,興奮的認為李自成農民軍的到來,能給自己帶來幸福安樂的生活,更能減輕自己的賦稅壓力,對李自成表現得無比擁護。
就這樣,李自成一路征戰得非常順利,大明王朝的士兵或許是迫于民心壓力,一改往日拼死抵抗之勢,自覺向李自成投誠。
之后,農民起義軍的隊伍日益壯大,李自成決定北上,一路從甘肅打向北京。
1644年,李自成終于攻破北京城。
經過十數年的征戰,國內腐敗的大明勢力已經被肅清大半,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得越來越好。
同年,隨著明朝崇禎皇帝的自縊,統治了中國近276年的大明王朝徹底覆滅。
而李自成,也因為百姓的擁護,坐上皇位,建立大順政權,改年號為“永昌”。
本以為出身農民的李自成在登基后,能夠切實為老百姓謀福利,
但萬萬沒想到,這卻是他“禍害”民眾的開始。
本性暴露無遺
不可否認,李自成登基后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為百姓謀得了福利。
“敢傷人及掠奪財物婦女者,殺無赦;敢私收賦稅強占耕地者,殺無赦;敢鬧事裹亂發動叛亂者,殺無赦”。
也不知是不是為了殺雞儆猴,李自成在登基后的第二天,居然公開斬首了一個好偷雞摸狗之人。
之后,京城的百姓們便以為他是千年難遇的“明君”,自發穩定社會秩序,保證所有人的正常生活。
殊不知,這卻是將百姓們推向火坑的關鍵一環。
3月27日,眼見新生政權已經鞏固,李自成開始暴露自己本性。
他本就是農民,自小受腐敗的大明王朝壓迫,差點慘死街頭,因此他恨極了明朝的統治階層。
為解心頭之恨,李自成居然命人挖出明朝崇禎皇帝的尸體,并將其扒光、懸掛于城門之上。
一代君主遭受如此奇恥大辱,明朝的殘余勢力自然氣不打一處來,但又忌憚這位剛上位的皇帝。
于是乎,他們紛紛在背地里大罵李自成殘酷無情,不配為仁君。
誰承想,這些話居然傳到了李自成耳中,自詡一代明君的他自然不愿蒙受屈辱。
“舊臣藐視君上、心存謀反之意,當斬首示眾。”
之后,只要李自成聽到在背后議論他為人處世的,都以此方法處理。
史料記載,李自成一天最多會處死近40人,他們幾乎都是反感當朝君主的。
本以為李自成的殘暴到此為止了,但萬萬沒想到,接下來他的所作所為越來越過分。
枉顧朝政,失為人君
早在公元1421年,王朝就已經遷都北京。
至李自成登基時,北京已經經過了223年的沉淀發展,經濟發達,民眾生活水平節節高升。
而李自成出生在陜西的一個貧苦鄉村,那里與繁華的北京城根本沒得比。
沒享受過任何榮華富貴的他,很快就被沖昏頭腦。
既然入主了京城,不好好享受一下皇帝的待遇怎么行呢?
史料記載,李自成住進皇宮后迅速腐化,不僅夜夜笙歌,天天與美女佳人作伴,不思朝政;甚至還開始強搶明朝的宮女和妃子,貪淫無度。
“不睡上龍床,豈能證明自己身為皇帝?”
只顧自己享樂的李自成很快就失去了民心,但好在此時他依舊推崇“以民為治”,大家就沒有再說什么。
可沒想到,李自成接下來的做法讓一向支持他的貧苦百姓瞠目結舌、氣憤不已。
在李自成當上皇帝后,跟隨他征討江山的農民起義軍們,也因為戰功的不同,被封為各大官員。
之后,他們的野心越來越重,甚至已經出現了爭權奪利、結黨營私的舉動。
對此,李自成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算有大臣淪為權力的犧牲品,也不加過問。
眼見李自成對自己無比縱容,將士們也就越來越囂張,他們開始罔顧軍紀,到處搶劫。
有文官不滿將士們的做法,向李自成上諫,請求嚴懲違背皇恩之徒。
可李自成卻認為將士們的做法并無異議,甚至狂妄的表示:
“如今王朝初立,國庫空虛,百姓之財乃是補充國庫的妙計。”
聽說,當時李自成的親信還專門制作了5000余個夾棍,誰要是不肯出錢,就會受到夾棍的懲罰。
而受此刑者,輕則斷胳膊斷腿,重則當場殞命。
這些喪德之舉使得京城百姓人心惶惶,生怕一個不注意就被折磨至死;
更使得眾將士對李自成離心離德,原本團結的部下,如今變得分崩離析,官員多有反意。
“自作孽,不可活。”
不夸張的講,正是李自成的昏庸無能,導致了如今的下場。
但將他真正趕下皇位的,卻是吳三桂。
不知天高地厚
要說起李自成當皇帝前最有遠見的舉動,還得屬招撫吳三桂。
他原本是大明王朝駐山海關的總兵將領,自幼習武,尤其擅長騎射。
在駐守山海關時,他曾創下僅用精兵8人,就獨自闖入敵營,擊殺近百后金反賊的優異戰績。
可以說,吳三桂是天生的軍事奇才,但奈何他出生的時機不對。
吳三桂出生后,大明王朝已經腐朽到一定地步,民眾叫苦連連。
他自然是想效忠大明的,可看到崇禎皇帝的所作所為,他徹底心寒。
而當李自成帶兵攻破京城后,吳三桂又看到了希望,或許自己可以為李自成效力。
要知道,明朝滅亡后,吳三桂手中還掌握著十萬精兵,作戰能力毋庸置疑。
彼時,清軍首領也注意到吳三桂這股勢力,多爾袞認為,清軍入關必然少不了吳三桂的協助。
于是乎,李自成和清軍勢力都在招撫吳三桂,希望他能為自己所用。
其實吳三桂心底里是想為李自成效命的,畢竟他出生于明朝。
但萬萬沒想到,李自成接下來的做法,徹底惹怒了吳三桂。
為勸降吳三桂,李自成竟命人暗中綁架吳三桂的愛妻陳圓圓。
其手下親信在征收軍餉時,居然慘無人道的打傷了吳三桂年過古稀的老父親。
此消息傳到吳三桂耳朵里,自然是氣不打一處來,他徹底看清了李自成的為人,
原來李自成并沒有表面上那般勤懇為民,他骨子里就是個殘暴之徒。
為報此仇,吳三桂果斷反水,向清軍首領多爾袞表示歸降。
4月21日,吳三桂順利幫助清軍入關,并借助清軍的勢力,將只顧自己享樂、昏庸無度的李自成趕出北京。
截止這天,李自成只當了42天的皇帝,連龍椅都沒捂熱乎,就灰溜溜的離開了。
那個屬于李自成的朝代,也以被推翻而告終。
結語:
其實李自成是有謀略的,他能推翻腐朽的明朝,建立新的王朝,足以說明他是個將才。
但打得下江山,卻不一定能治理得了國家。
李自成的本質是農民,他的眼界不高,坐上皇位后只一味的享樂,這才導致他的草草收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