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城市舊房和城中村改造,國家有了新規定。未來,城市里的老舊小區要納入更新和改造范圍,城中村的改造,要進一步提升規模和數量。
對住在舊房子里的城市居民來說,接下來他們似乎又迎來了拆遷的好日子,尤其是城中村的居民,無論是整體改造力度,還是投入的規模都會更大。
難道十幾年前那一波“搬遷暴富潮”又要來了?這里需要先糾正一個誤區。
舊房是改造而不是拆遷
舊房改造項目,和過去各個城市推動的開發項目有著本質的不同。后者開放,不管是蓋居民區還是蓋商業區,都帶有濃厚的商品屬性,是為了房地產發展。
舊房改造工程則不一樣,這屬于民生工程,具有兜底性質,本質上是為了確保城市居民的住房水平整體更新升級。
根據住建部最新介紹的情況,城市的老舊小區改造將會進一步擴大范圍,而且要遵循因地制宜的改造原則。從時間上來看,凡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未來都將逐步劃歸到改造范圍內。
很多網友一聽到改造,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拆遷。但從本質上來看,國家推動的舊房改造工程有很多不是拆遷,只是加裝了一些更加便利的設施。
比如說,有的老舊小區沒有電梯,經過改造之后加裝了電梯。住建部的統計數據顯示,自從2019年開啟改造工程以來,各地加裝的電梯超過了13萬部。
除此之外,隨著私家車的增多,老舊小區的改造也涉及到了增設停車位的問題。2019年至今,各個城市新增設的停車位達380萬個。
與此同時,還新增加了充電樁105萬個,文化休閑、體育健身場所3100萬平方米。所以總體上來看,改造的真正初衷是要確保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優質。
顯然,這樣的改造工程和網友的想象不太一樣。住建部的消息經媒體發布后,網上已經有大量網友表示,舊房改造不能夠光是改,還應該拆。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很多人對于這項工程的認知其實存在偏差。
主要原因是,房地產行業經過多年發展,一旦是涉及到房子的改造以及建設,人們就會天然想到房價乃至地價的升值。然而,舊房改造本身,是為了保證房子能夠更優化。
除了大量的舊房不會被拆遷外,國家還鼓勵有條件的居民自主改造舊房。也就是說,工程非但不像網友想象的那樣得到拆遷的好處,有些舊房改造有可能還要房主本人自行推動完成。
具體的情況就包含在因地制宜的政策中了,住建部門只是從全局進行統籌,具體落實工程推動,各地方政府都會出臺相應政策。所以下一步的情況究竟怎么樣,每個地方的實施政策標準應該都不相同。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一些網友還是趁早放棄,通過舊房改造來獲得拆遷好處的想法吧。
雖說和傳統的拆遷不一樣,但是舊房改造工程也是勢在必行,尤其是那些老舊社區改造之后,居民的生活便利程度大大提升,幸福感滿滿。
老舊小區更加宜居
在重慶市,之前有一片老國企職工家屬區,樓房加起來有17棟,涉及到600多戶居民,房屋老舊而且年久失修,改造之前根本沒有物業來管理。
2023年3月,這個小區納入了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地方政府針對小區老年人多的特點,主要解決了修繕、管網鋪設、停車規范等一系列問題。
改造之前,小區里100多套房子,早就空置多年,2024年初改造完成后,大多數原來的居民又剛回了老家。截止到去年夏天,空置的房屋只剩20多套。
在重慶其他地方,還有大量的大型國企家屬區,這些房子清一色都是老房子,有些年齡甚至超過了70年。小區環境臟亂差不說,關鍵是房屋年久失修,整體上的環境早就不適合居住。
針對這些房屋的情況,當地在隨后的改造過程中并沒有采取一刀切的措施,而是因地制宜的進行了靈活處置。
有的房屋修繕一下,可以繼續居住;有的房屋成了危房,則要拆除;還有的房屋有一定的歷史底蘊,可以適當的保留下來加以整改。
通過這樣的改造方式,居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時又保留了各個小區的歷史記憶和特色風貌。
比如在上海的楊浦區,當地一個街道有一批20世紀50年代新建的工人社區,地方政府采納各方意見后,決定對社區整體征而不拆、保留記憶。
經過這樣的改造,城市大量的記憶得以保留,而且還催生出新的旅游打卡景點。所以說,舊房改造的背后蘊含著各種各樣的機會、機遇。
改造的本質,就是要找準各舊房小區的真正痛點,真正幫助居民解決問題,從根本上改善了一座座城市的宜居環境。
以上是舊房改造的情況,城中村改造的情況,和上述情況完全不一樣,而且從改造的角度來看,投入以及復雜程度都比舊房改造要難很多。
去年改造城中村100萬套
各地城中村規模龐大,哪怕是在一線城市,各種農民自建的房子依舊隨處可見,相比于舊房改造工程,城中村的改造著重點就是拆遷和規劃。
去年,在過去改造的基礎上,又新增了100萬套的改造規模。具體的改造方式,已經和過去的城中村拆遷有所區別。
以前的城中村改造,居民搬遷之后,并不是直接搬進新居,而是臨時住進了安置房,在過渡期內等待新房的最終建成。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搬遷走的居民可以直接住進新小區,不會再像過去那樣有長達十幾個月的過渡期。
存量的商品房本就很多,房地產供需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直接讓居民搬進新的房子里,也有利于消化庫存,可謂一舉多得。
不過,城中村的改造相比于舊房改造的難度要大,一方面是由于城中村的規模龐大,另一方面是因為很多城中村在改造之前,居民通過出租的形式能獲得租房收益,一旦拆遷的話,原先的收益就沒有了。
因此,這里邊就涉及到了房屋的補償比例等問題,如果處理不當,會對下一步的繼續改造形成阻力。
各城市大規模的城中村,尤其是還涉及到了龐大的改造資金,整體上的改造難度不是多了一星半點。
大城市有多少城中村?
有些城市的城中村,多年以來改造遲遲推進不下去,要不就是沒有資金,要不就是協商不到位,受到了阻力。總之,這里邊的難度往往超出大眾的想象。
還在2023年的時候,國內一些機構主要統計了8座城市的城中村,這8座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成都、武漢、東莞。
上述城市里,城中村的總規模達到了4427個,涉及到的建筑用地面積3524平方公里。也就是說,如果將這些城中村集中在一起,它們的面積相當于一個縣的面積。
至于人口規模,更是達到了驚人的5554萬,非戶籍人口,也就是流動人口的規模高達3471萬。
從這里就能看出來,為什么越是大城市,城中村的問題越嚴重。外來人口尤其是外來打工人口規模大,他們的生活以及部分工作都是圍繞城中村展開的。
而城中村的擴張,往往是無序且帶著大量的問題。城中村的房子都是居民自行建造,所以土地的利用率很低。
城中村所在的區域,產業技術水平往往也不高,而且和居民整體的低收入交織在一起。這樣一來,往往又會催生出相對于其他地區更高的刑事犯罪。
再者,不同城市的城中村,改造的類型以及面臨的復雜難度也完全不一樣。像廣州、深圳、東莞這樣的沿海城市,圍繞城中村催生出了大量的外來人口經濟,所以當地人都不愿意將城中村拆掉。
成都和重慶這樣的內陸城市則不一樣,這里沒有太多的外來人口,城中村也是居民自行建設居住。拆遷的難度在于,多數居民都希望通過拆遷來獲得一夜暴富的機會。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十分尷尬的局面。沿海經濟發達的城市,城中村可以給居民帶來可觀的收益,所以他們不愿意拆遷。內陸地區的城中村往往不會產生太大效益,居民偏偏傾向于拆遷獲利。
在未來的拆遷中,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每個城市需要拿出不同的改造策略。最關鍵的問題實際上還是資金。網上有些數據顯示,如果現在的城中村都改造一遍,需要的資金規模可能要 10 萬億以上。
結語:改造資金哪里來?
深圳住建局此前曾介紹,城中村改造可使用的資金主要有三大方面,一個是地方政府向中央申請預算內資金,另一個是政策性銀行專項借款,還有一個是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
今年1月份,國家開發銀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銀行增加的城中村改造借款規模為3817億元。
具體涉及到了北京、廣州、濟南、鄭州、溫州、南通、贛州等城市723個城中村的改造項目。
總結來看,改造資金一方面是申請國家的預算撥款,另一方面是通過銀行或者地方政府借款以及發行債券。所以從本質上來看,這一龐大的工程和原先的開發拆遷完全不一樣。改造是為了民生,不是通過拆遷的方式,讓一些人獲得暴富機會。
而且還要看到,在大城市的城中村集中著大量的外來打工人員,城中村拆遷之后,他們的去留問題,將直接影響本人的生計以及當地的經濟發展。
這背后的牽扯面更廣,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難度也就更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