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小時候聽評書,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橋段:
某個小國某日忽然派來一個使臣,跑到中國朝廷上給皇帝和大臣們出了一道難題。如果中國皇帝大臣們解決此難題,那么這個番邦小國便會“年年進貢歲歲稱臣”,如果中國解決不了難題,那么該小國便會“十萬大軍犯汝邊境”。
從正常邏輯講,這種小國威脅大國的情節其實不可能出現的,但卻也表現了國與國之間外交中的一種政治博弈現象——雖然沒有那么夸張,但也展現了兩國外交的計謀和智慧,非常有趣。
煮茶今天講的故事,就是這樣一場真實的政治博弈,看似簡單,其實背后全是套路。
來自屬國的表章
1803年,統一了安南(越南古稱)全境的舊阮軍閥首領阮福映建立阮朝,并向清朝嘉慶皇帝上表,請求清朝皇帝御賜新國號。
話說安南在唐朝以前本來是中華領土,唐末割據之后,則轉變為中華的藩屬國,向中國歷朝大怪獸稱臣。
阮福映是個不簡單的人物。
十六世紀,統治安南的后黎朝式微,安南長期分裂內耗,最后形成了北方鄭氏(鄭主)和南方阮氏(阮主)對峙的局面。
鄭主控制的地區一般稱為“北河國”,以升龍(即今河內)為中心,是安南傳統的領土。
阮主控制的地區一般稱為“南河國”或者“廣南國”,以富春(即今順化)為中心,是安南十六世紀以后向南方侵略擴張之后新占領的領土。
十八世紀七十年代,阮主的廣南國治下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西山朝起義,著名的阮氏三兄弟阮文岳、阮文侶、阮文惠,先后打垮了阮主、鄭主勢力,并將早成傀儡的后黎朝推翻。
相對于西山朝阮氏政權,原來的阮主政權一般被習慣稱為“舊阮”。
阮福映是舊阮貴族,西山朝消滅舊阮時,年僅十五歲。這個年齡放到現在,還只是上高中的年紀,但在西山朝的追殺下,阮福映迅速成長。
他與當時在安南傳教的法國傳教士建立聯系,接觸到了西方的軍事技術和武器。在最艱苦的時候,他與跟隨他的家臣一起流亡暹羅(泰國古稱),一方面親自墾荒,自給自足,另一方面給暹羅國王當雇傭兵,通過替暹羅作戰,賺取獎賞,作為購買西式軍艦的軍費。
臥薪嘗膽多年,阮福映終于等來了機會,趁著西山朝內訌,開始復仇之戰。他手下的西式軍隊素質遠遠高于西山朝的傳統軍隊,最后打敗了西山朝。十九世紀初,阮福映統一了安南全境。
阮福映可以說是相當于中國勾踐、日本德川家康一般的歷史人物。
統一后,阮福映開始對西山朝展開了無情的報復。西山朝所有活著的宗室都被凌遲處死,又進行五象分尸,再被大象踩踏。西山三兄弟的尸骨被從墳墓中掘出,身體被搗毀扔掉,頭顱囚禁在監獄中。
求號“南越”背后的套路
1803年,阮福映派遣大臣出使清朝請封。
現在我們知道,這其實是一場十分微妙的政治博弈。
阮福映一開始的意思,是希望清朝賜國號“南越”。“大越”是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安南王朝的國號,阮福映在“安南”、“大越”中各取一字,就變成了“南越”。
但這只是表面上的解釋。實際上阮福映不可能不懂歷史。
“南越”二字在歷史上實際來自于趙佗的“南越國”。
秦朝末年,秦將任囂、趙佗率兵平定嶺南。后來任囂去世,趙佗割據為王,建立了南越國,其治下的土地包括了現在的廣東、廣西,以及安南的北部。
傳統的安南史料一直把趙佗看作安南正統王朝,命名為趙朝。(直到近代以后,趙佗及南越國才被越南人視為侵略者政權,排除出本國歷史。)所以越南歷史上曾有一種恢復南越國領土疆域的野心。
阮福映所提的“南越”兩字作為國號,這時除了安南本土之外,還把廣東和廣西包括進去了。
嘉慶皇帝一聽,非常不樂意。
清朝的大臣們也不是不懂歷史,覺得“南越”兩字,對于安南來說,很不合適。這封了南越國,兩廣之地可就尷尬了,日后搞不好還會膨脹安南的野心。
打個不正經的比方。假設某個皇帝割據了海淀區,可以建立一個“大海淀帝國”,但如果偏要建號“大北京帝國”,那么就等著東城西城通州大興等地的皇帝們用吐沫星子淹死吧!
話說現在世界上還有因為國名起得不合適,一直讓鄰國不爽的國家。比如歐洲的馬其頓共和國,其國土實際上只是傳統“馬其頓地區”的一小部分,更和歷史上“馬其頓王國”——也就是亞歷山大帝國完全不是一碼事,結果長期被鄰國吐槽,尤其一直被希臘的口水糊臉。
阮福映申請這個國號,就算沒有領土上的野心,也有國名上討便宜的嫌疑。
清朝的對策
清朝皇帝很不爽。
但既然阮朝有此請求,清廷也不適合直接否決。
此時阮福映剛剛統一全國,雄心萬丈,意氣風發,雖然在向清朝稱臣,但卻并不把大怪獸皇帝放在眼里,態度很強硬:倘若清朝不給封“南越”國號,安南寧愿不受封,不當清朝的屬國。
清朝肯定還是希望能夠維持中華朝貢體系,多一個屬國,面子上自然更加有光。
所以清朝還是需要在滿足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解決這個問題。
清朝大臣們一合計,便給皇帝出了個主意。
于是清廷的官方答復阮福映說:你們這個國家是先有越裳舊地(越裳系古國名,此處其實是指安南北方的越族發源地),后來又有安南全壤。所以天朝認為,你們的國號,應用‘越南’二字。“越”字代表先世疆域,在先;“南”代表新開拓的藩封,在后。另外你們的領土正好在百越之南,故叫“越南”非常合適!
這招細想起來非常高明。
阮福映顯然沒想到清朝把這兩個字顛倒個順序,也很不喜歡“越南”這個國號,但又沒什么可說,畢竟字還是那兩個字,也沒缺斤短兩。
這樣越南的國號就定下來了。這也就是越南國名的由來。
次年,清朝遣使出使越南,正式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頒賜越南國王金印一枚。
阮福映也遣使前往清朝進貢并謝恩,雙方約定三年一貢為慣例。貢品為黃金200兩、白銀1000兩、其他特產若干。朝貢體系達成。
1806年,阮福映正式舉行登基大典,確定新國號“大越南國”。
1839年,阮朝眼見清朝國力日漸衰弱,便廢除了清廷賜予的國號“越南”,改稱“大南”(意即南方的大帝國,與北方“大怪獸”對應)。當然,阮朝仍然維持與清朝的朝貢關系,且與清朝進行外交時,仍自稱“越南”。故“越南”這個國名,其實也并未中斷使用。
一百多年后,1945年3月,阮朝末帝保大帝建立了受日本保護的傀儡政權“越南帝國”,重新將越南定為正式國號。越南帝國只建立幾個月,因為日本戰敗,便向越共交權了。
之后,北越與南越并立。不過無論南北,仍然以“越南”為名。
1976年,南北越南終于合二為一,統一成為我們現在所熟知的近鄰國家。
恐怕很少人真正知道,這么一個今天熟知的國名,其實正是一場國家外交博弈的結果。
全文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作者互動。有意外驚喜!
(作者煮茶的更多精彩有趣的歷史文章,請關注微信號“歷史閱讀”lishiyuedu)
一篇文章幫你讀懂圣經中的西方世界歷史
奧巴馬越南演講時引用反華古詩,當知該詩背后的越南侵華戰爭
視若魔王!歷史上越南人最畏懼的中國將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