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面試過那種特別“機械化”的公司?
胖胖呢,之前就遇到過一次。當時面試剛到公司門口,就看到一群人站成一排,整齊劃一地喊著口號,氣勢倒是挺足,但胖胖當時心里只有一個想法——快跑! 這不是工作,這是傳銷,是把人當機器,而不是當人。
今天刷到正在新聞的報道,就覺得有種熟悉的感覺,講的是某家牙線公司出了各種奇葩規定,直接把打工人當成犯人來管。比如:
午休不能出門,只能待在公司里吃飯,就算你點了外賣,也必須在工位吃,不能出去透口氣;不能戴耳機、不能刷手機,甚至有人用智能手表偷偷跟家人聯系,生怕“失聯”;上班時椅子不推回去就被罰打掃衛生,上廁所時間還受限制,人事還要巡查你是不是在崗。
這已經不是嚴格管理了,這是把公司變成了“軟禁”場所。
胖胖看到這新聞的第一反應是:
這公司老板是不是想把員工培養成機器人?連最基本的自由都要剝奪?
但這事兒其實也反映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為什么有些公司越來越“監獄化”管理?他們到底在害怕什么?
咱們先問個最簡單的問題——員工午休出去吃個飯,或者戴個耳機聽聽歌,會影響公司業績嗎?
答案是:不會。
但這種管理方式,透露出一個明顯的信號——它根本不信任自己的員工。在它的邏輯里,員工只要一離開公司的視線,就會摸魚、偷懶、耽誤工作。所以,它必須想盡辦法把人“圈養”在工位上,確保每個人都在“被監督”狀態下工作。
這種思維模式背后的邏輯就是把員工當成偷懶的機器,而不是獨立思考的人。在這種環境里,員工的工作能力、創造力、效率,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起來在工作”。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這公司的管理規則這么離譜:不能外出吃飯,是怕你出去“浪費時間”;不能戴耳機,是怕你偷偷聽歌放松;上廁所時間受限,是怕你借機摸魚;工位巡查,是怕你“思想開小差”。
但問題是,這種“監獄式管理”真的能提高工作效率嗎?恰恰相反,它只會逼走優秀員工,留下一群“會聽話”的人,而不是“會干活”的人。
再看一個很細思極恐的點:
這家公司不讓員工使用個人手機。
有人可能覺得,工作時間不用手機不是很正常嗎?但你仔細看看,規定不僅限于工作時間,連午休時間都禁止用手機、戴耳機,甚至有人“失聯”到只能偷偷用智能手表聯系家人——這合理嗎?
這種做法的本質是什么?希希覺得,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剝奪員工的“自主空間”。
因為手機不僅僅是個通訊工具,它是員工獲取外界信息、休息放松、甚至是保護自己權益的工具。當公司剝奪了你的手機使用權,它實際上剝奪了你獲取外部資源的能力,讓你徹底困在它的規則里。
設想一下,一個整天被剝奪了手機的打工人,會變成什么狀態?
沒法跟家人及時溝通,長此以往會導致人際關系緊張;
沒法隨時查找信息,遇到工作問題只能依賴公司提供的有限資源;
沒法用社交媒體了解外部世界,逐漸被困在公司的“信息繭房”里。
本質上,這種管理方式是在控制員工的信息流,讓你對外界失去感知能力,降低你的獨立思考能力。這和那些封閉洗腦式的環境(比如某些“企業文化極端化”的公司)有什么區別?
咱們再扯扯,這家公司為什么害怕員工“自由”?
原因其實很簡單——它怕員工有選擇權。
在正常的職場環境里,員工是有權利選擇離職、跳槽的。但當一個公司通過嚴格控制你的行為、信息來源,甚至連午休自由都剝奪的時候,它實際上是在減少你“發現更好選擇”的可能性。
想象一下:
你不能午休出門,意味著你沒法在外面和同行朋友吃飯交流,減少了獲取其他工作機會的可能性;你不能用手機,意味著你很難在上班期間偷偷投簡歷、面試;你的一舉一動都被監控,意味著你即使有跳槽的想法,也很難執行。
這就不是管理,這是馴化。它的最終目的,就是把你變成一個“服從性極強、沒有跳槽能力、對外界信息閉塞”的職場工具人。
那么,這種管理方式合法嗎?當然不合法。
首先,午休時間是員工的自由時間,公司無權干涉。律師已經明確說了,如果員工午休戴耳機、看手機,并沒有影響工作,公司無權禁止。
所以,限制員工外出,甚至上廁所時間受限,已經涉嫌違法。《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員工有休息權,公司必須保證員工合理的休息時間。如果一家公司讓員工“午休不能出門、工位吃飯、連上廁所都要被監視”,那就明顯侵犯了員工的休息權。
再說得直白一點,勞動法保障的是人的權利,而不是“工具人”的權利。公司可以管理你工作時間的表現,但它不能規定你“午休時間必須在工位坐著”“不能用手機”“不能外出”。
這也是為什么這家現在已經被勞動監察部門立案調查——因為它的管理方式,已經嚴重侵犯了員工權益。
胖胖一直覺得,職場是一個交易場所——你拿時間和技能換取報酬,公司提供平臺和資源,這是公平的合作關系。
但這家公司的做法,完全是在破壞這個平衡。
它不僅要你的時間,還要你的自由;
它不僅要你的技能,還要你的服從;
它不僅要你的努力,還要你的“思想受限”。
但是職場不是監獄,打工人不是犯人。如果一個公司用這種方式“圈養”員工,那它的未來一定是走向衰落的。
畢竟,一個公司真正的競爭力,從來不是“管得多嚴”,而是“讓員工愿意主動干活”。而管理的最終目的是讓人更高效,而不是讓人更痛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