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我們拆解的就是品牌營銷殿堂級的著作《定位》,作者是艾·里斯與杰克·特勞特。
紙上談兵的“致命誤區”,把心智占位=市場勝利
里斯與特勞特的定位理論曾風靡全球,舒澤看來核心是: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一個關聯詞,并進行價值影響,甚至形成認知壟斷和新事物價值對標。例如海飛絲=去屑、王老吉=怕上火。
但,里斯和特勞特不會告訴你的是,心智占位的本質是“信息霸權”——在媒介壟斷的1990年代,一句廣告語反復轟炸就能洗腦用戶(腦白金)。如今,用戶每天接收1.4萬條信息,“搶占一個詞”的難度堪比登月。
以某新消費品牌為例,其定位“年輕人第一杯養生茶”在小紅書鋪了8000篇筆記,搜索量卻僅為競品34%——問題就出在:心智占位后缺乏穿透式動作,導致定位淪為“空中樓閣” 。
這是我文章里出現的第二個“空中樓閣”,第一個是在形容傳統品牌部的功能,“定位理論”和“傳統品牌部功能”又何嘗不一樣呢?它們是邏輯基礎,是需要迭代再使用的,一旦照抄照搬、紙上談兵,可不就只能收獲“空中樓閣”。
對此,舒澤的核心觀點:定位≠口號,而是“認知-行動-驗證”的閉環。傳統定位理論停留在“認知占位”,而實戰中需升級為:
1.穿透定位:用數據驗證心智關鍵詞的有效性,如“怕上火”背后是廣東涼茶文化+全國火鍋場景的強關聯。
2.動態調整:根據用戶行為數據反哺定位優化,如東鵬特飲從“累了困了”轉向“年輕就要醒著拼”,瞄準Z世代加班場景。
避免紙上談兵,總結起來就是:2025年,定位“敲定”和“驗證”的關鍵都在小紅書搜索欄、在電商搜索欄、在B站搜索欄、在抖音搜索欄、在知乎搜索欄......
心智占位不是目的,關鍵是要能進行壓強式的透穿
1. 定位=聚焦×資源密度×時間
我們初中物理學過,壓強=壓力/接觸面積。同理,品牌壓強則是:聚焦一個詞(壓力最大化)×高頻觸達(接觸面積最小化)×持續周期。
王老吉初期集中資源在餐飲渠道鋪貨,將“怕上火”與火鍋、燒烤場景綁定,而非盲目投放大眾媒體,最后進行了精準的心智定位透穿;而,某國貨護膚品牌同時主打“抗衰+美白+修護”,消費者心智混亂,最終搜索詞關聯度僅為行業均值的47%,這就是舒澤多次在之前的實操文章中強調定位詞多則亂,如果你想要大而全的功效展示、要服務所有人,那么在現在的傳播語境下,一定會死的特別慘!
2. 品類創新的“反常識邏輯”
里斯提出“開創品類第一”,但今天品類創新需疊加“場景穿透”,即不要做“第一”,而要做“唯一”:
元氣森林以“0糖”切入氣泡水賽道,但真正成功是靠便利店冰柜的“冰箱場景”占領,在所有的線下渠道,我們只能看到最大、最醒目的“元氣森林=0糖”,這就是唯一(這背后是認知博弈論,沒辦法做到對于“0糖”專利使用的唯一,那么我就通過渠道資源的整合,讓90%的人看到我就是0糖)。
同樣,舊品類+新場景=新機會:白象湯好喝方便面,將“骨湯”與“深夜加班”綁定,避開康師傅的紅海競爭,而開辟了一個新的場景賽道,銷售額取得了不小的上升。
3. 定位的“去中心化執行”
傳統定位依賴頂層設計(即我們接觸到的品牌現狀往往是已經被企業高層賦予了定位的定位),而實戰中需讓一線團隊成為“定位傳感器”,比如新媒體運營和私域運營這兩個整天和用戶打交道的模塊:
新媒體運營根據用戶評論高頻詞調整內容策略,如“成分黨”崛起后,珀萊雅將“早C晚A”從技術術語變為大眾認知;
私域通過社群調研發現“寶媽群體更關注成分安全性而非價格”,推動品牌從“性價比”轉向“母嬰級安全”。
當然不止如此,第一波投放后的第三天召開一場碰頭會,根據真實用戶的反饋,及時調整、修正、放大,具有極大的節約資源、節省成本意義。
一定要結果導向,從“品牌部自嗨”到“銷售部彈藥”
1. 定位必須服務銷售轉化
傳統品牌人沉迷“高級感”,卻忽視定位與GMV的強關聯,我們拿兩個美妝品牌在小紅書上的定位結果為例,你就會看到一個清晰的對比:
A品牌:定位“東方美學護膚”,小紅書筆記視覺精美,但購買轉化率0.3%。
B品牌:定位“油痘肌急救專家”,筆記直擊“熬夜爆痘”痛點,評論區植入“暗號”引導私域,轉化率3.7%。
所以,定位一定需要嵌入銷售鏈路,比如“搜索詞攔截-詳情頁承接-私域復購”的全域閉環。
2. 定位的“資源詛咒”
里斯強調“資源決定定位成敗”,但中小企業可用杠桿資源破局,就像剛剛提到的壓強理論,我們在實操中可以:
(1)集中70%預算打透一個平臺,如Babycare早期All in知乎,用專業背書建立“母嬰安全”認知;
(2)與場景強關聯品牌聯名,如Ubras×美團外賣,用“居家舒適”場景覆蓋白領午休需求。
綜上,給品牌營銷人的3條實戰建議:
1.用數據驗證“偽定位”:
通過平臺搜索詞分析,判斷定位是否真實觸達用戶痛點,警惕“自我感動型定位”,如很多策劃愛用的“XXX天花板” “重新定義XX行業” 。
2.定位后置,行動前置:
實操過程中,電商型品牌先在小范圍測試內容模型(如抖音投流測點擊率),再提煉定位關鍵詞。渠道型品牌可以參考東鵬特飲“區域市場驗證→資源聚焦→全國復制”的路徑 。
3.定位與組織變革綁定:
品牌部與銷售部共用OKR,如像舒澤在《品牌部正在殺死你的公司:為什么93%的消費品企業該立即解散品牌團隊?》一文中說到過的實行“心智關鍵詞搜索量”與“關聯SKU轉化率”等指標;同時,需要砍掉“偽定位”影響下的衍生項目,如盲目延伸的產品線。
里斯曾說“市場營銷是認知的戰爭”,今天的認知戰更是需要疊加行為數據化、資源壓強力、組織敏捷性。
營銷升級后的品牌人不應沉迷理論教條,而要像算法工程師一樣:持續輸入數據、動態優化模型、快速驗證結果——這才是定位理論在2025年的終極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