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等媒體報道,近期中馬合作項目糾紛引發關注,中方在國際合作中展現堅定立場。多年來,中國與馬來西亞在經濟、基建等多領域合作緊密,尤其在高鐵建設與軍事裝備采購方面成果顯著。然而,合作進程中卻突發變故。
高鐵(資料圖)
中馬高鐵合作項目——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計劃打造一條貫穿東馬重要城市、連接東西海岸的交通動脈。2016年11月1日,在中國總理和馬來西亞總理見證下,中國交建與馬來西亞鐵路銜接公司簽署項目合同,合同金額約745億元人民幣,中方提供約550億令吉(約合人民幣890億元)優惠貸款,貸款期限長且利息優惠。2017年項目動工,線路全長688.3千米,采用中國國家一級客貨兩用標準電氣化鐵路,客運列車設計時速160千米,貨運列車設計時速80千米,線下土建部分采用馬來西亞及其它國際標準,線上全部采用中國標準,工程橋隧比約33%。建設中,中方盡可能在馬來西亞本土采購材料、使用本地人工,還承擔技術指導工作,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發展,創造大量就業崗位。
但2018年,馬來西亞新政府上臺后,以“財力不足”“項目花費大可能引發債務危機”等為由,單方面暫停該項目。當時項目已完成約14%,部分基礎設施布置完畢,部分路段甚至具備初步使用條件。面對變故,中方迅速派出專家組前往商談,充分考慮馬方難處,制定更實惠方案,將項目造價從160億美元大幅降至100億美元,還提出免息換取兩年經營權的方案,旨在緩解馬方資金壓力,助力其培養高鐵運營人才。但馬方表面答應后,馬來西亞環保部門以項目破壞生態環境為由,再次叫停項目,背后疑似有政府支持,中方由此認定馬方有違約傾向。
基建(資料圖)
依據合同規定,馬方因單方面原因違約停建,需向中方支付358億人民幣經濟賠償。可馬方對賠償要求未予重視,以“正在處理相關問題”“不是停止是擱置”“相關問題解決馬上復工”等理由拖延,回避給出具體解決時間。面對馬方的不配合,中方果斷采取措施。由于中馬合作不止鐵路項目,馬來西亞此前向中國訂購的18艘用于瀕海任務的艦艇尚未交付,中方遂向馬方明確表態,若90天內違約金不到賬,將扣押這18艘軍艦。
這18艘軍艦對馬來西亞意義重大。馬來西亞被南海分為東西兩部分,海岸線漫長,馬六甲海峽對其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而該國海軍艦艇多為老舊裝備,急需更新換代。這批從中國采購的先進瀕海作戰艦船,是其提升海軍實力、維護海上權益的關鍵力量。中方的強硬態度讓馬哈蒂爾政府意識到事情嚴重性,馬哈蒂爾試圖從日本借錢支付賠償,卻遭日本拒絕,畢竟日本不愿卷入無利可圖且可能得罪中國的事務。
最終,馬哈蒂爾政府重新與中方回到談判桌。中方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一方面該項目是中國在東南亞的重要布局,對推動區域互聯互通、促進經濟合作意義重大;另一方面考慮到馬來西亞實際財政狀況,若堅持撤資索要賠償,馬來西亞可能無力承擔,且18艘軍艦對中國而言并非急需戰略資產。2019年4月,中馬簽署新協議,線路縮短至640公里,造價降低,預計2026年底前完工。截至2024年12月,項目建設總進度已達76%,雙方還簽署聯合運維協議,將按50:50的平等持股比例成立聯合運維公司,負責鐵路運營和維護工作,標志著項目從建設向運營邁出實質性步伐。
馬來西亞(資料圖)
此次中馬合作糾紛,凸顯國際合作中誠信與契約精神的重要性。中國在合作中始終秉持真誠態度,展現大國擔當,在自身權益受侵害時,堅定捍衛國家利益。這一事件也為其他國家敲響警鐘,在國際合作中,任何違約行為都將付出代價,唯有遵守契約、誠信合作,才能實現共贏,推動全球合作持續健康發展。未來,中國在國際合作中,將繼續堅守原則,以開放姿態與各國攜手共進,同時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