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科技與貿易領域風云變幻,美國再度露出其狠辣獠牙,將 50 余家中國科技企業和機構納入所謂的 “實體清單”。這一蠻橫無理的舉動,無疑是對國際公平貿易秩序的公然踐踏,更是對中美正常經貿往來的惡意破壞。
在此次被無端制裁的名單中,與中國 AI 大模型開發、服務器以及超級計算機產業相關的 12 家公司都赫然在列,其中包括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寧暢信息產業、中科可控旗下的服務器品牌 Suma,還有浪潮信息在中國大陸以及港臺地區的多家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浪潮信息的控股股東浪潮集團早在 2023 年 3 月就已被美方納入 “實體清單”,如今對其旗下子公司再度出手,可見美國打壓中國科技企業的決心和持續性,手段之狠辣令人咋舌。
美國的 “實體清單” 堪稱貿易霸凌的典型工具,一旦企業被列入其中,就如同被宣判了 “貿易死刑”,需要獲得美商務部單獨許可,才能購買美國受管制的技術或貨物。而這種許可,往往是美方隨意拿捏、刁難他國企業的手段,多數情況下不會輕易給予。其目的昭然若揭,就是要全方位切斷中國科技企業獲取發展所需的技術、設備等資源,妄圖遏制中國科技的崛起,將中國的科技發展牢牢地摁在地上。
但中國又豈會任人宰割?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科技與貿易戰中,我們手中早已緊握一根 “打狗棒”。數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了《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的規定》,該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正式施行。這一規定的出臺,猶如為《反外國制裁法》這根 “打狗棒” 裝上了更鋒利的尖刃,使其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方面的威力大增。
《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的規定》共 22 條,完善了多維度反制措施。明確《反外國制裁法》第六條第二項中查封、扣押、凍結的 “其他各類財產” 范圍,包括現金、票據、銀行存款等;詳細說明第六條第三項中禁止或限制的 “有關交易、合作等活動”,涵蓋教育、科技、經貿等領域;界定第六條第四項中的 “其他必要措施”,如禁止相關進出口、境內投資、出口物項等。規定還細化了反制程序,明確國務院有關部門調查權與對外磋商權,要求反制決定明確適用對象、措施與施行日期并及時發布更新。此外,該規定強化部門協同與措施執行,對不依法執行反制措施的行為制定懲處辦法。
這一系列規定的出臺,無疑是在向美國以及全世界宣告,中國有能力、有決心對任何形式的外部制裁和霸凌行徑進行堅決有力的回擊。美國若鐵了心要與中國作對,肆意揮舞制裁大棒,那么中國必將毫不猶豫地舉起《反外國制裁法》這根 “打狗棒”,予以迎頭痛擊。我們不妨拭目以待,看美國敢不敢再輕舉妄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