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場縮量以及連續調整吸引了眾多目光,但實際上央媽近期釋放出的信號更值得重點關注。接下來就詳細為大家剖析一下其中緣由。
注意文章最后一部分,這里面蘊含著本文的精華要點,大家可千萬別忽略了 。
一,央媽的煙霧彈
央媽完成中長期資金投放后,1 年期存單利率在 1.91% 左右波動。一旦存單利率不再下行,債市反彈便階段性見頂。
昨天,債市回調顯得頗為猶疑,債市和股市的波動率都有所降低 。
央媽在推動寬信用時,會把控好節奏,不會任由債市一路暴跌。
下面來回顧一段歷史:2016 年至 2017 年,債市陷入熊市,這一階段持續了 1 年 5 個月。看到大家總盼著債市短短幾天就能跌到位,我實在忍俊不禁 。
央媽以往也有過釋放煙霧彈的情況。2016 年 9 月 13 日,央媽重啟 28 天 OMO 操作,同時將操作利率下調至 2.55%,可這僅僅降了 5BP,更像是一種帶有迷惑性的姿態 。當時債市還著實興奮了一陣,以為降息通道會持續開啟,結果后續市場走勢卻給了投資者沉重一擊,債市熱情被無情悶殺。
回溯到 2016 年年初,由于通縮形勢嚴峻,市場一直預期央媽會持續降準降息,不少投資者翹首以盼。但事與愿違,大家從年初等到年尾,又從 16 年等到 17 年,甚至到了 2018 年,這一預期才得以實現。現在回看走勢圖,時間仿佛一晃而過,可處在當時市場環境中的投資者,必然深感煎熬,每一天都漫長難耐。
這次央媽改變 MLF 的投放方式,大概率是為了幫助銀行降低凈息差,進而助力銀行業務的穩定開展與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央媽行事風格向來多變,各種操作常常讓市場摸不著頭腦,頻繁擾動市場,使其暈頭轉向 。
市場波動劇烈時,部分資金為規避震蕩,會刻意降低交易頻率。
有些投資者因市場走向不明,直接放棄交易;還有些則打算長期持倉不動。但這種想法并不正確,如此操作會錯失盈利機會 。
二,如何薅羊毛?
沒錯,就是從機構資金中盈利。很多人覺得,散戶根本沒法薅機構的羊毛,連機構的操作動向都難以察覺。實際上,機構只要參與交易,必然會留下蛛絲馬跡,而這些正是散戶可以借助的線索。
機構為應對震蕩往往選擇鎖倉。要是散戶能捕捉到機構鎖倉的動作,盈利難題便能迎刃而解。那么,怎樣才能判斷機構是否鎖倉呢?如今,依托大數據和量化分析,解決這類問題已不再困難。
通過對原始交易數據進行收集、篩選、整理與挖掘,借助模型展開比對,就能發現其中的異常之處,比如「交易行為」數據。機構交易行為數據具有連續性、規模性與重復性的特點,具體可參考下面這張圖:
這張圖的數據源自我使用超十年的大數據系統中的「定級分區」板塊。該數據能夠直觀呈現不同階段機構資金的活躍狀態。
在「定級分區」體系里,數字越小,機構資金活躍度越高。一般來說,「一級區」和「二級區」表明機構交易活躍;與之相對,「三級區」和「四級區」意味著機構近乎停止交易。
從圖中能夠清晰發現,當數據處于一、二級區域時,股價普遍漲多跌少;而在三、四級區域時,股價跌多漲少。重點關注 「二級區」,盡管股價常處于調整階段,但機構并未撤離資金。正因如此,后續數據重回「一級區」時,股價也會隨之上揚。這是由于在「二級區」,機構僅僅降低了交易頻率,甚至暫停交易,并非徹底放棄。具體可看下圖:
這是萬德斯近期的表現,此前 40 個交易日,股價大幅上揚超 70%,表現十分亮眼。但回看之前,18 個交易日內股價下跌了 20%。看到這種大幅波動,多數投資者會選擇拋售離場,最終錯失后續的上漲行情。
但如果結合數據來看,就會發現這一階段正處于 「機構鎖倉區」,根本沒必要擔憂。
三,持續增加
別以為市場調整就無利可圖了,實際上,不少股票處于機構鎖倉狀態。能否識別這種情況至關重要,借助大數據,就能輕松做到這一點。具體信息,可查看下圖:
目前市場上有 5000 多只股票,截至昨天收盤,竟有 2410 家股票處于機構鎖倉區,這一數據不容小覷。值得注意的是,進入「鎖倉區」的個股數量還在不斷攀升。洞悉了這一市場動態,接下來該如何操作,想必大家心中有數了。
本篇就聊到這里,關注小雅,隨時隨地帶給你不同視角。
聲明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收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刪除,同時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敬請知曉。
此外,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社交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