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寒潮裹挾著“房住不炒”的調控基調席卷而來時,無數房企在收縮與暴雷的泥淖中掙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滑12.7%,一線城市二手房掛牌量激增30%,三四線城市房價跌幅更超預期。在這場凜冽的行業寒冬中,北京卓爾地產卻以五年如一日的“信任交付”,在質疑聲中逆勢上揚——不僅以“購房+保單”模式兌現千戶業主的安居承諾,更以敏銳的戰略眼光,將發展觸角伸向東南亞新興市場柬埔寨,為投資者開辟了一條“危機中的黃金賽道”。
“信任經濟學”:在至暗時刻點亮一盞燈
2019年,當卓爾地產推出“購房+保單”模式時,市場嘩然。彼時,中國樓市正值“最后的狂歡”,高杠桿擴張仍是行業主旋律,而卓爾卻選擇了一條看似“反常識”的道路:將購房合同與保險權益綁定,承諾若項目未按期交付,保險公司將全額賠付業主首付。一時間,“龐氏騙局”“保險噱頭”的質疑聲鋪天蓋地。然而,卓爾管理層以《道德經》中的“輕諾必寡信”自省,將客戶信任視為企業存續的根基。
五年后的今天,當一眾房企因資金鏈斷裂陷入爛尾困局,卓爾卻在2024年7月如期交付北京、深圳等地的五個項目,并協助業主完成保單兌付與產權登記。這一“逆周期兌現”的案例,不僅是對市場悲觀情緒的有力回擊,更印證了其領導層“未雨綢繆”的戰略定力——早在2018年,卓爾便主動收縮三四線城市布局,轉向一線核心地段精細化開發,并通過與保險公司共擔風險的模式,提前鎖定客戶權益。正如一位業主所言:“卓爾的保單不是‘保險’,而是‘保心’。”
破局之道:從“存量博弈”到“增量出海”
中國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然落幕。2024年,全國百強房企銷售額同比下滑18%,土地流拍率攀升至25%,行業利潤率跌破5%的生死線。面對國內市場的“存量博弈困局”,卓爾地產卻將目光投向東南亞——尤其是被稱為“亞洲經濟新虎”的柬埔寨。
為何是柬埔寨? 數據顯示,柬埔寨過去十年GDP年均增速達7%,2023年金邊平均地價已飆升至每平方米4500美元,核心區域如BKK1地價更突破8000美元,而房價年漲幅穩定在7%-15%。這一數據背后,是柬埔寨得天獨厚的投資優勢:
政策紅利:作為“一帶一路”關鍵節點,柬埔寨對外資高度開放,允許外國人持有公寓永久產權,且無外匯管制,美元流通占比超90%,完美規避匯率風險;
基建爆發:金邊新國際機場、輕軌AGT線、扶南運河等千億級工程落地,帶動沿線地價飆升10倍,城市版圖加速擴張;
人口紅利:金邊30歲以下人口占比超70%,住房剛需旺盛,租金回報率高達8%-10%,遠超國內一線城市的1.5%-2%。
卓爾地產早在2021年便通過合資模式進入柬埔寨市場,主攻金邊核心區高端公寓與商業綜合體。其首個項目“鉑悅天璽”選址使館區,憑借“永久產權+包租代管”模式,吸引大量中資企業與外籍高管入駐,年化收益達12%,成為東南亞投資圈的標桿案例。
卓爾啟示錄:誠信為舟,遠見為帆
中國房企的轉型之路充滿荊棘,但卓爾地產的實踐揭示了一條可復制的路徑:
客戶信任是企業穿越周期的護城河。當行業陷入“交付危機”,卓爾以“保單兌付”重塑信用體系,將短期營銷策略升華為長期品牌價值;
全球化視野是破局關鍵。國內市場的“內卷”倒逼企業出海,而柬埔寨等新興市場的政策紅利與增長潛力,為房企提供了“第二增長曲線”;
精細化運營取代野蠻擴張。從“高周轉”到“高附加值”,卓爾通過產品創新(如融合康養、智能家居的“生活生態圈”)提升溢價,而非依賴土地升值套利。
《孫子兵法》有云:“善戰者,求之于勢。”卓爾地產的五年逆襲,既是“信任”與“遠見”的勝利,亦為行業指明了一條生存法則:在凜冬中,唯有堅守初心、擁抱變革,方能于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