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上世紀90年代是許多國企工人的夢魘,本以為可以安穩端一輩子的鐵飯碗一夜之間碎了,4500萬人的下崗潮洶涌澎湃,當時整個美國總人口也才兩億多,我們直接讓相當于美國人口四分之一的工人下崗。
當時全世界對中國下崗潮議論紛紛,很多西方國家都躲在一邊等著看我們的笑話,可中國偏偏就挺過來了!那中國是怎么做到的呢?咱們這么抗造的密碼是什么?
4500萬人下崗!我國當時這是怎么了?
事情已經過去了接近30年,很多年輕人對這個數字已經失去概念了,當時的4500萬人幾乎囊括了國企的全部行業,幾乎每個國企中都能看到被下崗潮波及的人群。
有人說這是打破鐵飯碗的開始,有人說這是時代的眼淚,那時國家為啥非要搞下崗潮呢?
其實當年的國企已經沉疴累累了,當年正在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節骨眼上,十幾年的改革開放讓國企問題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很多國企已經撐不住了。
之前為啥人們覺得鐵飯碗香,是只要進了國企的門,工人的一生基本就穩了,從生到死幾乎都被國企包辦,醫院、學校、娛樂設施基本全由廠里承擔。
聽上去福利待遇確實好,可對國企來說可就不是什么好事兒了,企業根本就拿不出這么多錢來,再加上退休的工人越來越多,企業的生產效益卻千差萬別。
大企業自然沒什么說的,反正有錢根本不在乎多養幾個退休工人,可是那些效益不好的小企業可就上班了,生產的產品根本賣不出去,賬上常年空空如也,光是維持工人福利這點就夠他們喝一壺的了。
再加上那個年代工人的福利待遇非常高,遠超過了當年國家的生產力水平,為了維持工人的高福利,無奈之下只能從農民身上“薅羊毛”。
農業是國家根本,長此以往糧賤傷農,改革就成了唯一出路,改革開放讓市場慢慢活起來,私營企業開始飛速崛起,但是國企的日子卻越來越不好過了。
要是再不改,等著破產的國企只會更多,所以當時中央面臨的選擇很難,4500萬人下崗對任何國家和政府來說都是一個考驗,動作的打擊面實在是太廣了,涉及的家庭何止千萬。
最艱難的時候不少下崗職工連溫飽都成了問題,大街小巷到處可見為生計發愁的人,有人一夜之間從堂堂國企職工淪落成去菜市場撿菜葉的拾荒者,心理落差簡直不能更大。
這事兒擱哪個國家可能都得鬧個天翻地覆,我國雖然確實引起了不小震蕩,但國家愣是通過各種手段把這道坎給邁過去了。
當時國家的決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國際環境在變化,國內產業結構要升級,繼續依賴那些虧損國企只會把國家經濟拖進泥潭。
大批享受高福利的國企員工根本就沒有辦法在市場競爭,砍掉這些冗余崗位,就是為了讓國家經濟能輕裝上陣。
從下崗潮到涅槃重生
這么多人下了崗國家到底是咋解決的呢?一句話總結就是國家出手,多管齊下。
當時政府牽頭啟動了再就業工程,為了讓下崗職工重新找到活干,整個社會上下齊心協力,當時國企內部人員冗雜的現象非常嚴重,大批下崗職工要技能沒技能,年齡還普遍偏大,當時已經是市場經濟,想找一個糊口的營生真的不容易。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政府提供了各種技能培訓,還鼓勵下崗職工自主創業,大規模的培訓工程讓很多人掌握了新手藝,慢慢也就找到了新飯碗。
政府還推行社會保障體系,保證下崗職工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雖然當時保障體系還不算太完善,但還是讓不少困難家庭喘了口氣,算是穩住了生活的基本盤。
很多在城市上班的職工下崗之后只能回鄉務農,為了改善這一部分人群的困難,我國針對“二次返鄉”的農民工推動了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計劃。
國家出手,一口氣修建了大量基礎設施,將農村的水電、公路和網絡設施通通進行更新換代,大大改善了農村生活條件,很多人看到家鄉的變化之后心里踏實了不少,也就安安穩穩的過上了新農村的生活。
這一系列動作下來不僅沒讓4500萬下崗職工變成“無業游民”,反而用各種措施引導他們重新走上了就業道路。
現在回過頭來看,下崗潮雖然讓國家經濟短期內震蕩不小,但卻為我國經濟“涅槃重生”提供了契機。在下崗潮之后,我國很快加入了WTO,成了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大引擎。
外部市場需求擴大再加上國內私營企業的崛起,給我國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沒過幾年我們的經濟就逐漸走出了困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奇跡。
國家的一系列應對政策讓等著看熱鬧的西方國家跌破了眼鏡,也給許多西方國家帶來了一種假象,他們也認為下崗沒什么可怕的,中國連下崗4500萬人都能妥善安置,作為發達國家的他們又有何懼呢?
美國裁幾千公務員就亂了
或許就是看著中國的樣本,特朗普才敢轟轟烈烈的搞起了美國的下崗潮。
馬斯克執掌政府效率部之后,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聯邦公務員系統“大瘦身”,可沒想到一系列動作剛剛開頭就陷入了僵局,裁員才不過幾千人,就讓整個政府部門有點運轉不開了。
從國家勞工關系委員會到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好幾個關鍵部門直接“停擺”,大量工作堆積如山,被裁的公務員訴苦連天,整個社會抵制馬斯克的游行此起彼伏,就連高層官員也公開表示不滿,整個聯邦政府系統已經陷入了一片混亂。
特朗普這時候才如夢初醒,中國是中國,美國是美國,中國能干成的事兒在美國還真就行不通!
為啥幾千人的裁員就能把美國搞得一團亂麻呢?美國公務員系統實在是太過龐大復雜了,人浮于事的現象特別多,但美國人又是出了名的沒有責任心,只要人員減少,工作鏈條立馬斷裂。
很多公務員已經習慣了“鐵飯碗”那一套,突然被裁心理上難以適應,手頭沒啥別的技能去找新工作,這些公務員早就失去了市場競爭的能力,論綜合素質來講,還不如我們當年那批下崗職工。
美國政府內部的管理和效率也一直很成問題,很多部門本來就是“各掃門前雪”,溝通協調不順暢。
裁員風暴一來,部門之間協作更加困難,不少工作卡在半路推進不下去,這種管理僵局才是美國政府最大的問題。
可是很多人也有疑問,美國之前也經歷過大蕭條時代,民眾也不是沒有經歷過下崗潮,為什么之前還算勉勉強強能渡過難關呢?
這就跟美國現在的經濟環境有關系了,雖然之前美國也經歷過許多社會的動蕩,那好歹經濟發展得還算順利,就業渠道還算可以,再加上社會福利相對健全,失業能拿到不少救濟,生活基本無憂。
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美國的經濟已經疲軟了接近20年,失業率節節攀升,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這些早就失去了市場競爭能力的公務員一旦失去工作,基本就被宣告淘汰了。
這些人又是曾經的社會上游,組織能力和動員能力都強于普通民眾,所以才搞得聲勢浩大,讓特朗普頭疼不已。
這到底這就是兩國制度的優劣,美國公務員的影響力再大,也不可能比得過我們當年的幾千萬的家庭,但我們不僅撐住了,還順帶推動了經濟結構轉型。
最大的差異其實就是我國政府在危機中的主導作用和政策靈活性,馬斯克雖然揮舞屠刀,但卻是典型的管殺不管埋,下崗的公務員基本靠市場消化,找不到工作的就靠失業救濟“熬著”。
我國在政策開始之前就已經決定了必須政府出面主導,于是再就業工程、技能培訓、社會保障這些舉措迅速鋪開,國家對每一個環節嚴格把控,算是社會上下一起共度難關。
馬斯克雖然喊著要提高政府效率,減少浪費,但他的一系列改革大多停留在表面,沒有觸及根本,美國的改革推動者很多目的不純,有些人只為短期利益,真正能為國家長治久安著想的措施幾乎沒有。
所以美國的改革才總是急功近利,幾乎所有的改革都不太顧及后果,這就是資本主義的劣根性。
結尾
中美兩國應對下崗和裁員潮的結果正是各家治理體系和制度優勢的真實寫照,事實勝過雄辯,不管西方媒體如何抹黑“中國制度”,單從下崗潮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危機到來時,我國政府不僅能迅速主導應對,還能在短時間內將問題從根本上緩解,這才是我國一次又一次創造世界奇跡的根本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