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發布
山東省2025年2月 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通報
2025年2月1日至2月28日
山東省共報告法定傳染病
23種59028例
死亡22人
2025年2月1日至2月28日,山東省共報告法定傳染病23種59028例,死亡22人。
甲類傳染病無報告發病、死亡病例。
28種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炭疽、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白喉、新生兒破傷風、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12種傳染病無發病、死亡報告,其余16種傳染病共報告發病14434例,報告死亡22人。報告發病數居前3位的病種依次為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梅毒。
11種丙類傳染病中,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等4種傳染病無發病、死亡報告,其余7種傳染病共報告44594例,無死亡病例。報告發病數居前3位的病種依次為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瀉病、流行性腮腺炎。
近期
氣溫逐漸升高
各類傳染病也進入了高發期
學校作為人員密集的場所
極易受到流行性傳染疾病的侵襲
下面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春季常見的傳染病和預防保健小知識吧!
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原名諾瓦克病毒,是急性腸胃炎最常見的病原體,該病毒基因多樣且高度變異,每隔數年就會出現新變異株,人一生中可多次獲得感染。該病一般急性起病,屬于自限性疾病,多數患者發病后兩三天即可康復。感染諾如病毒常見的癥狀是腹瀉、嘔吐、反胃、惡心和胃痛,也包括發熱、頭痛和全身酸痛等反應。其中兒童以嘔吐為主,成人則腹瀉居多。接觸患者糞便和嘔吐物、與感染者共同進餐等,會增加諾如病毒感染的概率。
?高危人群:
各年齡段人群普遍易感,且感染后免疫保護時間較短。
?防控建議:
及時發現和規范管理病例,一旦發現嘔吐、腹瀉等癥狀病人,要及時就醫并隔離管理。加強衛生及健康管理,確保飲水和食品衛生,對公共場所定期清潔與通風。
支原體肺炎
支原體肺炎是指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癥,可以累及支氣管、細支氣管、肺泡和肺間質。支原體肺炎是兒童常見的社區獲得性肺炎。該病的主要癥狀是以發熱、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可伴有頭痛、流涕、咽痛、耳痛等,發熱以中高熱為主,持續高熱者預示病情重。咳嗽以刺激性的干咳為主,干咳少痰,而且夜間咳嗽比較厲害,部分患兒有喘息表現,以嬰幼兒多見。
?高危人群:
兒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較弱的個體。
?防控建議:
1.多吃多汁的水果,少吃反季水果和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更不要吃快餐及油炸等垃圾食品。
2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室內通風,盡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
3.合理膳食,保障睡眠、保持運動,讓孩子養成正確的運動和生活習慣,增強免疫力并提高體質。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該病主要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主要有發熱、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癥狀。
?高危人群:
全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老人、孕婦、兒童。
?防控建議:
1.疫苗能安全和有效地預防季節性流感和其并發癥。為保障個人健康,所有人士可向醫生查詢有關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的詳情。接種疫苗后約兩周,體內便會產生足夠抗體對抗流感。
2.在流感高峰期,應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空氣欠流通的公共場所。
3.保持均衡飲食、經常運動、充足休息,不要吸煙和避免過大的生活壓力。如出現呼吸道感染等情況,應佩戴口罩。
其他感染性腹瀉
醫學診斷中的其它感染性腹瀉病,是指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
病原體主要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和真菌等。能引起腹瀉的細菌有致瀉性大腸桿菌、副溶血弧菌、沙門菌、彎曲菌、志賀氏菌等。病毒有諾如病毒、B組輪狀病毒及腺病毒、星狀病毒等。寄生蟲有賈第鞭毛蟲、隱孢子蟲、環孢子蟲等。真菌有白色念珠菌、放線菌、新型隱球菌和毛霉菌。
?高危人群:
發病主要集中在5歲以下兒童和老年人。
?防控建議:
1.搞好環境衛生。及時清除、處理垃圾和糞便,不隨地大小便,不亂倒垃圾污物,不污染水源,病人的糞便及嘔吐物應加漂白粉消毒,做好水源保護和飲用水消毒。
2.做好飲食衛生。提倡喝開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品。選擇優質、新鮮的食物,避免吃過期食品或不潔的食物和飲料。水果和蔬菜在食用前要認真清洗干凈,瓜果也最好削皮后再吃;烹飪時應將肉類和海鮮徹底煮熟,并且不要長時間存放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同時要注意餐具衛生和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3.做好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嬰幼兒的玩具應定期清洗、消毒。不到病家或流行地串門訪友,減少聚餐。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主要經消化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皰疹液而感染。該病主要癥狀:先出現發燒癥狀,手心、腳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癥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并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高危人群:
5歲以下兒童,3歲以下發病率最高。
?防控建議:
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和飲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2.注意家庭環境的清潔衛生,居室經常通風,勤曬衣被。尿布及時清洗、曝曬或消毒;充分清洗、消毒兒童使用的餐具。
3.本病流行期間,不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4.接種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兒童手足口病發病率,尤其是減少該病的重癥及死亡病例。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是主要由腸道病毒70型(EV-70)或柯薩奇病毒A24型變種(CA-A24v)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眼病。它具有潛伏期短(一般為12~48小時)、傳染性強、傳播快、起病急等特點,以眼瞼紅腫、結膜高度充血為主要臨床表現。
本病具有自限性,可以治愈,無特效藥物,主要通過對癥治療,預后較好。若癥狀加重,請及時前往醫療機構接受正規治療,否則嚴重者可因并發角膜炎癥進而損害視力,降低生活質量。
?高危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齡組人群均可發病。學校、工廠、托幼機構等人群聚集場所易發生暴發流行。
?防控建議:
1.注意個人衛生,特別是眼部衛生。養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衛生習慣。日常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眼部化妝品或眼部護理用品。居室勤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居家清潔。
2.“紅眼病”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前往游泳池、浴場和游樂場等人流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接觸各類公共物品后要洗手,切忌揉眼、搓臉。
3.若家中有“紅眼病”患者,其毛巾、臉盆等洗臉用具嚴格分開使用,患者接觸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接觸“紅眼病”患者使用過的物品,應充分清潔或消毒手部。
4.一旦得了“紅眼病”,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并按醫囑進行規范治療,防止眼部并發癥發生;應盡量居家休息,飲食清淡;自覺避免進入公共場所或參與社交活動,降低傳播擴散風險。
5.學校和托幼機構應嚴格落實晨、午檢制度,發現有異常癥狀者應暫停入園或入校,及時就診,病例診斷后應盡量居家健康管理,減少公共場所活動。
6.保持教室和宿舍良好通風,定期對學習生活環境內的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接觸頻繁部位及玩具等公共物品進行清潔和消毒,對于不適宜用消毒劑消毒的物品可在陽光下暴曬。
7.學校或托幼機構如果發生聚集性疫情,應及時報告,落實病例居家健康管理,同時要做好環境衛生清潔消毒工作。
擴散周知
監制:曹進
編輯:史靜
責編:劉曉琳
來源:山東省衛生健康委
更多鯨彩好品
歡迎掃碼山東經濟廣播官方商城
鯨彩優選
千挑萬選,不如鯨彩優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