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以藍色招牌為標志的“俄羅斯商品館”在全國遍地開花。
但是,不少消費者發現,此類門店打著俄羅斯的名頭,銷售的不少商品卻產自黑龍江等地。
對此,以杭州為例,記者第一時間展開調查,發現不少問題。
今年1月初,多家“俄羅斯商品館”被立案調查。 時隔多月,這些店的熱度是否退去?又或者已轉變業態? 記者再次走訪。
不少開在商場中庭的
“俄羅斯商品館”已撤店
“上個月還逛過的俄羅斯商品館,怎么突然間就沒了?”
住在浙江杭州上城區的曹女士說,她家附近的國芳天街商場一樓中庭原本開著一家“俄趣哆”俄羅斯商品館,最近突然撤店了。 “當時逛的時候就沒啥人,里面只有一個店員,俄羅斯商品館生意是不是不行了?”曹女士感嘆。
3月25日一早,記者來到現場,只見原本開設俄羅斯商品館的位置被圍擋圍了起來。
商場工作人員說,這家店不是長期性的店鋪,只在“年貨節”期間開設,開了一個多月的時間,2月底撤鋪了。 無獨有偶,杭州的韓女士也注意到,不少“俄羅斯商品館”都關門了,比如上城區西子丁蘭廣場的“俄羅斯商品館”就不見了。 商場工作人員說,這家店鋪一兩個月前就撤店了,至于原因,他們也不清楚。
韓女士11月底拍攝
“我是11月底路過看到的,開在商場一樓中庭的位置,當時門口還擺著‘開業大吉’的花束,不過店里顧客并不多,最近再路過時就沒有了。” 韓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經常來這家商場,但沒在“俄羅斯商品館”里買過東西。
“說是俄羅斯商品,很多都是國產的,價格還不便宜,純粹是‘智商稅’,我身邊的朋友大多也不會買。”她說。
運營中的門店生意下滑,
促銷成標配
還在運營中的“俄羅斯商品館”生意如何呢?
3月25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杭州新天地購物中心的一家“俄羅斯商品館”。
記者看到,這家門店的招牌做了修改,原來的“俄羅斯國家館”已改為現在的“商品館”,鮮明的“俄羅斯優選進口食品”的標語已改為“優選進口食品”。
店里,數名店員正在整理擺放貨物,但顧客只有一兩名。 一些臨期打折商品和促銷商品擺放在入口處的顯眼位置。 店員介紹,最近還有“59元代100元”的優惠活動。
商品促銷區。
店員說,今天是工作日,顧客比較少。“現在的生意確實沒有年前好了。”
隨后,記者又來到位于武林路的“俄羅斯商品館”。店里只有若干名店員,但沒有一名顧客。 店員也說,現在生意比較一般,晚上人會稍微多一點。 同樣,這家店也有部分商品在做促銷活動,比如一款俄式提拉米蘇蛋糕旁放置了一個小插卡,注明著“特價”“第二件1元”。
有門店客流量減少一半,
專家呼吁長久經營要靠品質
記者以有意投資加盟的身份咨詢了杭州一家“俄羅斯商品館”的店長。
這位店長坦言,現在店里生意很一般,對比高峰期時,客流量減少了一半以上,現在日客流量只有200人左右。
“剛開業的時候,我們店半個月業績做了100萬元,現在口碑不行了,壓的貨又多,只能降價虧本銷售,現在日均營業額只有5000到8000元。”
記者又表明身份采訪了一家同樣位于杭州的“俄羅斯商品館”。店長告訴記者,現在客流量減少了大約30%,生意受影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去年8月開業,是杭州第一家‘俄羅斯商品館’,而現在杭州已有七八家這類門店,導致生意分流。” “另外,前段時間有很多不正規的俄羅斯商品展銷會,里面賣的可能有假冒偽劣產品,影響了消費者對俄羅斯商品的整體口碑。”店長說,去年年底關于“俄羅斯商品館賣的不是俄貨”的討論也給他們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店還是會開下去的,后續我們會注意更規范化運營,比如將商品分區擺放,標注出哪些是俄貨,哪些非俄貨,也會讓店員提醒顧客注意看中文標簽。”
新零售行業觀察人士鮑躍忠認為,目前俄羅斯商品賽道魚龍混淆,真假難辨,會削弱消費者對其信任度。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則告訴記者,去年是“俄羅斯商品館”的高光時刻,但隨著“掛羊頭賣狗肉”、以次充好等問題頻出,不少“俄羅斯商品館”也隨之跌落谷底。“要長久經營下去,最終還是要落到品質上。”
監制:曹進
編輯:史靜
責編:劉曉琳
來源:潮新聞
更多鯨彩好品
歡迎掃碼山東經濟廣播官方商城
鯨彩優選
千挑萬選,不如鯨彩優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