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這個名字在香港乃至華人世界里,曾經是金光閃閃的傳奇。從賣塑膠花的小商人,到掌控香港經濟命脈的“超人”,他用一輩子建起了“李家的城”。可誰能想到,2025年3月,這座城卻因為一場“賣港”交易,轟然倒塌。從“愛國企業家”到“賣國賊”,李嘉誠只用了一個月,就把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這事兒的前因后果,看看他是怎么把自己玩進這攤爛泥里的。
李嘉誠捅了個天大的簍子,官方連喊五次都喊不醒
2025年3月4日深夜,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實業(以下簡稱“長和”)扔出一顆重磅炸彈:要把全球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以228億美元(約合1657億人民幣)的價格,賣給美國貝萊德集團牽頭的財團。這43個港口里,最扎眼的,是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這倆地方可不是普通的碼頭,而是全球航運的咽喉要道,扛著全球6%的海運貿易量。中國每年21%的商船得從這兒過,一旦落入美國手里,后果你自己想想。
消息一出,輿論炸了鍋。網友們直接開罵:“李嘉誠這是要把中國航運的脖子遞給美國掐啊!”“賣國賊,賺了錢就跑路!”可李嘉誠那邊呢?淡定得很,說這是“正常的商業決策”,是為了“優化資產配置”。這話聽著挺高大上,可國家不干了。從3月7日開始,官方接連七次次喊話,語氣一次比一次硬:
3月7日,港澳辦第一次發聲,委婉表示:“三思而后行,企業得站穩立場。”,點名“港口安全事關國家戰略利益”。
3月10日,香港《大公報》甩出社評《莫天真 勿糊涂》,提了五個尖銳問題,直指這交易是不是在坑國家利益。
3月12日,港澳辦轉發《大公報》,還加了一句:繼續執迷不悟,將背負歷史罵名。這已經不是勸了,是警告。
3月15日,香港《大公報》繼續甩出社評《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把李嘉誠跟愛國港商霍英東對比,意思不言自明。
3月17日,前特首梁振英也在社交媒體發問:“商人有沒有祖國?”,雖然不點名,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說的就是你李嘉誠。
3月18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出來表態:“任何交易都得守法,社會關切不能忽視。”,這話軟硬兼施,既給李嘉誠臺階,也劃了紅線。
3月21日,《大公報》再發重磅社評《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直接喊停交易。措辭嚴厲到不行:“國家利益面前沒得商量!”
七次喊話,從勸到警告再到命令,態度越來越嚴厲,可李嘉誠呢?愣是裝聾作啞。3月20日,他甩出2024年財報,試圖用數據堵嘴:長和全年營收4766.82億港元,港口業務只占9%,收入452.82億港元,同比增長11%。他還說,賣港口是為了回籠190億美元現金,發展其他業務。可這解釋,誰信啊?港口不是普通的生意,那是國家的命脈!網友直接懟回去:“9%怎么了?巴拿馬運河的戰略價值是用百分比算的嗎?”
美國的陰謀昭然若揭,李嘉誠偏偏往坑里跳
這事兒為啥這么敏感?因為背后有美國的手。李嘉誠選的買家不是別人,是貝萊德集團——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管著10萬億美元的資產,和特朗普政府走得賊近。特朗普上臺后,嚷嚷著要“奪回巴拿馬運河”,還威脅不惜動武。2025年2月,國務卿魯比奧跑去巴拿馬施壓,逼著巴拿馬退出“一帶一路”。緊接著,3月4日,李嘉誠就宣布賣港。這時間點,巧得讓人起雞皮疙瘩。
更狠的還在后面。3月中旬,白宮拋出個“中國船只入港費”草案,單次最高150萬美元,還打算對所有中國造或掛中國旗的船收停靠費。不交錢?對不起!這兒沒港給你中國船只停靠!特朗普還拉著七國集團發了《海上安全與繁榮宣言》,把港口控制權上升到“國家安全”高度,矛頭直指中國。這還不算完,美國又啟動了對全球七大海峽的審查,派人游說加勒比國家對中國“卡脖子”。這套組合拳,分明是要掐斷中國海運命脈!
李嘉誠呢?明知美國在搞“海上絞殺”,還一頭扎進這攤渾水。網友氣炸了:“你這是給美國遞刀子啊!”“特朗普還沒開槍,你就先跪了!”可他還振振有詞:“我就是個商人,商業決策罷了。”這話聽著耳熟吧?可你看看華為,寧損百億不交數據;看看TikTok,硬扛美國制裁也沒低頭。李嘉誠這“商人”當得,真是讓人寒心。
賣港的危害立竿見影,國家忍無可忍
李嘉誠這手操作,危害已經顯現。巴拿馬運河要是真被美國控制,中國商船可能面臨漲價、限流甚至禁行。專家算了筆賬:光通行費漲個3-5%,中國物流成本一年就得多掏幾十億美元。更別提戰時,港口還能變軍事基地,直接威脅中國海防安全。這43個港口,不少在一帶一路沿線,賣了就等于斷了中國的海上血脈。
國家忍不了了。3月14-15日,中聯部副部長馬輝緊急訪問巴拿馬,和當地政黨、智庫溝通,穩住中巴關系。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3月27日表態:“中方堅決反對經濟脅迫和霸凌行為。”這話雖委婉,但信號很清楚:這事兒不能這么算了。香港特首李家超也放話:“交易得合法合規,港府會依法處理。”這話聽著溫和,可背后是《香港國安法》的影子——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后果你懂的。
網友們更直接:“李嘉誠,你這是把國賣了換錢啊!”“當初沒國家支持,你能拿下巴拿馬港?”有意思的是,前特首梁振英也在3月17日發文,暗批李嘉誠:“商人沒祖國?那是自欺欺人。沒有祖國的商人,就是沒人護的孩子。”這話夠狠,點明了李嘉誠的軟肋。
李嘉誠的算盤打得響,可惜是個昏招
李嘉誠為啥這么干?他自己說是“商業邏輯”。長和財報里,港口業務利潤不高,賣了能套現190億美元,投到生物醫療、科技這些高增長領域。他不是沒賺頭,交易一公布,長和股價就漲了21.86%,家族賬面浮盈超百億。可這賬算得太小了。
看看歷史,10年前招商局、中遠想買長和40%的港口資產,出價1500億港元,李嘉誠死活不賣。現在呢?1770億港元賣了80%,還搭上物流數據和技術,比當年還便宜!網友挖出舊賬:“這叫高位套現?分明是賤賣!”更別提,他事先沒跟國家通氣,偷偷摸摸談,生米煮成熟飯。這要是放在美國,特朗普早讓FBI查他個底朝天了。
再說聲譽。李嘉誠97歲了,錢多得幾輩子花不完,可這回賣港,直接把“愛國企業家”的牌匾砸了。網友罵得狠:“賺中國錢,倒中國臺!”“霍英東要是活著,棺材板都壓不住!”對比霍家,霍英東當年冒死突破美國禁運,霍震霆開發北極航道,都把家國情懷融進生意。李嘉誠呢?眼里只有錢,忘了根。
交易懸了,李澤楷急赴北京救火
這筆交易,能不能成,現在是個大問號。按長和3月4日的公告,交易得經過8個國家20多個部門的審批,中國《外商投資法》對關鍵設施有嚴格規定。香港《南華早報》3月27日報道,離交易截止日期只剩一周,長和和港府還在“博弈”,試圖找“合理解決辦法”。港府態度很硬:“得守法,不然依法處理。”
國家出手的跡象更明顯。3月23日,國務院剛頒布《實施〈反外國制裁法〉的規定》,明擺著針對美國強買港口。加上《國家安全法》和《反壟斷法》,李嘉誠這交易涉嫌違反多項法律,隨時可能被叫停。網友調侃:“賣港?先問問咱媽同不同意!”
這時候,李嘉誠的次子李澤楷坐不住了。3月底,他突然現身北京,參加了個高層論壇。外界猜,這是去救火的。可這火救得了嗎?輿論已經炸了,民心已經散了。網友冷嘲:“老子賣國,兒子擦屁股,演得挺像回事。”
大趨勢下,李嘉誠站錯了隊
這事兒,不只是李嘉誠一個人的事兒,而是中美博弈的大棋局。美國衰落了,控制力弱了,從關稅戰升級到港口戰,想卡中國海運的脖子。可中國也不是吃素的。北極航道、中歐班列、尼加拉瓜運河,中國早就在布局替代通道。霍震霆說得好:“錢能買豪宅,買不來海上長城。”李嘉誠呢?偏偏在這時候,把港口賣給美國,站錯了隊。
特朗普氣勢洶洶,可本質是紙老虎。美國造船業完蛋了,全球訂單量不到10%,中國卻占63.1%,連續15年第一。美國就算拿下港口,也擋不住中國崛起。可李嘉誠沒看清這趨勢,還以為靠著美國能保住“李家的城”。網友一針見血:“港口賣了,你還有護城河嗎?”
天道輪回,李嘉誠自食惡果
李嘉誠這輩子,靠投機起家,靠國家發財,可到頭來,卻忘了根。
網友翻出舊賬:香港“擠兌風波”低價買地,內地囤地16年賺38億,他的吃相一直不好看。
可這回,他踩了紅線。賣港不僅砸了自己的招牌,還可能交易不成,背上一世罵名。
結尾說一句:資本可以無國界,但商人有自己的祖國。
李嘉誠用一輩子建了“李家的城”,卻一個月毀了“李家的港”。
天道輪回,因果不虛。他或許賺了錢,可丟了魂。歷史會記住,這位97歲的“超人”,在關鍵時刻,選擇了向美國低頭,而不是和國家站在一起。
網友說得好:“有些交易,賺的是錢,輸的是命。”李嘉誠,懸崖勒馬吧,別讓罵名陪你進棺材。
歡迎“點贊”、“轉發”、“評論”、“關注”我,記得“標星”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