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根據央視新聞3月27日報道,金正恩3月25日和26日前往指導無人航空技術聯合體和探測電子戰研究團隊的國防科研工作,不僅如此,他還登上剛問世的預警機參觀了飛機內部和預警機的雷達控制艙,親自看著這架預警機起飛。
根據朝鮮官方媒體發布出來的照片,可以看見這次起飛成功的新型預警機采用了伊爾-76大型運輸機平臺,機身背部裝備了圓盤狀雷達天線,機艙內部則設置了多個顯控操作臺。
空中預警機作為一個國家空軍的核心裝備,稱得上是空軍的“空中指揮所”,它的性能影響到了軍隊在空中作戰的能力。
此次,朝鮮這款預警機安裝了一個不會轉動的三面相控陣雷達,能實現360度覆蓋,內部看起來也充分利用到了電子技術,設置了7個獨立的工作站,更適合現代化作戰。
但是這架預警機和我國使用的預警機不同,朝鮮保留了領航員的艙位,飛機一共就那么大,機首的位置被用了,那么大型雷達系統就沒地方安裝了。
目前世界的主流預警機大多渾身都是天線和雷達罩,朝鮮這個預警機則恰恰相反,飛機表面非常光滑整潔,當然,這不代表這款預警機就這樣了,因為軍機首飛時一般都不會是整機,只是為了試驗外表的飛行性能而已,所以這次金正恩參觀的預警機可能還是個半成品。
說完這款預警機的細節 再來看看這款預警機隊朝鮮有什么戰略性作用。
非常巧合的是,在金正恩參觀預警機起飛之前,朝鮮外務省裁軍和平研究所在3月24日發表媒體聲明,直接譴責“自由護盾”聯合軍演,認為美國及其盟國不顧國際社會的嚴重關切,從3月10日至20日進行了“自由護盾2025”大規模聯合軍演。
“自由護盾”演習每年都會舉行,給朝鮮半島地區形勢帶去不穩定的影響,今年更是過分,侵略性質和攻擊性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最高水平,所以這架預警機的起飛究竟是巧合還是故意為之就值得探究了。
一直以來,朝鮮的防空網絡長期存在著巨大的問題,那就是“看得見打不著”,比如2024年韓國的F-35A在黃海空域模擬突防測試里,朝鮮雷達只能在他們進入80公里范圍后才能捕獲目標,反應時間太短,根本不夠組織有效攔截。
但是這款新型預警機出現可就不一樣了,等它完成建造服役后,如果雷達系統的探測半徑能夠達到400公里,那么隱身戰機的預警時間就能夠延長,配合朝鮮其他的防空系統一起搭建一個完整的空中屏障。
另外,2024年適朝鮮試射了金星-4超音速反艦導彈,和預警機結合的話能夠形成作戰閉環,預警機負責提供海上目標定位,導彈負責實施打擊,原本駐在朝鮮東海,也就是日本海域的美軍航母戰斗群艦載機作戰半徑為1000公里,但是在反艦導彈和預警機的聯合下,這支航母編隊的活動范圍就能過被壓縮到大約700公里內。
除此之外,韓國殺傷鏈系統比較依賴對朝鮮導彈發射車30分鐘的預警時間,有了這架新的預警機,朝鮮軍隊便可以把導彈發射準備時間壓縮到大約15分鐘,這對于打擊薩德系統的反應窗口有這極大的幫助,在預警機的幫助下,敵人想要攔截成功的概率會大幅度下降。
除了空軍方面,這幾年朝鮮在其他軍種的發展也不可小覷,根據朝中社8日報道,金正恩還視察了一家朝鮮重要造船廠,這家造船廠此刻建造的重心就是戰略導彈核潛艇,另外還需要增加軍艦的建造速度和數量。
金正恩還提到加強海軍戰力的基本方向是同步推進水上水下艦艇的現代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作戰能力。
不難看出朝鮮如今正在往現代化軍事方向發展,按照金正恩的說法,朝鮮現在不會任由敵人在他們的海域上或者海域下進行軍事行動,他們會堅定的保證朝鮮半島與地區的安全。
有人驚訝了,朝鮮這么一個軟柿子,怎么最近這一兩年越來越強硬了!這態度未免太光明正大了,其實不是他們想這樣,而是情勢所逼不得不硬氣一點,否則等待他們的就是國際上的嘲諷和民眾的反抗。
這一切只因為朝鮮社會矛盾難以解決。
從1994年以來,朝鮮連續幾年歉收,國內糧食供應嚴重短缺,這些年糧食不斷減產,從2015年7月初以來,朝鮮一直在降低食品分配,當時下降到每人每天310克,后來這個數字不斷減少,這幾年有所升高,但也不容樂觀。
21世紀了,難以想象居然還有國家糧食是靠計劃經濟體質下的定量分配制度,目前每人每天可領700克糧食,其中粗糧和細糧各占一半,足以看出朝鮮的糧食有多么緊缺。
貿易經濟方面也不好,中國是朝鮮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可2024年中國與朝鮮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21.8億美元,相比2023年減少了1.1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5%。
在這種情況下,朝鮮的社會矛盾怎么可能不尖銳,所以越是這種時候,朝鮮就越要硬氣點展現出國家的魄力穩定民心。
預警機的亮相至少可以在民眾心中樹立起國家有自保能力的形象,構成“強軍富國”的象征補償,因為一架預警機的造價可以轉換為購買糧食的金錢,讓民眾知道國家其實是有錢的。
現如今特朗普上臺和俄羅斯交好,又和韓國、日本等關系更加密切,圍繞朝鮮展開的軍事演習只多不少,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朝鮮自然要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軍事實力,增強國內民眾信心的同時也是對外界的示威。
參考資料:
華經情報網《2024年中國與朝鮮雙邊貿易額與貿易差額統計》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王恬:從糧食商品的特殊性看國家糧食安全》
央視新聞《朝鮮譴責“自由護盾”聯合軍演》
澎湃新聞《朝鮮首次公開空中預警機,采用大型運輸機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