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校+MIT+斯坦福offer數遠超去年,頂級學校突圍成功!不過美本錄取的形勢正變得更加復雜……
文、 編丨外灘君
Ivy Day來了!
隨著藤校放榜,美本常規申請錄取也迎來了高潮。
先說幾個重量級的錄?。?/p>
北師大實驗(2)、平和、包玉剛、協和國際、上海美國學校、UWC常熟,拿下7枚哈佛offer。(加上早申1枚,今年哈佛有8枚)
北京海嘉、私立匯佳、北師大實驗(2)、人大附ICC、上海美國學校、UWC常熟共同摘下7枚普林斯頓。
平和、世外、上海美國學校、北京十一、北師大實驗、人大附ICC,拿下6枚耶魯。
都可喜可賀!
截止外灘君發稿,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收到“藤校+MIT+斯坦福”RD165份,早申138份,共303份,比去年的201份多了近百份!(去年藤??偡虐駭导s187份,今年為281份)【括號內為今年早申offer數,斯坦福尚未公布RD情況】
MIT*4【早申*2】
斯坦福大學 / 【早申*16】
哈佛大學*7【早申*1】
普林斯頓大學*7【早申*3】
耶魯大學*6【早申*9】
哥倫比亞大學*14(雙學位*22)【早申*5】
賓夕法尼亞大學*13【早申*17】
達特茅斯學院*10【早申*10】
布朗大學*18【早申*9】
康奈爾大學*64【早申*66】
總體來說,最受關注的10所大學的錄取變化不大。
點擊,查看看外灘君的早申分析。
同時,外灘君也注意到美本的幾點新發現:
·頂級院校錄取穩定,但中堅校錄取斷崖式下跌
·“保底?!贝髮W不愿再做保底
·花式招生的渠道正在增加,錄取信息差更大了
·單純“擇優錄取”早已是過去時,美本申請將更看重申請策略
目前,美本RD放榜仍在進行中,外灘君首先要向收獲心儀offer的學子和學校道一聲祝賀。我們始終認為,優秀從不是一張名校通行證能定義的,人生的成長更不會終結于大學申請季。
藤校也只是美國大學版圖中的一角,每個為夢想拼搏過的年輕人都值得收獲喝彩。分享升學經驗的意義,在于幫助后來者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教育沒有標準答案,唯有適合個體的道路才是最優解。
首先,按地區看看今年申請,在早申和RD輪次,各地各校的情況。
北京地區
今年錄取,北師大實驗依舊強勢。RD除了布朗、哥大外,目前都有入賬。另有MIT的RD1份,無愧是“藤校收割機”!
緊隨其后的學校也都實力不俗,北京市十一學校國際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國際課程中心、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學國際部。
另外,北京德威(哥大,布朗)、北京海嘉(普林斯頓,康奈爾)、私立匯佳(普林斯頓)、二十一世紀(哥大雙學位,1),也都不錯。
上海地區
平和今年真的收獲頗豐。RD也是一口氣拿下了哈佛、耶魯、賓大、哥大、達特茅斯(2)。
包玉剛也是拿下了哈佛、康奈爾、布朗。
其他學校也都可圈可點。
WLSA上海收獲康奈爾、布朗(2)、哥大(2)。
協和國際收獲賓大、康奈爾、布朗、哥大。
世外收入耶魯、康奈爾(2)、布朗。
星河灣收入賓大(3)、康奈爾(2)、布朗(2)、達特茅斯。
上海惠立收入康奈爾、布朗(2)。
還有幾個重量級offer值得一說:上海星河灣、上海新紀元都是首次斬獲MIT的offer;協和古北收入哥大雙學位1枚。
廣東地區
賓大2枚被深圳中學收入囊中,達特茅斯分別花落深中和清瀾山。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拿下康奈爾(3)、哥大(4),數量占優。
江浙地區
江浙地區中國常熟世界聯合學院收獲頗豐,還都很重量級:普林斯頓、哈佛、賓大、布朗。
另一枚賓大花落南京外國語。
不過杭州學軍中學早申拿下了1枚MIT。
其他地區
在各地收獲offer的喜訊下,外灘君其實也從中得到了不少新發現:
觀察1:
部分院校小漲
中堅校和公立校錄取斷崖式下跌
TOP50大學錄取對比
西北大學 50(去年50)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66(去年91)
加州理工學院 11(去年7)
芝加哥大學 63(去年79)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219(去年321)
圣母大學 13(去年26)
卡內基梅隆大學 123(去年208)
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192(去年176)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44(去年115)
埃默里大學 171(去年174)
喬治城大學29(去年19)
弗吉尼亞大學 107(去年104)
北卡羅萊納州大學教堂分校455(去年368)
南加州大學195(去年303)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667(去年780)
紐約大學537(去年651)
佛羅里達大學115(去年434)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58(去年66)
佐治亞理工學院43(去年109)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2472(去年2908)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1494(去年2105)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1486(去年1875)
波士頓學院59(去年91)
塔夫茨大學63(去年54)
加州大學塔芭芭拉分校1222(去年1197)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595(去年750)
波士頓大學365(去年558)
藤校以外,TOP20-30也有諸多名校,而TOP30-50里往往有很多學校是申請策略中的“保底校”。
去年,外灘君就分析過,很多孩子的錄取已經集中向TOP30-50,但今年,形勢更加嚴峻。
漲:
加州洛杉磯分校(UCLA)作為公立第一大學,今年大漲!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同樣狂撒上千份offer給大家下offer雨。
加州理工學院(今年11,去年7),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今年192,去年176),喬治城大學(今年29,去年19)幾所大學有所增長,但是數量上遠遠比不上中堅校和公立校的錄取下跌。
值得一說的是,今年錄取大漲的喬治城大學,下個申請季也將加入Common Application申請平臺。
跌:
與此形成鮮明對的是錄取暴跌的學校,比如芝加哥大學今年RD至今還未統計到offer。而卡內基梅隆大學(今年 123,去年208)、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今年44,去年115)也近乎腰斬。
公立校方面也不容樂觀。
佛羅里達大學今年錄取大跳水,對比去年降幅高達75%!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今年錄取人數也幾乎腰斬,錄取難度大幅上升。
觀察2:
“保底校”不愿再保底
學校錄取定位正在改變
在把數據的時候,外灘君看到佛羅里達大學、UCSD就拒掉過SAT1500+、AP多門滿分的學生的例子,反而成績中等的學生得到錄取,并且不是孤例。
這其實很反映學校的心態。
像計算機專業強勢的卡內基梅隆大學,是不愁生源的。2024Fall申請人數破3.4萬,王牌專業的競爭跟藤校不相上下。當大學有足夠的學生來挑選時,自然會傾向于選擇“超高匹配度”的學生。
而佛羅里達大學、北卡今年其實有不少高分學生拿到的“脆拒”,連進waitlist的機會都沒有。這其實反映了學校真的在挑更有意愿入讀、學術能力更加匹配自己的學生,而不是單純的擇優錄取。要知道,對大學來說,入讀率也是相當重要的指標。
還有一個例子是UCSD。UCSD的優勢專業是神經科學、海洋學、生物工程、生理學。大部分學生會把它當作匹配學校,學術強一些的牛娃會把它作為保底校,學術弱一點的孩子把它當沖刺校。但現在情況儼然發生了改變。
對比圣地亞哥四所高中UCSD和伯克利(UCB)的錄取率,有三所高中UCSD的錄取率低于UCB。有多年前的畢業生也說,UCSD變得比過去精英了。“保底校”的身份究竟還多適合UCSD,肯定是需要再考慮一下了。
觀察3:
花式招生的渠道正在增加
錄取信息差更大了
今年還有一個錄取特點,不知道大家看到沒有,那就是學校花式招生的渠道在增加。
典型的例子就是芝大。今年芝大新增了ED0,其實是為芝大夏校學生開辟了一個專屬申請通道——SSEN,甚至沒有推薦信都可以,最快三周就能收到結果。今年有22名學生通過這個渠道拿到offer。
至于芝大今年是不是因為增加ED0,導致RD減少offer,還很難下定論。但芝大增加ED0的行為,釋放了一種強烈的信號——大學都想抓緊鎖定學生。
過去,頂級名校自己舉辦的夏校錄取被認為是申請時的有力加分項,比如耶魯全球青年學者項目(YYGS)、斯坦福大學人文夏校(SSHI)。哈耶普斯麻等一眾頂尖高校幾乎都能有自己主辦的夏校。
現在芝大已經開了夏校提前錄取的先河,后續其他大學是否會跟進,還需要觀望,但這個大學錄取節奏加快已經是很多人感受到了的。夏校的含金量很可能會進一步提升。
另外,今年哥大通識學院的雙學位錄取很受關注,雖然不是新的渠道,這其實打了個信息差。
往常大家說哥大錄取,基本都是哥倫比亞學院、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兩個主流本科學院的錄取,錄取率不足4%。
但雙學位項目屬于通識學院,是哥大和海外高校合作的,錄取遠高于哥倫比亞學院、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
哥大+巴黎政治學院雙學位項目2024fall錄取率為18%;
哥大+都柏林圣三一學院雙學位項目2024fall錄取率為31%;
哥大+特拉維夫大學雙學位項目2024fall錄取率為41%
其他學校也有類似的項目,比如
哈佛和新英格蘭音樂學院、伯克利音樂學院有雙學位音樂項目;
布朗大學和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有文科+美術的雙學位項目(Brown/RISD Dual Degree Program),簡稱BRDD;
UC伯克利和巴黎政治學院同樣也有雙學位項目……
這樣的“曲線救國”,在錄取競爭持續增加的情況下,確實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不過,雙學位項目往往要求學生同時被兩所院校錄取,以及雙學位項目錄取,算是錄取時的一個注意點。而且也要看項目是否適合孩子。
觀察4:
美本錄取的博弈:
申請策略將更加重要
其實從前面幾個變化不難看出,美本錄取之難不僅是大學招生人數減少,還體現在申請策略的博弈上。
● 早申仍是重要陣地,夏校等“提前批”或成新風口
帶有限制性的早申(比如ED),大學的重視程度和投入精力還是很大的,所以早申依舊是美本錄取時的重要陣地。
但是,另外我們也看到不具限制性的早申(EA),競爭就非常激烈。對學校來說,學生有不入讀的權利,所以大學發offer也是慎之又慎。
比如弗吉尼亞大學的EA一直是它錄取難度最高的輪次。加上公立大學近年來申請人數持續上漲,盲目投EA并不是明智之舉。
而像官方夏校之類的提前接觸機會,很有可能成為新的風口,畢竟也為學校提供了一個提前了解學生的機會。
● 差異化競爭
像加州大學系其實就各具特色:
UCLA:心理學、金融、法律、教育學、電影專業
UCB:物理、化學、計算機、工程學、經濟學
UCSD:神經科學、海洋學、生物工程、生理學
UCD:農業、獸醫學、環境科學、生物科學、工程學
UCI:計算機科學、生物科學、工程學、心理學
UCSB:材料科學與工程、凝聚態、生物
UC Merced:環境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社會科學
UCR:生物科學、工程學、心理學、商學、人文
UCSC:天文學、海洋科學、環境研究、社會科學、文藝創作
UCSF:唯一專門致力于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領域的校區
而且,圣科魯茲、伯克利、南加州對很多本土學生來說生活成本太高,這些學術以外的因素,可能會帶來不同的競爭壓力。
理工科的競爭壓力也一直很大,甚至擴大排名腰部但專業很強的大學,而人文社科、交叉學科有可能成為突破口。
當然,這也要看大學的轉專業、轉學制度,要“先上車后補票”,還是直沖夢校王牌專業,要結合孩子的實際。
● 理性、理性,還是理性
回歸理性,已經是眾多家長已然的常態,但客觀上,美本錄取的變數還在不斷變大。像今年不少大學也在重新調整自己的定位,沖刺校、匹配校、保底校的選擇也要跟上形勢為好。
其實美國大學也正處于一個很尷尬的境地:一邊是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學生展露出明顯排斥,一邊是美國高校對國際生的需求。
這樣的情況,對學生、大學其實都是一個挑戰。但相信,孩子們最終會去到適合他們的地方。
最后,美本錄取季仍在持續,衷心祝賀已收獲夢校offer的學子,我們同樣期待更多捷報傳來。無論最終花落哪所院校,過往十余載的勤勉耕耘都值得被致以敬意。
愿每位年輕人都能在屬于自己的道路上堅定前行,擁抱更廣闊的天地!
*注:以上數據統計截至發稿前,僅供參考。如有疏漏,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補充,與我們分享喜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