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話音剛落,中國外交部調轉矛頭,港府火速行動,還剩最后5天,港口交易能叫停嗎?李嘉誠能否平安著陸?
距離4月2號的最后交易日還剩5天,在全國人民的高度關注下,李嘉誠旗下的長和實業一言不發,似乎打定主意要出賣港口給貝萊德財團。對此社會各界發聲痛斥,幾天前中國商務部下屬的研究所專家白明發表文章,批評李嘉誠“在商不言商”,質疑這樁交易的商業邏輯;3月27日,中國前駐美大使周文重對記者表示,任何商業行為都要考慮國家利益。疊加港媒《大公報》等媒體的多次指責,李嘉誠已經是眾矢之的,是頂著全國人民的口誅筆伐賺那190億美元?還是以國家利益為重、懸崖勒馬?成為國內外的關注焦點。
就這樁交易本身來看,李嘉誠并非無法回頭,拿巴拿馬運河的兩處港口來說,根據長和實業發布的信息,該交易的達成需要滿足至少5個條件:一是交易條款需經過巴拿馬政府確認,二是符合相關國家的法律,并經過監管部門的同意和批準,這里至少包含中、美和巴拿馬三國,三是不存在非法性或法律禁止的內容,四是獲得公司股東的同意,五是符合其他適當和慣常條件。目前長和實業與貝萊德財團僅僅是達成了原則性協議,且只要是商業協議,通常都有因不可抗力而無法履行的免責條款,或者明確規定了違約責任,說到底都是錢的事,長和實業并非無法退出。
在國家戰略利益面前,中方也做了大量努力,一面派代表團訪問巴拿馬,同巴方政府進行溝通,一面先后接見了黑石集團董事長蘇世民、美共和黨參議員戴安斯和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董事會執行副主席格林伯格等人,在中美經貿關系上尋求突破。此外早在3月4號長和實業發布聲明后,港府就提前行動,一直與該公司接洽,商談合理的解決辦法。3月27日,中國外交部就該交易再度發話,強調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和霸凌侵犯他國的正當權益的相關行為。中方并非沒有抓手去叫停交易,而是不愿意動用《反壟斷法》等手段,對長和實業出手。
相比而言,美方多次以“國家安全”為名,不顧企業利益,強勢阻止美企對中國投資或進行交易,并對“違規”的企業開出天價罰單,中國的做法,展示出一個國家對本國企業的最大包容。或許考慮到長和實業一旦停止交易,可能被美方制裁,3月24日,中方出臺了《反外國制裁法》,要求法律服務機構為受到外國制裁的中企提供法律服務,并禁止中國實體協助執行或配合外國制裁。這一點為長和實業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需要國家做的,中方已經仁至義盡,接下來要看長和實業的選擇了,如果執意與美方達成交易,并損害國家利益,不排除市場監管總局最終下場的可能,到了那個時候,李嘉誠想后悔就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