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斯來華后無功而返,特朗普派出另一名“特使”,中美博弈來到新階段,中方底線明確,美方能答應嗎?
最近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戴安斯結束了中國之行已經回國,明面上看,戴安斯來華正值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期間,多家美企來北京參會,具有較好的溝通氛圍,戴安斯也利用這個時機,表達了希望中美經貿合作向好發展的意愿,并趁熱打鐵提議在今年晚些時候安排兩黨參議員訪華,但實際上,這次交涉是否達成所愿還是兩說。盡管中方安排高層與其會談,但雙方在芬太尼問題、美方對華加征關稅等領域的分歧依然存在,如果美總統特朗普一意孤行,不但未來的訪華之行存在變數,中美之間的“攻防戰”還將繼續升級。
對此特朗普派出了第二位“特使”,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董事會執行副主席格林伯格再度訪華,并與王毅外長舉行會談。特朗普不斷派官員來華的動機有兩點,一是有求于中國,目前俄烏停火問題懸而未決,伊朗核問題同樣需要中國參與,離開了中國,美方不具有解決地區沖突的能力。此外由于中美近期的關稅戰,美國的農民團體受到波及,而中方在稀土等關鍵資源上的限制出口,讓美方十分難受,這些都是特朗普急需擺脫的“枷鎖”。
二是穩住中國,最近美方在臺灣問題、南海局勢上小動作不斷,頻繁釋放錯誤信號,菲律賓和民進黨見風使舵,多次作出挑釁舉動。對此中國國防部、外交部有力反擊,臺海等方面很可能生變,如此一來美方將很難應對。幾天前特朗普公開表示,美方不希望與中國爆發沖突,關稅問題也可以談。不難看出美方有些心神不寧,連續派遣高官試探中方的態度在意料之中。
實際上,在經貿和臺灣問題上,中方早已亮出底線,那就是美方不得損害中國的國家利益和中企的合法權益,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更不允許美方與“臺獨”勢力有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如果美方想談,中方歡迎,但必須拿出實質性誠意,否則就成了“為了溝通而溝通”。但美方的做法卻事與愿違,近期貝萊德財團與部分中企達成協議,收購巴拿馬港口在內的43處港口,這明顯是在為中美競爭做準備。
多種跡象表明,中美博弈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在中國先后實現科技突圍、打破美方的“島鏈封鎖”,并在經濟、軍事等領域穩步發展之際,美方對中國的態度不再是居高臨下,而是主動尋求對話、避免誤判。但美方零和博弈的錯誤思維沒有變化,仍然沒有找到中美相處的正道。世界很大,容得下中美兩國,而中方對爭霸不感興趣,致力于與所有國家和平相處、互利共贏,美方應當把這話聽到心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