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介紹日軍抗戰時期的宣傳油畫。
戰車的突擊
這幅畫表現的是日軍在廣東作戰的情形。
畫里面日軍發動了純坦克沖鋒,這只是藝術的夸張,日軍這樣集中大量坦克沖鋒在中國戰場沒有用過幾次。
1938年10月29日,廣州只比武漢晚了三天便淪陷。這些大城市的淪陷都反映出了抗戰中國軍的一個奇怪現象,大城市從來不組織巷戰都是直接棄守。
廣州淪陷也意味著,中國本土的對外海運線路被日軍徹底掐斷,只能通過東南亞港口,再經緬甸和越南陸路轉運進口物資了。
進攻廬山
板焯部隊在部隊長的鼓舞下進攻中國險峻的廬山。
板焯部隊應該是進攻廬山的第101師團下轄的一個大隊。
廬山抗戰是武漢會戰的一場外圍戰斗,它從1938年7月日軍進攻廬山開始,到1939年4月國軍撤出廬山結束。實際上由于山勢險峻兵力不足,日軍對廬山并沒有發動過幾次進攻。
現在各種國軍抗戰都成了胡編亂造的重災區,廬山抗戰的詞條中冒出來了一個第101師團太久保聯隊,可101師團從來就沒有一個姓太久保的聯隊長,日本恐怕就沒這個姓。
造假也用點心啊,什么太久保,大久保才對吧。
七生報國
兩名陷入絕境的日本兵相互用刺刀對刺自殺,死前相約比良坂再見。
這是這套畫作中的名場面了,很多轉發這些油畫的文章題目就叫《七生報國》。
被圍困到如此絕境的日軍,碼字的推測應該是昆侖關戰役(1939年12月-1940年1月11日)。畢竟國軍能把日軍逼到這個份上的戰役,也就這一場了。
大成功
1940年10月4日,日海軍第12航空隊的東山市郎空曹長、羽切松雄一空曹、大石英男二空曹、中瀨正幸三空曹四名飛行員,降落在了成都太平寺機場。其中東山、中瀨兩人在光天化日之下,竟沖入機場旁的中國空軍指揮所將其縱火燒毀,然后四人才再升空揚長而去!
其實這些畫作都附帶有說明文字,不過碼字的只找到了這么一幅——翻譯了畫作附帶的說明文字。
奇怪的是,網上很多都稱這幅畫是描繪的南昌。
發起攻擊
1941年12月7日,日軍海軍航空兵從航母上起飛突襲珍珠港。
1941年隨著英美的禁運,日本石油資源已經接近枯竭。這時的日本只有縮減軍隊規模,放棄部分占領的土地才能維持國家的運轉。但是日本不愿意放棄侵占的土地,于是它鋌而走險發動突襲向英美開戰。
于是日本又一次開始了賭國運,這一次它將把國運全部賭完。
攻擊英國遠東艦隊
向海軍勇士致敬
一架九九式艦載俯沖轟炸機被擊落。
這幅油畫中的戰艦,懸掛著英國海軍旗,前甲板是雙座主炮,分別是雙聯和四聯,顯然是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為首的英國遠東艦隊“Z”艦隊在馬來亞海域被日軍發現,1941年12月10日遭到日軍海軍航空兵圍攻的威爾士親王號沉沒。
此戰日軍只有三架飛機被擊落,而英國海軍不但被擊沉了35000噸級的新銳戰列艦(1941年3月31日正式完工)威爾士親王號,還被擊沉了27000噸級的戰列巡洋艦反擊號。
日本航空兵擊沉威爾士親王號的戰場海戰被稱為馬來亞海戰,是現代海戰的歷史轉折點,此戰標志著海戰的勝負的決定權,由巨艦大炮向制空權轉換。
此戰為戰列艦敲響了喪鐘,宣告了巨艦大炮時代的終結。
發起突擊
畫作中展示的是日本海軍航空兵發動攻擊。似乎是愛知九九式艦上爆擊機,這種飛機1939年才開始量產,主要是用在太平洋戰場上。
因此,這幅畫應該表現的是太平洋戰場的畫面。
攻擊敵方軍列
一大隊九九式艦載俯沖轟炸機正在攻擊地面的火車。
這種1939年(日本神武紀年2599年)才定型生產的艦載攻擊機,記錄了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航空兵的全部輝煌,從珍珠港到東南亞到處都是它耀武揚威的身影。
但是隨著美英新式戰機不斷投入到戰場,而日本的熟練飛行員枯竭,尤其是日本航母都被美軍擊沉,于是這種性能其實還是很不錯的飛機變成了岸基飛機。它航程短空戰能力弱的缺點暴露無遺,自然也就走向了末路。
不過,末日已近的日本卻發掘出了這種飛機的另一個用處,于是該機榮獲九九棺材稱號。因為日本將這種飛機改裝成了自殺飛機專門用于神風特攻,在日軍海航被分配成為九九式飛行員,等于是拿到了死亡證明。
南方篇就向大家介紹到這里,下面一篇給大家介紹北方篇。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