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發聲后,李嘉誠以沉默應對,港口交易仍在繼續,倒計時6天,中國商務部發話了。
日前針對李嘉誠旗下的長和實業對美企出售港口一事,社會各界均發聲表態,除了輿論層面的反對聲浪外,中國外交部也表明立場,強調反對經濟脅迫和霸凌行為。香港特區港首李家超表示一切交易都要符合法律法規,前港首梁振英批評“某些企業家”誤認為商人沒有祖國,這樣的企業家就像沒有爹媽的孩子,終究逃不過被人欺負的命運。
然而在這種背景下,長和實業仍不為所動,并未有取消交易的跡象,美媒“彭博社”更是洋洋得意地發布報道,稱盡管中方不滿,但長和實業與貝萊德財團的談判并未受到干擾,李嘉誠仍計劃把巴拿馬的兩處港口出售給美企。
對此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公開發文,批評李嘉誠的行為是“在商不言商”,稱如果要追求經濟利益,完全可以在全球進行招標,公開競逐這43處港口的所有權,但李嘉誠卻并沒有這樣做,反而悄悄與貝萊德財團達成了協議。商務部的“在商不言商”五個字可以說是直擊問題要害,早在2015年時,就有中企有意收購長和實業40%的股份,沒想到后者要價1600多億港幣只能作罷,當下李嘉誠卻以1700多億港幣的價格,就出售了長和實業80%的股份,這種“清倉出售”的行為創下了全球港口行業的歷史記錄,交易額的對比下,不禁心生懷疑。
另一方面,巴拿馬運河這兩處港口的重要性,不僅限于經濟利益,該運河與蘇伊士運河、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并成為“全球四大海運咽喉”,占據全球海上貿易的5%,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貨物進出口國,2023財年,中國的貨運量占巴拿馬運河港口總貨運量的22%左右。巴拿馬運河一共有5處港口,除了長和實業出售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外,剩下的曼薩尼約國際碼頭由美國和巴拿馬合資控制,中國臺灣長榮集團控制了科隆集裝箱碼頭、新加坡港務集團控制了羅德曼港。換句話說,巴拿馬運河原本由美國及其“盟友”、巴拿馬和中國大陸勢力共同參與,而李嘉誠把兩處港口出售后,美國將在巴拿馬運河一家獨大。
帶來的直接后果是,美方想打壓中國對美洲的海上貿易易如反掌,如果到了戰時狀態或災難事件,美國掌控的港口很可能成為制衡中國的“籌碼”,威脅中方的能源、糧食和軍事運輸通道,這也是各國將國際港口視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并竭盡所能進行掌控的直接原因。作為一個混跡商界數十年的企業家,李嘉誠對此不可能不知道,但卻選擇了另外一條路,中國商務部的5字定性,揭露了這樁交易背后的真相。從華為、TIKTOK等中企被美方打壓的經歷來看,祖國是中企走向海外的最大依靠,如果沒有這個強大后盾,即便暫時獲得了金錢利益,遲早也會吐出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