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這回真亂套了,政府直接解散,就因為議院選舉差了32席,社民黨慘敗,聯盟黨勉強贏了點。
老百姓氣得不行,票都投給了極右翼的選擇黨,魏德爾眼瞅著要翻身做主人,可惜主流政黨愣是沒人搭理他們。
聯盟黨贏了選舉卻沒過半,黨首默茨得硬著頭皮收拾這爛攤子,真是一個頭兩個大。
社會撕裂得更厲害了,大家意見分得老遠,誰也看不上誰。
德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政府怎么就解散了呢?
文案:鳳梨 編輯:鳳梨
德國現在的日子不好過,街上隨便拉個人聊兩句,就能感覺到那種不安的情緒。
有人抱怨經濟,有人罵移民政策,還有人直接說政府什么也干不成。
這股火氣不是一天兩天攢起來的,到了3月份,這情緒徹底爆發,政府撐不住了直接解散。
總統把解職證明遞給總理朔爾茨,意思很明白:你們先干著,等新政府出來再說。
可這新政府啥時候能搭起來,誰也不知道,老百姓的票已經投完了,選出來的結果卻讓整個國家更亂了。
這亂局的他不聽,得從社會撕裂說起。
德國人現在分成了好幾撥,想法完全擰著來,一邊是覺得國家得變個樣,不能老這么拖下去的,他們把希望寄托在極右翼的選擇黨身上。
另一邊是守著傳統路線的,覺得極右翼上臺就是歷史倒車,死活不接受。
中間還有一堆人對什么都不滿,但也不知道該信誰。
等選舉結果一出來,這撕裂就擺上了臺面。
聯盟黨拿了最多席位,成了第一大黨,可也沒到能自己說了算的地步,選擇黨緊隨其后,風頭正勁,社民黨和綠黨跟在后面,各有各的地盤。
問題在于,這些黨派之間誰也不服誰。
選擇黨的崛起是個大亮點,也是個大麻煩。
這幫人喊著要“德國優先”,聽著挺耳熟,跟幾十年前某段歷史有點像,老百姓支持他們,不是因為都想回到過去,而是受夠了現在的生活。
經濟不景氣,移民問題沒解決,政府老是吵架沒結果,選民就用選票發泄了一把。
結果選擇黨一下成了議會第二大黨,黨首魏德爾高興得不得了,公開放話:這次站穩了,下次就拿第一。
但可別看他們風光,其實主流政黨壓根不帶他們玩,聯盟黨、社民黨、綠黨都說得很清楚,跟選擇黨沒得談。
這就意味著,魏德爾注定是進不了政府核心的。
聯盟黨這邊也好不到哪去,黨首默茨雖然贏了選舉,但日子一點不輕松。
議會里630個席位,他們拿了最多,可離過半還差得遠,想組閣就得拉人合作,可選擇黨已經被踢出局,剩下的選項就那么幾個。
要么跟社民黨湊個“黑紅組合”,要么再加個綠黨,搞個“黑紅綠組合”。
聽起來挺簡單,干起來可沒那么容易。
社民黨剛吃了敗仗,心里不痛快,綠黨又有自己的小算盤,談條件的時候誰也不讓步,默茨夾在中間,左右為難,搞不好剛上臺就得罪一堆人。
這還不算完,就算默茨真能把內閣湊齊,后面的事更頭疼。
德國現在的政治格局太散了,大黨不夠強,小黨又不弱,光是大一點的就有四五個,小黨更是數不過來。
每個黨都有自己的想法,誰也不肯低頭。
聯盟黨要是跟社民黨合作,綠黨可能不干;要是拉上綠黨,社民黨又得鬧。互相掐架不說,政策還推不下去。
德國這國家,講究的是穩定,可現在這局面,穩定都成了奢望,默茨要想改革,也得先把這攤子收拾明白再說。
問題的根源還是出在社會層面。老百姓意見不統一,政客們就沒法一條心。
有人覺得德國得硬起來,管管外來人口,有人覺得得開放點,保住經濟。
這兩撥人越吵越兇,誰也說服不了誰,結果就是選出來的政府,什么大事都定不下來。
經濟怎么辦?能源怎么辦?沒人能拍板。
時間一長,老百姓更不滿了,下回選舉再使勁折騰一回,照這樣下去,德國的麻煩只會越來越多。
再看看選擇黨那邊,雖然這次沒進政府,可他們一點不急。
魏德爾心里有數,這回沒贏不代表下回沒戲,只要社會還這么亂,他們的機會就還在。
她那句“下次拿第一”聽著像吹牛,可也不是沒可能,德國人要是再這么憋屈下去,極右翼的勢頭只會更猛。
到時候,歐洲估計都得跟著抖三抖,畢竟德國這塊地的歷史,歐洲每個人都記憶猶新。
默茨現在是真不好干,他得先把內閣搭起來,還得讓這幫人別老內訌。可社會撕裂這事,他一個人解決不了。
德國現在就像個大鍋,里面什么都有,就是煮不熟。老百姓急著要結果,政客們卻忙著搶位置。
歐洲其他國家看著也都捏把汗,畢竟德國是歐盟的主心骨,要是亂了,大家日子都不好過。
可這亂局,哪是說平就能平的?默茨能撐多久,魏德爾會不會真翻身,誰也說不準。德國這出戲,才剛開場。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