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融媒記者蒲元英 通訊員苑春)黨旗紅,產業興。龍都街道創新打造“一網格一特色”發展模式,通過黨組織引領合作社,充分整合網格資源、大力培育特色產業,讓每個網格都找到專屬“經濟密碼”,奏響鄉村振興的奮進強音。
在龍都街道小水泊網格的脆香源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邵夕強正在和來自中東的客商就訂單包裝的細節問題展開最后商討。中東客商告訴記者:“這里的果蔬脆片完美保留了天然色澤和豐富營養,產品質量十分出色。我回國后會積極拓展市場,進一步加大與這邊的合作力度。”“今年,我們通過電商平臺簽約了一個中東客戶,每月訂單量在10噸左右,實現了第一季度的開門紅。”邵夕強說。
小水泊網格一直以來都有著良好的果蔬產業發展基礎,然而,之前卻始終未能將這一優勢充分發揮。為了實現果蔬脆的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小水泊網格采用“黨支部+企業+黨員群眾”模式,領辦脆香源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全力發展果蔬脆休閑零食產業。
邵夕強介紹,目前合作社有凍干流水錢,VF流水線,閃蒸流水線共三條果蔬深加工流水線,有水果類、蔬菜類和菌類共三大系列40幾個品種,年產量能達到1000噸。接下來,合作社會繼續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類型,拓展海內外市場,做大做強合作社。
走進七吉社區毛家化村網格,整潔干凈的街道,現代化的豆腐坊,相互映襯,一幅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撲面而來。去年,毛家化村網格黨支部通過領辦諸城市潤森農業專業合作社,成功撬動省級銜接資金270萬元。按照“一園一坊一區一館”的規劃設計,一座集大棚蔬菜種植園、農家豆腐制作工坊、生態觀光體驗區、合作社展示館于一體的生態農場拔地而起。
潤森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說:“今年,我們新建了6座智能溫控大棚,占地15畝,采用水肥一體化系統,主要種植土豆、西瓜等作物,預計年增加集體收入10萬元。”
據了解,龍都街道已成功培育出土地股份型、資產整合型、勞務服務型、生產經營型“四種類型”的黨組織引領合作社,共計11家,年可實現集體和群眾增收800多萬元。接下來,龍都街道將秉持“區域相鄰、產業相連、資源相融”的原則,將11個農村社區、8個合作社和龍湖綠園、全魯科潤等31個現代農業園區聯合起來,全力打造占地4.5萬畝的龍都街道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片區。該片區主要從事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和白菜、生姜、西紅柿等果蔬作物的種植、深加工。目前,街道已經與3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濰坊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開展合作,90%以上的農產品實現了就地轉化增值。龍都街道成功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讓每個網格都找到了專屬“經濟密碼”,成為鄉村振興源源不斷的活力之源。
1 條記錄 1/1 頁
編輯:岳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