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生于1328年,原名朱重八,后名興宗,字國瑞。其父朱五四,后名世珍,是老實忠厚的農民。其母陳氏生四子、兩女,朱元璋是最小的兒子。
元朝末,朱五四一家從盱眙遷往濠州,當行至盱眙太平鄉趙郢村時,因其妻陳氏臨生到月不能再走,借居趙郢村旁二郎廟,當天夜里朱元璋出生。因家境貧寒,朱元璋少年時,討過飯、幫地主家放過牛。
尿布灘
1344年,淮河流域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瘟疫流行。朱元璋的父母兄長相繼病死。朱元璋走投無路,被迫到濠州皇覺寺出家當了和尚,沒過兩個月,寺廟也斷了糧。住持和尚只好打發眾和尚們云游化緣。年僅17歲的朱元璋又被迫當了游方僧,四處行乞,直到1348,才又回到於皇寺。
艱苦的流浪生活對朱元璋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在外云游的幾年,也正是元末農民起義風起云涌的時期。
一日,朱元璋收到兒時伙伴湯和的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正當他猶豫時,師兄悄悄告訴他說,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迅速逃離皇覺寺,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25歲。
朱元璋入伍后,因為作戰勇敢、身先士卒、精明能干,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并視作心腹,連連提拔重用,后把養女馬氏嫁給了他。
1353年冬,朱元璋從兵中挑選了心腹徐達、湯和等二十四人離開濠州,南略定遠。途中,先招撫了張家堡驢牌寨民兵三千人,后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頭的八百人,又乘夜攻破定遠橫澗山的元軍營地,從降軍中挑選了精壯漢人2萬余人編入了自己的隊伍,南下攻克滁州后,招賢納士,整頓軍紀,訓練隊伍,從此銳不可擋。
1355年,朱元璋先后攻克和縣、拿下采石,奪取太平。1356年,乘張士誠在長江三角洲地帶對元軍發起攻勢之機,朱元璋親率大軍攻克集慶,改名應天。緊接著,朱元璋大軍先后攻克多城,控制江左、浙右各地。
朱元璋建立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采納“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的建議,積蓄力量。終于1364年正月,在應天稱吳王,三月大敗陳友諒。1366年五月,朱元璋發表檄文聲討張士誠。一年后大獲全勝,東吳滅亡。
1368年,朱元璋于應天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八月,明軍攻進大都,元順帝逃走,中國再次回歸到漢族王朝的統治之下。開創了三十年的洪武之治。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駕崩。
朱元璋從社會最底層,靠自己的奮斗成了大明朝的開國皇帝,在位三十多年,成功建立一個強大統一的大明帝國。毛澤東評價朱元璋時說:自古能君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來源:明光文旅、明綠液故事專場
安徽明光酒業有限公司
主辦: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編輯:張榮蓉,初審:賁方舟
復審:嚴 慧,終審:張 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