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市場的分化,豐田這家航母級的跨國公司,正在謹慎與激進的并行中,尋找未來發展的最優解。
文 /《汽車人》盧山
盡管日系品牌在中國正面臨史上最大挑戰,但放眼全球,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品牌的表現依然出眾。
不久前,豐田將截至2025年3月的財年凈利潤預測,從早先的3.57萬億日元上調至4.52萬億日元,并對2025財年的表現持以樂觀態度,預計全年銷售收入和營業利潤仍將穩步增長。
但與此同時,豐田的電動車計劃仍然充滿懸念。
一方面,豐田不久前在上海決定獨資建廠,投入雷克薩斯的國產和電池的研發生產。同時,合資公司廣汽豐田的鉑智3X,一上市就取得了豐田在電動車領域前所未有的成功。
另一方面,豐田的全球電動車戰略可能正在面臨調整。就在幾天前,豐田宣布在日本福岡縣建設的電池工廠將延后開工。而這個工廠,原計劃將生產豐田續航超過1000公里的下一代動力電池。
務實與大膽
根據豐田汽車發布的202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豐田2025財年第三季度銷售收入35.67萬億日元,營業利潤3.68萬億日元。豐田調整了全年營業收入預期,將其上調至47萬億日元,營業利潤4.7萬億日元,凈利潤4.52萬億日元,營業利潤預期較之前上調4000億日元。
事實上,豐田過去一年來,在其幾個核心市場正面臨著強大的市場壓力。財報顯示,豐田在日本本土、中國和北美這三大市場,銷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與此同時,在中國的營銷費用則出現了較大程度的增加。
數據顯示,前三財季豐田全球銷量為700萬輛。幾個主要市場中,日本本土銷量145.4萬輛,北美市場204.3萬輛,歐洲市場86.6萬輛,亞洲市場137.8萬輛。
但得益于生產的復蘇和日元貶值對出口的利好,以及豐田強有力的成本控制,讓這家全球第一的車企依然實現了穩健的利潤增長,交出令投資者滿意的財報數據。
豐田對投入與產出關系上務實且前瞻大膽的風格,令人印象深刻。
其一,豐田堅持每年3000億日元的成本削減目標。這極大地改善了在逆境中豐田的財務狀況。
其二,在人才和戰略性投資方面,豐田仍然大幅投入。而這些巨額投入或許不會在短期內產生效益,但卻是保證豐田無論在哪個區域市場,何種技術路線下,都能保證持續的競爭力。
目前全球在新能源車的發展上,出現了較大的差異化。除了中國市場一枝獨秀之外,其他的區域市場仍然是傳統燃油車和混動(HEV)占據絕對主流。
特別是最近兩個月,特斯拉在包括中國、歐洲、美國在內的多個市場,銷量持續出現大幅下滑,也讓這些市場對純電汽車的發展愈發慎重。
這直接反映在豐田混動車型占比的快速提升上。目前,豐田的大部分車型都已經混動化,其電動化車型的占比已經占總銷量的45.3%。在中國市場上,這個數字也與此大致相當。
也正是在這種市場風向的變化中,豐田開始重新思考過去制定的電動車戰略。
建廠與延期
就在幾周之前,廣汽豐田鉑智3X正式上市。這款全新的純電車型,在上市一小時內就獲得了10000份訂單,創下了豐田電動車最好的首發成績。
外媒也對這款車抱以極大興趣。不僅僅是因為其銷量創紀錄,更在于豐田聲稱,這款車65%的零部件來自中國供應商,只有1%是進口。同時,這款車還配備了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Momenta的激光雷達和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
而就在鉑智3X上市前不久,豐田也宣布了在上海獨資建廠的消息。在“汽車人傳媒”此前的報道中曾提到,“國產雷克薩斯的量產時間,恰與其新一代動力電池推出的時間線相吻合。我們有理由相信,豐田是希望通過國產化的高端品牌和高端車型,一舉打響豐田電動車的名號,并趕在德系之前,完成合資高端電動車的卡位?!?/p>
根據豐田的計劃,預計在2026-2027年,豐田將會推出續航600公里以上的普及型磷酸鐵鋰電池和純電續航超1000km的性能型鋰離子電池。2027-2028年,豐田還會推出高性能型鋰離子電池,續航能達到1100km,10-80%充電時間少于20分鐘。
從這些方面看,豐田的電動車戰略正在全速推進。然而就在3月下旬,豐田宣布對其電動車戰略進行調整,原計劃在福岡縣建設的電池工廠將延后開工。據日本媒體報道,豐田打算重新評估目前正在執行的電動車策略,并將延后日本福岡電池工廠的建設。
據悉,導致這一延后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全球電動車需求的增長幅度未達預期;二是材料和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導致建設成本上升,從而影響了整體電動車開發計劃的進度。此外,目前許多新技術尚需時間驗證,以確保未來應用到市場的品質,因此豐田不得不重新評估其電動車策略。
這個新電池工廠原本計劃是在2028年開始生產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的“高性能”動力電池,但依照現在的情況來看,這個投產計劃也將面臨延遲。
最新的消息稱,豐田仍計劃建設該工廠,但可能會縮減規?;蛑匦驴紤]在該工廠生產的產品。
顯然,在除中國市場之外的其他市場,豐田電動化轉型的需求已經變得不再急迫。對于這一決策,外媒的評論也有不少質疑聲音。他們認為,豐田推遲電池計劃只會使其進一步落后于特斯拉、比亞迪等全球電動汽車領導者。
但從實際市場情況來看,豐田這么做有其自身的理解和布局。因為幾乎就在同一時間,豐田在美國耗資140億美元建設的NC電池工廠,宣布將于下個月開始發貨,豐田還將為美國約40萬輛本田混合動力車提供電池。
《汽車人》說:
電動化轉型的不斷調整修正,反映出了豐田在這一問題上的矛盾心態。事實上,處于這種心態的絕不止豐田,甚至這是絕大部分跨國車企的集體矛盾。
如果說,過去還有特斯拉作為全球電動車標桿,成為其他車企瞄準和追趕的錨點,那么當下,這個標桿自身也已經處于巨大的不確定性之中。
無論是出于商業還是政治,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都在面臨巨大的挑戰。而這種情況的持續,受損的不僅是特斯拉的股價,更是全球電動車前進發展的路線。
而中國市場則呈現出截然不同的一面。隨著2024年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超過50%,消費者的購車心態已經扭轉,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智能化上的快速進化,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勢能,對合資品牌產生了根本性的沖擊。
如何在中國市場立足,是自研、合作、投誠,現在的合資車企已經出現了分化。但正如前文所說,廣汽豐田的鉑智3X熱銷,無疑是給豐田帶來了希望。面對久攻不破的新能源領域,新時代下的合資模式升級才剛剛開始。
All in電動車從來不是豐田的目標,但躊躇不前的戰略,又可能會錯失轉瞬即逝的機會。
面對全球市場的分化,豐田這家航母級的跨國公司,正在謹慎與激進的并行中,尋找未來發展的最優解?!景鏅嗦暶鳌勘疚南怠镀嚾恕吩瓌摳寮?,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