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家族以228億美元將全球43個港口資產打包出售給貝萊德財團,其中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戰略港口易主美國資本。當輿論質疑其交易透明度與戰略影響時,李氏家族再次搬出"在商言商"的擋箭牌。對此,商務部專家指其“在商不言商”,而我國駐美國前大使則稱:任何商業行為都應考慮國家利益。
實際上,李嘉誠家族對國家利益的漠視是一貫的。2016年拋售上海世紀匯廣場導致陸家嘴核心地塊易主外資,2021年出售城都匯項目致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受阻,再到如今戰略港口資產流失,每次資本騰挪都在關鍵領域留下發展隱患。其將個人財富積累置于國家發展大局之上的行為,早已背離了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每次遭到質疑時,李嘉誠都會搬出“在商言商”的論調,再輔以“我就是一個商人,不要給我太高的要求”來應對輿論,從而讓人感覺到他仿佛是被道德綁架了。而且,憑借其在商界的影響力,確實也有部分人被其表面的假象所迷惑。
但是這次李氏家族出售港口不同,其所標榜的"純粹商業邏輯"考慮則完全與交易事實不符。隨著交易背后的黑幕被逐步揭穿,李嘉誠的謊言已經不再有任何說服力。雖然李嘉誠最近還在上躥下跳,可是明顯已經蔫了許多。
一、李嘉誠 “在商言商”的謊言被揭穿
首先,閃電般交易不合常理。
按照商業常識,涉及全球23國43個港口的超大規模資產處置,理應通過公開招標實現價值最大化。但長和實業卻選擇與貝萊德財團閃電達成協議,交易從啟動到簽約僅歷時三個月,顯然違背了正常的商業流程。
其次,交易對手的選擇同樣耐人尋味。
貝萊德集團是管理著10萬億美元資產的美國資本巨鱷,近年來對全球基礎設施的布局明顯帶有地緣政治色彩。該集團2022年收購西班牙Redexis天然氣網絡時,就曾引發歐洲對于能源安全的擔憂。
此次港口交易一旦完成,美國資本將實現對巴拿馬運河兩端的絕對控制,這種地緣要害的易手顯然超出了普通商業交易的范疇。
最后,摒棄公開競價選擇低價成交極為蹊蹺。
按照航運行業估值慣例,核心港口資產多采用現金流折現法估值,但本次交易企業價值228億美元對應的EV/EBITDA僅為12.8倍,顯著低于迪拜環球港務集團(DP World)同期17倍的估值水平。
如果說是為了商業利益,李氏集團完全可以面向全球公開競價,那其獲得的商業利益會遠遠大于現在出售給美國企業的價格,然而他們卻選擇了偷偷成交。
巴拿馬運河港口作為全球貿易咽喉,其戰略溢價在交易中完全未被體現。這種"打折促銷"式的資產處置,與其說是商業決策,不如說是精心設計的資產轉移。
二、打著商業自由的幌子,干的卻是危害國家安全的勾當
眾所周知,巴拿馬運河承載著全球6%的海運貿易量,是中國連接拉美市場的黃金水道,其對中國貿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2年中國經運貨物價值達1700億美元,占運河總運量的37%。克里斯托瓦爾港與巴爾博亞港則控制著60%的運河集裝箱轉運業務。這兩個港口的控制權易手,相當于在美控巴拿馬運河管理局之外,又增添了一道扼守中國貿易通道的戰略閘門。
美國資本對關鍵節點的掌控可能引發連鎖反應。2016年中資收購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時,就曾遭遇種種非商業阻撓,此次交易后美國完全可能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商船實施差別化待遇。
更值得警惕的是,貝萊德與五角大樓保持著密切合作關系,其基礎設施基金中來自美國聯邦退休儲蓄計劃的資金占比達21%。這種資本背景下的港口運營,很難擺脫地緣政治考量的影響。
2018年澳大利亞達爾文港租約風波中,中資企業盡管完全遵守商業契約,仍被澳方以"國家安全"為由強制收回。
當前的這次交易若形成示范效應,可能刺激其他國家效仿美國,在關鍵基礎設施領域對中國資本設置更高壁壘。這種戰略反制將嚴重削弱中國構建全球物流網絡的努力。
三、商業嗅覺靈敏還是資本與政治權力的媾和
李嘉誠的資本布局始終遵循"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投機邏輯。2013-2017年間大規模拋售中國內地資產時,其宣稱是"商業周期調整需要";2020年歐洲疫情肆虐之際低價收購英國電網資產,美其名曰"逆周期投資";如今在地緣沖突加劇時急售戰略港口,又包裝成"資產優化配置"。
李嘉誠這種永遠精準踩點國際形勢變化的"商業嗅覺",顯然超越了普通企業的市場預判能力。但從其長期的交易現象來看,跨國套利資本與政治權力的媾和在其商業版圖中愈發明顯。
長和系近十年27宗重大并購交易中,有19宗涉及主權財富基金或政府背景投資機構。本次交易的貝萊德財團,其董事會成員包括前英國央行行長卡尼、前美國財長保爾森等政要。
李氏家族這般深度綁定權勢集團的資本運作,早已突破單純商業合作的邊界,演變為跨國利益聯盟的構建。所以,現在還用單純的商業動機來為自己解釋,顯然是可笑至極的謊言。
沒有國家戰略安全支撐的資本自由,終將成為無根之萍。李嘉誠式的"商業自由"本質是精致的利己主義,其資本運作軌跡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形成鮮明背離。任何商業行為都不能損害國家利益,商人底線豈容禍國交易?
當某些商人沉醉于跨國套利的資本游戲中時,守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重任更需要強化制度監管、完善審查機制、培育本土資本。唯有筑牢國家利益的防線,才能真正實現商業文明與民族復興的和諧共振。
李嘉誠曾說過,這個世界很公平,相信他也知道因果的東西。不知他是打算迷途知返,還是要一條道走到黑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