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力部落——汽車人的技術社區
美媒Automotive Dive專家Eric Walz分析,隨著汽車市場趨勢不斷變化,許多全球品牌正在重新評估其2025年的產品供應。
無論是本田、日產和三菱希望達成交易,還是混合動力汽車領域的快速增長,汽車制造商每年都在努力保持競爭力,同時又不忘其長期的電氣化目標。然而,他們仍面臨許多阻力,包括來自中國品牌的全球競爭、監管不確定性以及2024年電動汽車普及速度低于預期。
總體而言,這些趨勢可能會在2025年進一步改變美國市場。以下是他們重點預測的五大趨勢。
1.混合動力汽車領域的增長
隨著整個行業的電動汽車銷售降溫,生產更加環保的混合動力汽車可以幫助汽車制造商滿足更嚴格的排放法規,同時仍然吸引那些尋求經濟實惠和更高燃油經濟性的買家。
盡管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政府暗示將終止有助于促進銷售的聯邦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政策,但汽車制造商在投資數十億美元進行生產重組(包括建立新的合資電池廠)后,不太可能忽視其長期電氣化目標。與此同時,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成熟,汽車制造商可以提供混合動力和全電動車型的產品組合。
Cox Automotive行業洞察總監Stephanie Valdez Streaty在公司預測電話會議上表示:“隨著汽車制造商響應消費者對更多混合動力汽車的需求,并為排放法規的潛在變化做準備,我們已經看到產品線的變化。展望2025年,我們預計替代動力系統將繼續增長,達到四分之一的銷售額。”
一些混合動力車型已經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據《商業內幕》報道,2024年美國最暢銷的三款混合動力汽車分別是福特F-150混合動力車、豐田RAV4和本田CRV。
“這些車輛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也是邁向純電氣化的關鍵門戶。”Valdez Streaty說道。
2.降低電池成本能否刺激利潤和應用?
分析師表示,電池成本的下降加上新電池化學技術的發展,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推動推出成本更低的電動汽車。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報道,2023年11月,鋰離子電池組價格達到139美元/千瓦時的歷史最低點,此后又下跌了20%,至115美元/千瓦時的歷史最低點。但根據高盛2024年10月的一份報告,到2026年,電池成本可能會降至80美元/千瓦時,屆時電動汽車的擁有成本將與美國的內燃機汽車持平——無需任何補貼。
Valdez Streaty在2024年12月17日Cox Automotive的預測電話會議上表示:“到2025年,新電動汽車銷量將繼續上升,市場預計將增長10%以上,新車型的推出、充電基礎設施的改善和電池技術的進步將有助于推動電動汽車的持續普及。”
除了純電動汽車外,混合動力汽車在汽車總銷量中所占的比例繼續增長,汽車制造商也在通過推出新車型來應對。然而,根據Deloitte的數據,盡管電池成本下降使得一些電動汽車變得更加實惠,但2024年的購買意愿基本保持不變。
Deloitte汽車研究主管Ryan Robinson表示:“只有大約5%的美國消費者打算購買純電動汽車作為下一輛汽車。這一數字與去年相比基本持平。”
3.是否仍有必要大規模投資公共充電設施?
隨著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的增長和電池化學成分改進導致的電動汽車行駛里程的增加,美國用于建設新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承諾可能不再是阻礙其采用的因素。
Robinson說:“我們可以爭論一下,這是否證明多年來建立所有充電基礎設施的投資是合理的。”
Robinson表示,用于建設更多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數十億美元資金中,一部分資金也許可以更好地用于其他激勵措施,比如承擔安裝家用充電器的費用,目前大多數電動汽車司機都是在家用充電器上為他們的汽車充電。
Robinson還說:“我們知道缺乏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確實是電動汽車普及的一大障礙,但與此同時,你知道,你無法回避這樣一個事實:其中80%的人會在家里充電。”
一些汽車制造商已經嘗試了替代方案。例如,福特汽車公司已將其購買或租賃新電動汽車的免費家用充電器促銷活動延長至3月31日,并表示此舉幫助該公司在第四季度實現了有史以來最好的電動汽車銷量。
Robinson還表示:“將傳統上用于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的部分資金用于幫助真正有興趣購買電動汽車的人可能會更有益,讓他們更容易在家里安裝充電器。”
4.中國汽車制造商能夠重塑全球市場嗎?
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大眾等許多全球汽車制造商都依賴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逐年實現穩定利潤。但隨著價格戰的持續以及國內品牌在中國電動汽車銷量的不斷增長,海外汽車制造商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難以維持其市場份額。
Robinson認為:“中國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過去18個月到兩年間,我們看到價格戰異常激烈,你必須提供符合中國消費者期望的產品,具有吸引力的產品。”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制造商推出新的電動、聯網和基于軟件的汽車,吸引精通技術的汽車買家,這可能會進一步侵蝕全球傳統汽車制造商的市場份額。在通用汽車2024年8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首席執行官Mary Barra稱中國市場是一場“逐底競爭”,此前該公司報告稱2024年中國市場出現巨額虧損。
5.人工智能可以增強自動駕駛功能
隨著特斯拉備受爭議的全自動駕駛功能的不斷推出,其他汽車制造商也在繼續開發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包括通用汽車、福特、Lucid Group和Rivian。
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開發的Super Cruise和BlueCruise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功能目前已在美國數十萬英里的道路上投入使用。但專家表示,人工智能、硬件和視覺技術的不斷改進可能會在未來幾年使這些類型的系統更加強大和安全,從而增加它們的使用率。
EY美洲汽車行業負責人Steve Patton表示:“我認為我們正走向一個巔峰,這些技術將會得到更廣泛的采用和應用。”
Patton還提到了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系統的持續進步,這可能會支持汽車制造商在今年及以后推出更多自動駕駛技術。他預測,大多數消費者將通過更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逐漸接觸到更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例如車道保持輔助、自動緊急制動和自動變道功能。
Patton表示:“但我確實認為,2025年可能是基于乘客的自動駕駛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一旦我們將人工智能應用于某些自動駕駛算法,我認為這將繼續提升該技術的性能和安全性。”推出更先進的自動駕駛功能也可能為Waymo和Nuro等公司帶來授權機會,這可能會讓更多的汽車制造商在不進行大量研發和測試投資的情況下提供這些功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