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不言商!”
李嘉誠確認售賣港口的最后幾天,商務部終于出手了。
在經歷了“官媒狠批”“港澳辦質問”“集團股價暴跌”“次子李澤楷現身北京”等一系列紛紛擾擾后,
李嘉誠依舊無視官方警告繼續與美方交易巴拿馬運河,鐵了心要把港口賣給美國財團貝萊德。
如今商務部的定性表態直指李嘉誠違背商業邏輯售賣港口,可能是對李嘉誠的最后通牒。
那么商務部為何如此表態?
若售賣港口實現,等待李嘉誠的會是什么?
01 在商不言商
在國內痛批李嘉誠商人“重利輕別離”時,一些網友認為李嘉誠只顧商人利益。
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李嘉誠作為一個商人,逐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想要把港口賣個好價錢依然是正常的商人邏輯。
但李嘉誠的所作所為都不是商人正常逐利的表現。
如果李嘉誠希望在出售港口中爭取到最大的經濟利益,
那么他為什么不考慮采取一種更為開放的方式,比如在全球范圍內公開進行招標呢?
這樣不僅能夠吸引更多的潛在買家,而且通過競爭機制,
有可能使得最終的售價達到一個非常可觀的水平。
巴拿馬運河,作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其商業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然而李嘉誠并未在全球招標,
為自己手中的港口爭取最高的報價而是直接與美國財團簽訂商業合同,
這種行為實屬違背正常商業邏輯。
李嘉誠售賣手中所有港口只用了僅僅14天時間,
就擬定交易直接全部賣給了貝萊德集團更是不可思議。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沒有人要道德綁架李嘉誠。
追求商業最大化是李嘉誠作為商人的本能,
但如此“短平快”的直接將港口售賣的方式,打得國內措手不及,
才是李嘉誠深陷輿論風暴的重要原因。
02 港口的重要性
當前中美兩國之間的關系尤為緊張。
前腳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稱,
美國將采取必要措施,拿下對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
后腳李嘉誠就把自己的港口資產全都打包拋售給美國的貝萊德財團。
其中就有美方虎視眈眈的巴拿馬運河。
而美國貝萊德財團并非一個普通的商業集團。
它與美國白宮之間的關系十分親密,多次承擔美國官方的經濟任務。
在疫情期間,白宮簽署并實施的救助法案,就有美國貝萊德財團的參與。
貝萊德財團的首席執行官與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
特朗普總統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感謝貝萊德集團,
因為該集團幫助他賺取了一大筆錢。
據美國媒體報道,在李嘉誠的港口交易達成之前,
貝萊德財團的CEO特地與特朗普總統通過電話進行了詳細的匯報。
李嘉誠作為一個資產遍布全球的商業巨鱷,他不可能不懂政治時局。
中國作為巴拿馬運河的第二大客戶,每年有近4000艘中國的商船途經巴拿馬運河。
如果美國通過貝萊德集團遏制中國商船,對于中國航運業的打擊不堪設想。
早早意識到運河重要性的中方也多次和李嘉誠商討巴拿馬運河的股權,卻屢次遭到李嘉誠拒絕。
早在2015年,中方就出資1500億想要買下李嘉誠巴拿馬運河的40%股權,但被李嘉誠拒絕。
2016年國有企業寧遠集團也出資1600億和李嘉誠商討港口股權售賣,談論無果;
2021年世界貿易大幅度受損,在港口貶值的情況下,
招商局報價320億美金只求購巴拿馬運河下的一個港口,被李嘉誠回復為非賣品。
2023年中遠海運加價350億美元再次向李嘉誠求購,依舊遭到拒絕。
而如今李嘉誠直接用228億賤賣旗下43個港口。
雖然貿易還未達成,但美國對于這次交易可謂是勢在必得。
3月24日美國白宮就商討過給有關中國的商船加收50萬-150萬美金的“過港費”。
僅僅是財政受損或許還能承受,
但如若美國以“安全檢查”為由查明中國商船的貨物數據和航線信息,
對于中國的資源安全都是巨大的隱患。
李嘉誠將售賣港口解釋為商業行為,恐怕只能騙騙三歲小孩。
03 中方的反擊-李嘉誠或許直接出局
當下,距李嘉誠確定港口售賣之日已不足五日。
在這個至關重要的時刻,中方也開始采取了更加積極的行動。
為了打破僵局,中方采取了緊急措施,
迅速組織并派遣了一個高級別的代表團前往巴拿馬進行訪問。
此次訪問的主要目的是與巴拿馬政府深入討論港口交易以及運河控制權等一系列重要議題。
中方代表團明確表示,港口不應被視為私人財產,而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公共資產。
巴拿馬政府應該重新審視關于港口轉讓的決策,并從長遠的國家利益出發,慎重考慮這一問題。
巴拿馬方面迅速地做出回應,相關政府部門立即啟動了對港口交易的緊急審查程序。
此次港口交易很有可能會被巴拿馬政府叫停。
目前來看,美國資本也在權衡利弊,畢竟與中國徹底交惡,在中國的投資勢必會受到影響。
3月27日,黑石集團CEO蘇世民率先訪華,并與中方展開秘密會談。
作為貝萊德財團的母公司,蘇世民此時訪華也在釋放著不同的訊號。
中方很可能越過李嘉誠,直接與美國財團談判,直接將李嘉誠踢出局。
而一意孤行的李嘉誠也會被中方清算,
國企會全面撤回與李嘉誠旗下集團的訂單轉而與國內企業合作。
隨著監管的高壓態勢不斷升級,李嘉誠也可能面臨全面的制裁措施。
從與貝萊德集團簽訂協議到現在已經20多天,李嘉誠在這次風波中可謂是元氣大傷。
他旗下的公司市值蒸發了781億,不惜背負罵名也要將港口賣給美國的小算盤或將成為泡影。
李嘉誠如果執迷不悟,結局恐怕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結局
生意或可跨越國界,然商人不可無祖國。
百年之后,千古罵名,李嘉誠需要做出選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