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難免遭遇一些艱難的時刻。當憤怒、焦慮、痛苦、心碎的情緒出現,甚至產生了難以承受的心理創傷時,該怎么辦?是默默憋在心里,假裝自己一切正常?還是痛快“發瘋”一場?
如果你為此感到無措,今天推薦的兩本書《黑色的眼睛不看光明》+《帶著裂痕生活》,或許能為困在黑暗中的你答疑解惑。黑色的眼睛看不見光明+帶著裂痕生活
《黑色的眼睛不看光明》
來自哲學家的超強嘴替:
瑪麗亞娜指出,市面上流行多年的“自我情緒管理”“積極正能量心理學”實是對個體的漠視、愚弄和操控,是“積極態度暴政”。
“社會為什么不能允許我們在床上結結實實躺一個禮拜而不加評判?”
“幽暗情緒掙扎著想獲得同情,但這世界只想糾正、治療它們,或是勸它們棄暗投明。但是,但有沒有可能,其實我們向來都努力過了頭?”
踢走“有毒正能量”,重構“負面情緒”敘事
憤怒,是對無視溝通、拒絕尊重的外界的抗議;
哀慟,說明你是人也愛人,不是行走的工具;
??抑郁,是某些壓制性力量在摧殘、阻撓個體;
焦慮:自由、敏銳的代價——視其為疾病還是老師?
作者從憤怒、痛苦、哀慟、抑郁和焦慮五個所謂“負面”情緒維度,結合生活實例從心理學和哲學理論等角度對負面情緒進行講述和分析,挖掘社會對負面情緒的慣常態度的思想根源,并指出這些思想又有何錯誤。為弱勢者(特別是“女性”這一歷來被錨定為“情緒化”的群體)拆穿上位者的把戲,突破僵化文化的桎梏,提供聲援和鼓舞。
《帶著裂痕生活》
我們遭遇的心理創傷會愈合嗎?變故發生后,我們該如何積極地面對創傷應激?如何帶著創傷生活?
心理學先驅學者、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喬治·A. 博南諾基于40年的研究指出,我們對創傷的理解大多是錯的。他梳理了PTSD的診斷歷史,借助戰爭親歷者、“9·11”事件幸存者以及遭遇意外事故之人的經歷,討論了是什么讓人有復原力,為何人有時會失去復原力,以及人如何更好地處理創傷。
美國心理科學協會(APS)最高榮譽“詹姆斯·卡特爾獎”得主最新力作
作為享譽全球的人類復原力研究專家,作者撰寫了一部具有重要意義且引人入勝的著作,向讀者解釋了為什么普通人能夠以一己之力應對和解決排山倒海般的問題。——丹尼爾·吉爾伯特,《哈佛幸福課》作者
兩本書原價124元,限時特價僅需55元??生活不易,照顧好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