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南博鰲3月28日電
新華社記者 宿亮
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正在南海小鎮博鰲舉行,與會嘉賓緊扣當今時代重大課題和挑戰,熱烈討論著一系列焦點和熱點議題;在鄰鎮潭門,南海博物館照常開門迎客,館藏文物用一種無聲方式詮釋著本地與世界、過去與未來的關聯。
2022年發現的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在博物館展陳中被稱為“深藍寶藏”。其中,二號沉船核心區由數百根排列整齊、堆疊有序的進口烏木構成。這些烏木與裝滿外銷瓷器駛離中國的貨船無聲訴說著中國明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發展的歷史。
產自熱帶的烏木不僅有藥用價值,還可作為高檔家具的原料,備受明代官員商人的追捧。有趣的是,它也出現在同時期歐洲人的生活中。西班牙畫家安東尼奧·德·佩雷達1652年創作的《烏木盒子靜物畫》就展現了西班牙貴族的烏木物件,畫中還有來自中國景德鎮的青花瓷杯以及西亞和中東地區的器物。
在這條連接歐亞兩端的商路上,烏木可以被看成全球交流的重要符號。大航海時代,世界不同地域的文明通過海路探出觸角,人們現在所熟悉的全球化就發端于彼時。
“人非孤島,無人可以自全?!奔幽么髿v史學家和漢學家蒂莫西·布魯克在《維美爾的帽子:17世紀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一書中引用這句話表達了全球化的意義。當東方的瓷器和北美的海貍皮毛共同出現在描述歐洲生活場景的畫作中時,世界從隔絕走向交融,人類的命運再也無法分割。
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上,美國前商務部長卡洛斯·古鐵雷斯同樣提到:“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變成一座孤島,那將會損害自身利益?!彼f,回顧歷史,在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多邊主義總是存在,“這是人類的本性”。
英國前投資大臣格里·格里姆斯通(中文名:秦智濤)在年會對話中稱自己為“全球主義者”。他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1949年,維護多邊機制是那一代人眼中避免人類重蹈戰爭覆轍的重要手段?!拔覀冞@代人一直都認為全球貿易是好事,能讓世界各國形成更好的資源配置,增強生產力、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p>
然而,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卻給經濟全球化蒙上陰影。一些國家不考慮如何構建更好的、更平等有序的全球化,反而把全球化當作自身治理失能的借口,任性提高關稅、增高貿易壁壘、構建“小院高墻”。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院長張宇燕在論壇上說,從長遠來看,自由貿易能讓各方受益的經濟學邏輯早已是學界共識,無需驗證。然而,一些國家在經濟邏輯上強加政治邏輯、權力邏輯,用打壓競爭對手的方式謀求優勢地位。這種邏輯可能淪為“負和博弈”,即寄希望于在雙輸情況下自身損失比對手更少。
全球化歷史一次次證明,高關稅和不合理的貿易壁壘難以帶來人類進步,交流、貿易、融合讓人類的文明越發繁榮、多元、豐富。
南海博物館里的烏木靜靜陳列,似在講述歷史留給后人的啟示。博物館所在的潭門漁港從明朝時就是漁人出海的起點,如今濤聲依舊。當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結束時,參會的人們又將從這里返回世界各地。如格里姆斯通所說,他們應該“把全球貿易之光帶回去,把全球貿易優勢繼續發揮下去”。
來源: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