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張曉鵬
春分時節,沿著李滄區竹子庵公園蜿蜒的登山步道拾級而上,翠綠欲滴的竹林,在微風中搖曳生姿,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筆觸,勾勒出一幅生動的畫卷。家住上臧社區的孫美華老人驕傲地說,過去雜草叢生的山坡已變身“家門口的會客廳”“現在每天來這晨練,呼吸著新鮮空氣,幸福感都寫在臉上!”
這樣的蝶變正在李滄區全域上演。近年來,作為青島市首個系統推進公園城市建設的城區,李滄區以“山水相依、生態相連”為筆,幾年來累計建成11座特色山頭公園、28座綜合性綠地公園和130處“轉角遇見美”的口袋公園,編織出總長超100公里的綠道網絡。數據顯示,該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已達12.6平方米,相當于每個居民擁有“綠色客廳”的面積比三年前擴大近一倍。
一山一策:昔日衰敗山頭,今朝活力公園
3月的青島春風送爽、氣候宜人。每逢周末,在李滄區竹子庵公園,沁人心脾的靜謐,儼然是一處毗鄰鬧市的“世外桃源”,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踏春賞竹。
而熟悉此處的當地居民卻知道,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番衰敗景象。“2014年我們開始接手進行翻修,當時園區內僅有竹林百余平方米。”青島盛太園山林養護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陳先生介紹,經過多年的養護和發展,目前景區內栽植了淡竹、紫竹、早園竹、剛竹、金鑲玉竹、黃槽竹、黃桿京竹、箬竹、菲白竹、鳳尾竹、孝順竹、翠竹、小毛竹、大青竹、斑竹15種竹子。竹林面積也已達到一萬余平方米,是青島最大的“竹”主題園區。
“我們堅持‘公園+’理念,讓每寸土地都煥發生機。”李滄區建管局園林科相關負責人牟先生介紹,通過創新實施“一山一策”改造計劃,原本散落的自然資源被賦予文化靈魂——竹子庵山依托千年道觀打造養生文化園,象耳山借力康有為文化遺跡營造國學天地,上臧山則變身全民健身樂園。在老虎山整治中,建設團隊特意保留解放戰爭時期的碉堡遺址,用紅色文化脈絡串起3.6公里登山步道。
“繡花”織就綠色網,多維空間綻新顏
沿著李村河綠道漫步,兩岸垂柳拂堤,智能健身器材與休憩廊架錯落有致。這條入選“山東最美綠道”的生態走廊,巧妙串聯起8個社區公園和3個商業綜合體,形成“15分鐘品質生活圈”。在曉風湖畔綠道,市民張先生正帶著孩子騎行,他說:“以前去公園要開車半小時,現在出小區就能享受‘天然氧吧’,周末還能帶孩子認識30多種新栽植的鄉土植物。”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腹地,李滄區以“繡花功夫”激活微空間。永清路上的“梧桐里”口袋公園,原是雜草叢生的三角地,如今變身集雨水花園、健身廣場于一體的社區客廳,智能澆灌系統與太陽能座椅展現著科技范兒。棗山路上利用高架橋下空間打造的“橋園”,不僅設置諸多健身器材、兒童活動區,還在立柱上繪制些許彩繪,成為周邊居民新的休閑打卡地。
立體綠化更是書寫著“空中花園”的浪漫。金水路上,月季花墻隨季節變換色彩;世園大道沿線,立體花廊隨季節更換,形成天然隔音屏障……李滄區建管局園林科相關負責人牟先生介紹,李滄區將立體綠化作為增綠提靚的有效手段,堅持在建設形式的多樣性與層次感上做文章,因地制宜,山體護坡、高架橋墩、景觀擋墻、立體花廊、墻體欄桿等有限空間,都成為立體綠化的重要載體。近三年完成的30處立體綠化新增綠地面積近2萬平方米,在有限的城市空間中將綠色進行縱向拓展,在多維空間增添綠意。
2.8萬畝林地連續十年未發生較大森林火情
管養并重的理念讓綠色成果永續傳承。全區1100萬平方米公共綠地實現網格化智能管理,500多個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濕度,飛機施藥防治林業病蟲害。
防火監控全覆蓋、無人機常態化巡查,筑起“空中防火線”……而在竹子庵公園周邊,由李滄區城市建設管理局成立的森林防火應急中隊更是宛如一支森防鐵軍,為李滄區生態資源安全和人民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據了解,李滄區山林面積2.8萬畝,分布于世園、九水、虎山、湘潭、浮山五個街道,設有護林房32個,社區護林員166名。森林防火應急中隊,現有應急隊員35名,配備消防水車4輛、遠程供水車1輛、應急巡查車4輛、防火宣傳車1輛、運兵車2輛、高壓水泵4臺、風力滅火機40臺、無人機1架,擔負著李滄區山林防火巡查和火災撲救工作。據了解,李滄區十年以來,未發生一起較大森林火情。
站在雙峰山觀景平臺遠眺,蜿蜒的綠道如翡翠項鏈環繞青山,星羅棋布的公園鑲嵌在樓宇之間。這座曾以工業聞名的城區,正以生態筆墨書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答卷,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美好愿景照進現實。隨著明年20個新建口袋公園的落地,李滄的綠色版圖將繼續擴展,為青島建設“公園里的城市”提供生動范本。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