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陜西長武堅持“群眾的事情群眾議群眾調群眾評”“三合三變”讓就地解紛成常態
□ 本報記者 孫立昊洋 馬金順
“謝謝街道辦、街道法學會和社區工作人員,要不是你們多次耐心調解,我這個事情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解決呢。”近日,拿到租戶孟某還回來的房門鑰匙和電氣卡,陜西省咸陽市長武縣城庭香文府房東郭某終于松了一口氣。
原來,租戶孟某在合同到期后,因戶內損失賠償問題未談妥,帶走了郭某的房門鑰匙和電氣卡,導致房子無法再次外租。在網格員、社區、街道辦以及街道法學會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雙方矛盾成功化解。
這是長武縣“三合三變”工作法應用于實踐的生動體現。
近年來,長武縣創新推行“三合三變”(即力量整合,“問診”變“會診”;警地融合,“單防”變“聯防”;資源聚合,“治理”變“智理”)工作法,扎實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社會治安“一網式”防控,全力打造新時代“楓橋式”綜合治理平臺。
2024年,長武縣平安建設滿意度持續提升,無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無群體性事件、無重點人員脫管漏管情況發生。
綜治中心是整合社會治理資源、創新社會治理方式的重要工作平臺。因此,整合力量資源,推動群眾訴求“一門反映、一站接收、一地調處”,是長武縣首先要做的事情。
長武縣堅持“群眾的事情群眾議、群眾調、群眾評”,在全縣成立8個基層矛盾糾紛調處委員會和140個群眾議事組織,將專職網格員、人民調解員、農村鄉賢、“五老”、志愿者等納入其中,讓矛盾糾紛就地化解成為常態。去年,全縣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群眾滿意率同比提升4.5%、8.6%。
除了集群眾智慧開展綜合調解外,針對轄區復雜性矛盾糾紛,長武縣8個鎮(街道)以政法專班為統領,協調司法所、派出所及其他相關站所聯動調處。黨群服務中心推動公共服務“馬上辦、就近辦”等惠民措施落地落實,從源頭預防減少矛盾糾紛,實現“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在矛盾糾紛調解中,長武縣綜合運用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性調解等手段,對疑難復雜性矛盾糾紛及重大風險進行“精專”調解,并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司法確認等法律服務,確保將重大風險解決在縣域。
在建強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方面,長武縣凝聚“三官一律”、退伍軍人、黨員干部、網格員等力量同向發力,提升社會治安風險防控水平。
一方面,協調配合公安機關,實行多警種聯勤;另一方面,鎮(街道)以綜治中心為依托,以轄區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治安中心戶長為主體,通過組建8支63人的二級治安巡防隊、140支507人的三級治安巡邏隊,實行多層級聯防,確保突發事件及時見人、有效處置。同時,網格員聯合行業部門對全縣重點人員及時給予生活救助、心理疏導或代辦服務,解除后顧之憂。
2024年,長武縣網格員遍訪網格群眾190404次,走訪困難群體15719次,家訪重點對象5743次。
建成全域互通“數據庫”、拓展多方融合“功能區”、用足一體聯動“信息池”……近年來,長武縣積極探索建立數智化信息平臺、“長通辦”App和公眾號,打造一網統管、覆蓋全域的信息化治理平臺,實現數據互聯互通,讓“治理”變“智理”。
為真正實現風險態勢快速研判、應急力量精準調度、隱患問題高效處置,長武縣建立功能集成、綜合研判、統一指揮、扁平高效的綜合指揮體系,橫向連通110個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縱向調度8個鎮街指揮中心140個村社區,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分類整合、分析管理海量數據,統籌開展全縣會議調度、現場調度、定點調度、動態調度,構建起全要素、立體式調度處置體系。
“通過‘三合三變’工作法的有效實施,全縣‘小聯防’巡邏實現了‘大平安’,‘一站式’調解促進了‘新和諧’,信息化支撐激發了‘感知網’,實體化運行提升了滿意度,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長武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靜說。(孫立昊洋 馬金順)
(法治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