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聯社報道,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記者會。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據報道,美國聯邦參議員戴安斯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希望在珀杜出任美國駐華大使后,在今年晚些時候安排兩黨參議員代表訪華,中方對此有何回應?郭嘉昆對此表示,中方歡迎更多美國國會議員及各界人士來中國走一走、看一看,增進對中國的客觀了解,為推動中美關系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戴安斯(資料圖)
戴安斯此訪有兩個大的背景。一方面就身份而言,輿論普遍注意到其在華工作經驗,以及與特朗普的密切關系,在美國政府換屆以來“美中兩國沒有舉行過任何高級別官員會晤”的情況下,戴安斯被認為“扮演了中間人的角色”;另一方面就時機而言,戴安斯訪華正值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期間,多家美國企業亮相論壇,同時這也是在美方新一輪關稅政策可能落地之前,據稱華盛頓將于4月初對全球貿易伙伴征收“對等關稅”。
戴安斯這趟行程藏著不少門道。論壇期間他跟三十多家跨國企業CEO吃過飯,據說連特斯拉的二把手都私下遞過話。中國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占全球四成,人工智能專利數連續五年第一,難怪連美國企業都坐不住。有參會的外企高管直言:"現在離開中國談供應鏈,就跟手機沒信號一樣不現實。"別看特朗普整天嚷嚷加關稅,這次派心腹來中國可能真憋不住了。美國企業這兩年被關稅折騰得夠嗆,更打臉的是,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對華出口反而降了12%。
特朗普(資料圖)
分析人士指出,戴安斯的低調來訪折射出特朗普政府的“糾結”心態:既想借中美合作提振經濟,又不愿在核心利益上妥協。我外交部在會后強調,中美關系的穩定發展需雙方相向而行,“單方面施壓或期待中國讓步,注定行不通”。如今,戴安斯已結束北京之行,但中美關系的“破冰之旅”才剛剛開始。正如一位外交觀察家所言:“特朗普派親信來探路,但最終能否打開大門,還得看誠意有多重。”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上任已滿兩個月的魯比奧,迄今為止還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外交成果:俄烏沖突沒能調停不說,還得為澤連斯基與特朗普在白宮的爭吵背鍋,在南非舉行的G20外長會也沒能去上。其在特朗普團隊中的地位,正因諸多失利面臨挑戰。在這一背景下,魯比奧日前不得不再打“中國牌”,擺出一副強硬姿態對華喊話:北京得守美國規矩。他的前任布林肯也就敢和中方談談所謂的“競爭與合作”,拒絕徹底和中國脫鉤斷鏈,而魯比奧這次竟敢更進一步。
盧比奧(資料圖)
根據美國國務院官網公布的采訪實錄,魯比奧聲稱,過去20年間,西方國家在經濟和貿易規則上放任中國“作弊”,讓中國逐漸擴大了其全球影響力,但事情的后續發展并未如一些預測所說的那樣——“有些人認為,(這種縱容)能夠讓中國變得富有,然后他們就會變得和我們一模一樣”。魯比奧沒有具體說明何謂“西方的模樣”,但他的這一觀點頗為耳熟,幾乎與他過去在擔任佛羅里達州參議員期間,一再翻炒的“資本主義沒有改變中國,中國卻改變了資本主義”的論調如出一轍。
魯比奧的言行,再次印證了美國政客的一貫套路——一邊打著“規則”的旗號,一邊拼命維護自己的單邊利益。他們嘴上喊著“國際秩序”,實際卻在破壞全球的公平競爭環境。他們指責別國“不守規矩”,但真正違背規則的,恰恰是他們自己。不過,世界早已不是過去那個由西方國家說了算的世界。中國的發展道路,是14億人民共同選擇的結果,如何前行,不需要美國來指指點點。至于魯比奧們的表演,就讓他們自娛自樂去吧,真正的發展潮流,從不會因任何人的阻撓而停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