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3月26日早間,也門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發表電視講話稱,胡塞武裝的導彈部隊、無人機部隊和海軍部隊在數小時前襲擊了美國“哈里·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和其他軍艦。胡塞武裝還使用多架無人機襲擊了以色列雅法地區的軍事目標。
也門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資料圖)
當地3月16日晚上,胡塞武裝對位于紅海北部的美軍航母戰斗群發起了24小時內第二輪報復打擊。此輪襲擊,胡塞武裝共發射了18枚導彈、一架攻擊無人機。結果導致美軍數十架已經起飛準備執行空襲任務的戰機被迫返航。隨后,胡塞武裝公開表示,將所有位于紅海和阿拉伯海的美軍軍艦列為打擊目標。并繼續對以色列的船只采取封鎖行動。
此次胡塞武裝宣稱,已對杜魯門號航空母艦進行了多輪攻擊,而美國方面則堅決否認,聲稱并未受到任何實際損害。美國表示胡塞武裝的無人機攻擊已被成功攔截,未能對其航母造成威脅。然而事實真如美方所說那樣嗎?歐洲航天局放出的一張由其衛星拍攝的照片揭露了真實的一面,照片顯示杜魯門號航母為了躲避胡塞武裝的攻擊,已經在3月19日時移動至距離也門480英里的地方,也就是移動到美軍艦載機的戰斗半徑的極限距離。
五角大樓嘴上硬氣,說這些攻擊完全沒威脅,“導彈偏差160公里以上,就是無頭蒼蠅。”可問題來了:既然對方這么“不堪一擊”,為什么要躲得那么遠?這就像一個拳擊手明明能輕松贏下比賽,卻非要站在擂臺角落瑟瑟發抖,你信嗎?這里面最耐人尋味的是,那些土制導彈和無人機其實根本談不上先進。但即便如此,它們依然讓美軍不得不重新評估自己的安全距離。而這種現象背后的深層邏輯,更值得我們好好琢磨。
長期以來被西方輕蔑稱為 “拖鞋軍” 的胡塞武裝,憑借著對彈道導彈、巡航導彈與無人機的巧妙運用,成功開辟了非對稱戰爭的全新維度。從技術層面來看,胡塞武裝的導彈雨戰術,充分展現了軍事技術擴散所帶來的權力重構。他們所擁有的 “圣城 - 3” 高超音速導彈,盡管在技術精細度上無法與大國頂尖武器相媲美,但其 6 馬赫的速度已經足以突破傳統反導系統的防御極限。
美國杜魯門號航母(資料圖)
胡塞武裝的這些導彈究竟是從哪冒出來的?原來,“真主之劍”彈道導彈是伊朗“征服者-110”(Fateh-110)短程彈道導彈系列中一款,它的最大射程大約為700多公里,采用單級固體燃料火箭,是一款較為常見的公路機動導彈。很顯然,拿到新導彈的胡塞武裝剎不住車了,立馬想試一試火力強度。但是結果不太滿意,被以軍防空系統攔截了,于是胡塞武裝在襲擊以色列本-古里安機場后的24小時內,又對美軍“杜魯門”號發動了襲擊。
當地時間3月2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稱,美國對胡塞武裝的打擊將持續很長時間。當天,美國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表示,美國針對胡塞武裝的行動將繼續。美國本月15日開始對也門胡塞武裝采取大規模軍事行動,胡塞武裝隨后對美國航空母艦及其隨行艦只發動打擊。聯合國及多國呼吁雙方停止打擊行動,通過對話解決危機。
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資料圖)
隨著戰事升級,全球安全局勢也受到影響,人們開始關注這一沖突對中東地區穩定潛威脅,紅海作為重要國際水域,承載著全球貿易重任,任何軍事沖突都可能對國際航運產生深遠影響這場斗爭中,美軍與胡塞武裝關系似乎進入一個惡性循環,每一次轟炸行動都激發對方強烈反擊,而胡塞武裝每一次反擊又讓美軍不得不進行更加頻繁軍事部署,雙方戰斗中相互試探,形成一個復雜博弈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