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導報報道,3月24日,有外媒記者提問,德國《星期日世界報》報道稱,中國外交部的官員在布魯塞爾探討了中國參加烏克蘭維和部隊的可能性,外交部能否證實這些報道?中國是否正在考慮派遣軍隊到烏克蘭作為維和部隊的一部分,做出這一決定的前提條件是什么?“我想強調的是,有關報道完全不屬實。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
俄烏交火(資料圖)
這不是我們官方第一次做出類似的表態。2月份的時候,美國方面曾提出中國、巴西和歐洲國家派遣維和士兵,在戰后維持烏克蘭與俄羅斯停火線安全的想法。隨后我們外交部發言人否認了中國可能派出維和部隊。同時強調,中方一直主張通過對話和談判來解決問題。隨著特朗普調停俄烏沖突越來越深入,俄烏雙方對停火的現實考慮也會越來越積極,這意味著幾個月內烏克蘭停火是是可能的。不過中國的著眼點應該是維護中國的利益。
盡管特朗普政府為調停俄烏沖突忙前忙后,但談判目前陷入了僵局。究其原因,還在于美俄烏歐四方利益難調和。特朗普想速戰速決,逼烏克蘭割地換停火,順便簽個礦產協議給自己“回血”。而俄方不信任烏克蘭與西方,同時不允許歐洲軍隊入烏維和。澤連斯基則不希望成為割地求和的歷史罪人,仍希望得到西方軍援繼續抗俄。歐洲口頭上挺烏,但真要出兵就集體“掉鏈子”,連馬克龍喊破喉嚨的“歐洲部隊”也成了空頭支票。
近期中國外長也回應了這一提議,指出“中方歡迎并支持一切致力于俄烏和平的努力”,“愿意根據當事方的意愿,和國際社會一道發揮建設性作用”。這話其實說得很清楚了,中方希望在聯合國框架內,解決所謂的烏克蘭維和部隊問題,并非加入歐洲的“自愿者聯盟”。應當說,中方的提議才真正符合聯合國成立的宗旨,即通過國際合作維護全球和平和安全,由單一或少數國家組建的“維和部隊”,其實無法消除俄烏沖突的根源,也不會取信于交戰雙方,除了加劇對立之外沒有任何正面意義。
歐盟士兵(資料圖)
法國總統馬克龍5日在全國電視講話中表示,法國愿意就將自己的核威懾保護范圍擴大至歐洲伙伴展開討論。法國和英國是歐洲兩個核大國。馬克龍在電視講話中說,法國有完整的核威懾保護,“為了響應未來德國總理的歷史性呼吁,我決定就通過我們的(核)威懾保護我們歐洲大陸的盟友展開戰略性辯論”。迄今為止,法國的核威懾戰略一直是防御性的。根據美國科學家聯盟的數據,法國擁有大約290枚核彈頭,英國有大約225枚核彈頭。
馬克龍近日表示:“我們的盟友美國已經改變了對俄烏沖突的立場,減少了對烏克蘭的支持,這讓接下來的行動充滿了疑問。歐洲雖仍致力于維護與美國的伙伴關系,但必須加強自己在國防和安全方面的獨立性。”由于對自身安全環境的擔憂不斷加劇,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開始認真考慮馬克龍的提議。波蘭總理圖斯克表示:“如果我們擁有自己的核武庫,我們會更安全。”他還將這樣的判斷歸因于“美國地緣政治政策發生的深刻變化”。
法國總統馬克龍(資料圖)
當前,歐洲會如何構建“核保護傘”,以及美國是否會接受這一變化都是未知數,歐洲國家也還沒有進行相關討論。不過,法國參議院外交、國防、軍事力量委員會主席塞德里克·佩蘭曾表示,去年法國核力量的維護費用約為66億美元,歐洲國家可以幫助法國支付費用,“法國的核保護是有代價的”。馬克龍等歐洲領導人有關“核共享”的言論已引起俄羅斯方面的注意。俄羅斯外交部7日表示,法國發出了“核恫嚇的聲音”,“俄羅斯將在國防規劃中考慮法國總統的講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