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下班得繞小區轉3圈找車位,現在新增了102個車位,充電樁就在樓底下。”3月25日,泗水縣圣源居小區居民張慧指著新劃定的停車位感慨。
這一變化得益于該縣創新實施的“既有居住區停車位建設服務一件事”集成改革,通過部門協同、政群聯動、靶向攻堅,讓21個老舊小區實現“停車自由”。
一些老舊小區由于建設較早,沒有提前規劃地下停車位,難免出現群眾反映強烈的“停車難、充電難”問題。為破解一難題,泗水縣今年打破常規審批模式,將住建、自然資 源等7個部門審批事項整合為“一窗受理”,將車位改造方案設計審查等5個環節整合為1張表單,實行多勘合一,建立專家會商機制,消防、規劃等專業力量提前介入設計方案,實現審批周期從30天壓縮至10天。
在濱河水苑小區改造現場,縣住建局專班人員正指導施工方調整車位布局,“既要保證新增135個車位,又要留出4米寬的消防通道,專家論證會前后開了3次,最終通過審批。”項目負責人李偉說。
“改不改、怎么改,群眾說了算。”泗河街道黨工委書記包華介紹,12個社區黨組織牽頭成立工作專班,通過“民情12345”平臺收集建議,召開居民議事會。三發帝景小區在改造中采納居民建議,將廢棄花壇改建為帶充電樁的生態停車區;圣源居小區利用閑置空地增設停車位時,特意保留3棵老槐樹,既解難題又留鄉愁。
泗水縣供電公司還特意組建了“電管家”服務隊,為42個防火分區2411個車位實施充電樁配套電網改造,居民接電成本下降60%。在古城社區,電力施工與車位改造同步推進。“充電樁裝到家門口,電動車再也不用‘飛線’充電了。”居民王霞高興地說。
“民生工程要辦到群眾心坎上。”泗水縣行政審批局局長雷國防說。目前全縣已新增停車位1658個,充電樁接電戶數同比增長84.15%,節省居民投資356萬元。
如今在泗水,通過“群眾點單、部門接單、聯合辦單”的工作閉環,一個個停車位的方寸之變,正轉化為觸手可及的民生溫度。今年上半年,泗縣還將新建9處充電場站,覆蓋400余個公共車位。
(大眾新聞記者 呂光社 通訊員 包慶淼 樊海濤 齊春飛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