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在中東局勢持續動蕩的背景下,美國又一次讓世界看清了什么叫“戰略混亂、責任失控”。3月2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面對記者就“打擊胡塞武裝計劃泄密事件”公開發言,語氣輕描淡寫地說:“我猜是邁克負責,我一直覺得是邁克。”口中的“邁克”,正是他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爾·華爾茲。而對于被輿論牽連的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特朗普則立刻劃清界限:“他沒關系,這事與他無關。”這種毫無根據的“甩鍋邏輯”再次證明,在特朗普的領導風格中,責任不是由制度認定的,而是由情緒分發的。
這并非特朗普首次在危機中急于摘清自身責任,也絕非他第一次將國家安全事務當成選舉話題來操弄。但這一次,問題更為嚴重。打擊胡塞武裝的軍事計劃屬于高度敏感的國家機密,一旦泄露,不僅可能提前暴露美軍部署意圖,甚至會直接危及在中東戰區的士兵安全。更重要的是,這一泄密直接動搖了美方在紅海局勢中的可信度,使得其盟友對華盛頓的戰略協調能力產生嚴重疑慮。
而特朗普的反應,不是嚴肅審視情報系統的問題,不是追究泄密流程中的具體環節漏洞,而是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面對全國媒體,甩出一句“我覺得是邁克”。不經調查、不作分析,僅憑主觀“感覺”就指責一名國家安全高官,在其他任何政府中都可能引發震蕩辭職,唯獨在特朗普這里,成為了“脫責模板”的標準劇本。
實際上,這與特朗普的一貫作風高度一致。從“通俄門”到“電話門”、從疫情期間推卸抗疫責任到面對國會騷亂事件否認煽動指控,特朗普始終擅長把所有危機轉化為“別人有錯、我無責”的話語戰。在他的政治語言中,“我猜”“我覺得”“可能是他”已經成為替代證據和制度的權力語言。這一次,邁克·華爾茲成為替罪羊,下一次,也許是任何一位“不合拍”的官員。
然而,把焦點放在甩鍋表演上,掩蓋不了美國在也門問題上的政策失敗。胡塞武裝并非一時之亂,而是伊朗代理體系在中東持續擴張的一環。美國多次空襲胡塞據點,卻無法根除其實力,反而激發其報復烈度上升,導致紅海航運持續受阻,全球能源與貿易通道頻頻告急。這種“打了不死、談了無果”的困局,恰恰反映出美國中東政策的戰略失衡。而這場泄密風波,則像是一塊遮羞布突然被掀開,讓外界看到,美國內部根本沒有一套成熟、協調、保密而可信的軍事決策系統。
這種將國家安全議題娛樂化的態度,也正在不斷削弱美國全球信譽。當前正值美國在中東試圖維持對胡塞、伊朗乃至整個什葉派勢力的遏制布局,特朗普卻在公開場合隨意點名、攪動權力斗爭,使得國家安全事務淪為黨派傾軋與個人免責的工具。這不僅使美方的軍事行動風險驟增,也讓其盟友對美政策的延續性和可信度心存芥蒂。誰還敢相信一個“隨口指認下屬”的總統,能嚴肅對待跨國危機?
這場危機的另一個隱藏維度,是特朗普對胡塞問題態度的前后搖擺。此前他曾一度表達“美方不應無止境卷入也門戰事”,主張“謹慎而有限的介入”。但隨著選情升溫,尤其是在尋求再次強調強硬形象以對沖外交疲軟批評時,他又開始鼓吹“果斷打擊”,甚至暗示要向胡塞展示“決絕立場”。這種對戰爭的輕率表態,本質上不是戰略調整,而是民粹政治服務于個人權力的包裝。
“我覺得是邁克負責。”這句看似輕松的推責臺詞,其實就是當前美國政治劣化的真實寫照。它標志著一個國家在最需要紀律、程序和專業的時候,卻選擇了隨性、表演和自保。而這場關于胡塞、關于泄密、關于甩鍋的風波,或許只是序章。接下來我們將看到一個更加動蕩的白宮,一個更加急于自保的總統,以及一個在多線對抗中逐漸力不從心的帝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