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網絡上充斥著各類“毒雞湯”,宣揚女性就該嫁給能滿足一切物質與情感需求的完美伴侶。
一些“男人若真愛你,定會給你買這世上最昂貴的禮物”“真正的愛情,就是他無條件地包容你的一切”等言論,極大的沖擊了女性的婚戀觀。
從心理學的自我效能理論角度看,這些“毒雞湯”影響了底層女性對自身價值和擇偶的認知,
讓她們相信自己理應獲得理想化的愛情,從而設定了過高的擇偶標準。
根據數據顯示,我國現存的30歲~35歲之間一共有940萬的單身人士,
按性別劃分,大齡單身女青年已經達到了239.2萬人,其中又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底層女性,正在遭受網絡“毒雞湯”的侵蝕,擁有了錯誤的婚戀觀。
28歲的方晴,生活在一個普通小鎮,家庭經濟條件一般,但深受此類“毒雞湯”影響,相親的過程中,對男方的要求都極為苛刻。
每次相親見面,她首先關注的是男方的收入、房產以及初次見面是否送上昂貴禮物。
有一次,經人介紹認識了踏實努力的阿杰,阿杰雖收入穩定,但因初次見面未送昂貴禮物,
且在后續相處中,沒有時刻將方晴捧在手心里,便被方晴以“不夠愛自己”為由拒絕。
然而,阿杰實際上是一個真誠善良、有責任心的人,只是不擅長用物質與甜言蜜語來表達感情。
方晴在“毒雞湯”的誤導下,錯過了可能的幸福。
從心理學的認知失調理論來看,當方晴接觸到“毒雞湯”所宣揚的婚戀標準,并將其內化后,她原有的對愛情和婚姻的認知與現實中遇到的真實男性就會產生沖突。
為了緩解這種失調,她選擇拒絕不符合“毒雞湯”標準的,繼續堅持錯誤的擇偶觀念。
除了讓底層女性形成錯誤的婚戀觀之外,“毒雞湯”還會誤導底層女性對自我價值的判斷,
諸如“女人天生就該被寵愛,無需努力奮斗”之類的言論,讓她們認為自身價值主要取決于外在的認可和物質享受,而非個人能力與成長。
從社會比較理論來看,當底層女性接觸過多此類信息,會不自覺地將自己與虛幻的標準進行比較,從而產生自我認知偏差。
小麗原本是個有上進心的女孩,在一家小公司努力工作,準備晉升業務經理,
但她看到網絡上“毒雞湯”宣揚的“輕松變美、嫁入豪門”的觀念后,開始放棄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把大量時間和金錢花在打扮上,瘋狂嘗試用醫美、整容等手段,改變自己的外在形象,期待通過外在吸引“優質男”。
結果她不僅沒有實現目標,還因忽視工作而失去晉升機會,自身價值并未得到真正提升。
由于“毒雞湯”構建的期待難以實現,底層女性就特別容易陷入焦慮與挫敗的情緒中,每次期待落空,都會加深這種負面情緒。
從情緒ABC理論來講,“毒雞湯”形成的不合理信念(B),導致了她們在面對現實中擇偶或生活困境時,產生過度焦慮和挫敗等負面情緒(C)。
小琴就是因為一直相信“毒雞湯”所說的“愛情會主動降臨”,所以從來不主動拓展社交圈。
年復一年,隨著自己的年齡增長,身邊朋友也都陸續結婚,而她卻依舊單身,讓她感到極度焦慮。
最后小麗不斷懷疑自己,甚至開始害怕參加朋友聚會,因為怕被問及感情狀況,自此陷入深深的挫敗感中。
底層女性如果長期受“毒雞湯”影響,很可能部分人會因無法達到期望,可能會產生社交退縮行為,
她們害怕面對他人的詢問和評價,逐漸自我封閉。
這種情況符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關于歸屬與愛的需求,
當這部分女性在婚戀方面屢屢受挫,就會導致她們覺得自己在社交中處于劣勢,從而逃避社交,進一步縮小了自己的生活圈子。
羅曼?羅蘭說過:“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底層女性在面對“毒雞湯”帶來的困境時,應勇敢地認清現實,擺脫虛幻的期待。
女性應該通過重建認知、拓展社交和樹立合理目標,積極面對生活,在追求愛情與個人發展的道路上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因此每個女生都需要摒棄“毒雞湯”的負面影響,用理性和積極的態度,迎接生活的挑戰,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