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找大舅、找紅軍,報仇!”
一個7歲的男孩懷揣著一把手槍和兩枚金戒指、5塊銀元被大姨“趕”出了家門,身后是窮追不舍的敵人,他一邊跑一邊念叨著。
在逃跑的路上,他不幸被敵人的槍炮打中,正當男孩兒以為自己再也見不到大舅時,紅軍救了他。
兒童團
三年后,他跟隨紅軍到達延安后,準備去機關大部隊送信,卻被放哨的兒童團攔住了去路,兒童團見他年紀小,讓他去其他地方玩。
“我是紅軍出身,還參加過長征呢!快讓我進去,我有緊急的信件要送。”
兒童團看著他瘦小的身板,不以為意地說道:
“你就吹牛吧。”
外出散步的毛主席聽到喧囂,走到門前,笑著問男孩是否有人能證明時,男孩說出了兩個字。
“原來是你啊,現在我相信了。”
這個男孩是誰?他真的參加過紅軍嗎?為何他說出兩個字后毛主席就相信了呢?
7歲:不幸失去兩位母親
這個男孩名叫向軒。
1928年,兩歲的向軒家中突逢變故,他的母親賀滿姑意外被捕,一同被捕的還有向軒和他兩個哥哥、妹妹。
向軒的大姨賀英把向軒兄妹三人從獄中贖出來后,向軒此后便一直跟著大姨生活。
“我的母親是賀滿姑,滿意的滿,姑娘的姑。”
向軒唯一能記住的就是母親的名字,他對母親的記憶都來源于大姨和大舅的回憶。
大姨賀英沒有孩子,把向軒當成了親生兒子教養,大姨成了向軒的新母親,這極大緩解了向軒對母親的思念。
充滿戰火的年代,生命安全成了第一位,賀滿姑的被捕經歷,讓賀英意識到必須教會向軒必要的生存技巧,比如打槍。
向軒不會想到正是賀英的這個舉動,救了自己一命。
1933年,賀英帶領游擊隊在與國民黨的戰斗中損失慘重,據點急需轉移到湖北鶴峰太平鎮的深山中,可在轉移的過程中,轉移路線被叛徒告密了。
游擊隊瞬間被國民黨團團圍住,無數槍炮聲在游擊隊營地中響起。
很快,國民黨就找到了大姨的住處。
“趕快走...趕快走..”賀英一手捂著肚子,一手把腰上的包袱交給向軒,催促向軒從后山的小路逃走。
向軒看著流血不止、被炸彈炸出腸子的賀英,他有種似曾相識的預感,仿佛兩歲時的喪母之痛又將重演。
“媽媽...媽媽...”
向軒抱著包袱,站在后窗面前,一步三回頭地看著賀英。
“莫哭...去找紅軍...去找你大舅...報仇...”
向軒抹了抹眼淚,最后看了一眼倒在血泊中的賀英,爬出窗戶,朝著后山跑去。
可是他并不知道賀英所說的游擊隊大哥哥大姐姐到底在哪里,他只能抱著包袱一直跑一直跑,身后的槍聲不斷傳來,向軒根本不敢停下腳步。
包袱里一直發出金屬撞擊的聲音,趁著敵人沒有發現的空隙,向軒邊跑邊打開包袱,發現里面有兩個金戒指、5塊銀元和一把小手槍。
向軒沒動金戒指和銀元,把小手槍拿了出來。
此時,槍聲越來越近,他緊緊握住手槍,暗道:不要怕,媽媽教過的,自己可以的。
他朝著身后接連開了幾槍,但右腿還是被子彈打中了。
向軒連忙跑到一塊巨石后面,他看著腿上的血跡,小聲的哭泣著。
敵人的追捕聲越來越近,就在他以為要被敵人抓住時,紅軍出現了。
“我大舅是賀龍...”
向軒強撐著力氣對著前來救援的人說道,說完后便陷入了昏迷。
賀龍元帥
醒來后的向軒如愿見到了大舅,卻得到了一件令人駭聞的消息,他的第二位媽媽賀英也犧牲了。
小小的年紀,親眼目睹了親人的接連遇難,這讓向軒有了別樣的想法,他要為媽媽們報仇。
此時的向軒沒有被仇恨沖昏頭腦,反倒迎來了一個難題。
9歲:成為長征最小紅軍
那就是向軒的去留難題。
如今向軒的親人只剩下大舅賀龍,若是把孩子寄養到普通家庭,賀龍不放心向軒的安全,再加上向軒親眼目睹了賀英遇難的畫面,脾氣倔強的他恨不得能手刃敵人,自然不肯輕易離開。
7歲的向軒就這樣留在了紅軍隊伍里。
賀龍平常忙于政務,便把向軒交給了隊伍里的女戰士照顧,女戰士們憐惜向軒年幼喪母,對向軒呵護有加的同時,也沒有過多溺愛他。
受到女戰士們照顧的向軒好不容易從喪母的陰影走了出來,他意識到自己短暫地被仇恨所蒙蔽,早年痛失親人讓向軒明白了保家衛國的重擔。
向軒的一舉一動被賀龍看在眼里,向軒的成長也令賀龍高興不已,賀龍破格為他做入黨申請。
7歲的向軒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成為紅軍中年級最小的黨員。
就在向軒決定投身于兩位媽媽為之獻身的革命事業中時,意外出現了。
1934年蔣介石反動了第五次“圍剿”,共產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走上兩萬五千里長征之路,賀龍成為紅二軍團總指揮,向軒也跟隨大舅一同踏上長征之旅。
年級最小的他,從來都沒有為自己爭取特殊待遇,他始終覺得自己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可就算再怎么做好準備,向軒也還是一個孩子。
尤其是長征路上,經常徒步穿過大山大河、沼澤雪山等復雜地勢,向軒非但沒有覺得受苦,反而覺得很“好玩”。
紅二軍團的行進路線從南方開始,南方多洼地,為了照顧這位最小的紅軍戰士,部隊為向軒找來了一匹小騾馬。
小騾馬讓向軒恢復了孩童的頑皮天性,他騎著小騾馬走在鄉間的洼地上,馬鞭一搭一搭地抽在騾馬身上,騾馬吃痛之下揚起了洼地中的泥濘。
泥濘被濺到同行的戰士身上,戰士們沒有因為向軒的行為生氣,反倒是他大舅知道這件事后,狠狠教訓了向軒一頓,決心把騾馬給收走。
“大舅...不要把小馬收走,我知道錯了。”
大舅的指責讓向軒反省過來,之后的每次行軍,向軒都沒有騎上小馬開路,反倒把小馬讓給其他戰士騎,就連站崗的時候,都一聲不吭,主動要求多站一段時間。
有時候,同行的戰士們看到瘦小的向軒,心里都不想讓小孩子受苦,把自己的口糧省下來,讓向軒能夠吃飽一些。
紅軍長征的條件艱苦,每個人的吃食都是少量且固定的,要是把自己的口糧給別人了,自己就要餓肚子了。
最艱難的時候,戰士們的吃喝都成了問題,在前頭行軍的人帶頭吃草,后面追上的人只能咬牙吃起草根。
向軒總是連連拒絕,把食物還給了戰士們。
“再苦再難也要走下去。”向軒暗暗鼓勵自己說道。
向軒在長征中迅速成長,成為獨當一面的小大人,他的業務能力也逐漸提升,并擔任了紅二軍團的通信班副班長。
等到1936年時,紅二軍團與紅一軍團在甘肅會師后,兩個軍團被改變為八路軍第120師,向軒也留在了延安上文化課。
但,向軒卻在延安鬧出了一個小“笑話”。
10歲:送信鬧“笑話”
在通信班工作的向軒接到了一封信件,信件的收件地址正好是某個機關部門, 他正準備進入機關大門時,被一群站崗的兒童團給攔了下來。
兒童團除了平日的學習之外,還肩負著站崗放哨、為大人收集并傳遞情報的工作,有時還需要協助宣傳和監視敵人。
機關部門是兒童團每日都需要站崗的地方,兒童團的成員看著年紀頗小的向軒,以為他是不小心來錯了地方,便讓向軒去別處玩耍。
向軒解釋自己是來送信的,即便如此,年紀輕輕的向軒依然沒有獲得兒童團的信任,兒童團認為向軒就是在吹牛。
“你今年才多大,別吹牛了。”
向軒聽完,沒有忍住倔勁,大聲說道:
“怎么著,不相信哥哥是隊伍的人?我不僅上過戰場,還是紅軍出身呢!”
兒童團成員你看我,我看你,又上下打量了向軒一番,接著不約而同的笑出了聲。
向軒和兒童團之間的爭吵引來了路過的毛主席,兒童團急忙叫住了毛主席。
“毛主席,你來評評理。”
毛主席走過來,聽完兒童團的講述,又看了看扭著頭,一臉倔強的向軒,好笑的對向軒說:
“你說你是紅軍,有什么證據嗎?”
“當然有了,我參加了長征,還爬過雪山和草地呢!”向軒不服氣地回道。
向軒的這句話讓毛主席開始正視起來,毛主席重新看了看向軒,問他有誰能證明時,向軒大喊著說:
“我大舅和舅媽。”
毛主席又接著問向軒大舅的名字,向軒自豪地說出了兩個字:賀龍。
毛主席站在那里,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高興起來,開口道:
“現在我信了,原來你是賀胡子家的人啊!”
兒童團的成員聽毛主席這么一說后,紛紛對向軒道歉,向軒最終順利進入了機關大院中,把信件成功送到。
這場因年紀鬧出的小烏龍就這樣輕松的化解了。
但向軒并不滿足于日常的傳遞公文,他想上戰場,他想去參加戰斗。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向軒第一時間就提出了上前線的要求,就連大舅賀龍也支持他的決定。
但向軒的年紀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要是上了戰場,向軒反倒變成被照顧、拖后腿的那一個。
再經過賀龍與向軒的反復溝通后,向軒上前線的愿望“胎死腹中”。
時隔三年后,14歲的向軒仍舊不死心,打算繼續爭取上前線的機會。
這一次,他成功了。
他如愿進入了抗日前線,在358旅警衛連中擔負副連長,前后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役。
特別是新中國成立的前一年,西北野戰軍計劃對陜西省大荔縣城北部的國民黨采取進攻,荔北戰役就此展開。
陜北地形復雜,西北野戰軍的重武器裝備大多是追擊炮和日式山炮,基本的作戰工具為爆破方式,重武器單一且裝備少。
面對防御系統嚴密的國民黨,如何攻破國民黨的防御成了優先解決的問題。
為了早日拿下大荔縣城北部,向軒想到了一個方法,那就是用改裝的土炮轟炸國民黨搭建的碉堡。
向軒的辦法成功了,可向軒也受到了槍林彈雨的“洗禮”。
荔北戰役結束后,向軒的右眼幾近失明,身上到處都是傷口,還有不少彈片被炸入體內。
而向軒卻認為他受的傷,都是必要的。
致敬英雄,一路走好
“打仗不要怕死,越怕死越要死。”
向軒對自己的傷勢不太在意,他覺得只要能贏,受傷這種小事都是值得的。
等到新中國成立后,向軒這才停下了南征北戰的日子,但他身上被槍炮“洗禮”過的痕跡還一直在。
除了右眼失明外,向軒右小腿上還有一道傷疤,這是當年逃跑時所留下的,一個如同雞蛋般大小的“蛋坑”。
另外,全身上下有26處傷疤的痕跡,就連荔北戰役是被炸彈波及到體內的彈片,直到現在都沒有被取出來。
1960年時,向軒被授予上校的榮譽。
之后向軒一直在四川省軍區工作,直到1982年,向軒才宣布退休。
向軒晚年
退休后的向軒,由于早年上戰場時落下的身體問題,在晚年逐一顯現。
2021年時,向軒幼年的經歷一度在網上引起熱議,網友們都調侃9歲的時候自己還在玩泥巴,向上校已經是參加長征了。
2023年2月10日,97歲的向軒病逝。
結語
向軒親歷了新中國的衰敗與崛起,見證了華夏曾經屈辱的歷史,目睹了新中國的日益強大,在這片飽受硝煙戰火的年代,向軒沒有成為普通人,度過平凡的一生,而是選擇了一條紅色革命道路,毅然的走了下去。
盡管他是一介孩童,但他還是堅定信仰、扛起保家衛國的大旗,生動詮釋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