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
上海大學市北附屬中學的
“未來教室”里驚嘆聲不斷。
“這個Hannah竟然是AI生成的?表情和真人毫無差別!”
“看,天花板和地板都是立體的,我們真的在國際文化展覽館嗎?”
這是由上海大學市北附屬中學承辦的靜安區“數字化賦能高中英語教學”系列教研活動現場。
活動中,學校教師以必修教材“飲食文化”單元為基礎,將教材文本轉化為多維互動場景,帶領學生走進虛實融合的“文化元宇宙”,還分享了AI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為全區教師展示了在“雙新”改革引領下“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的創新成果。
“Hannah,你在法國新年晚宴上為什么感到震驚?”在尹靜老師的課堂上,隨著虛擬數字人Hannah的講述,AI生成的動態飲食地圖在屏幕上展開。學生們在Hannah的引導下,從法國國王餅的傳統溯源,到文化沖擊曲線的動態解析,深入探究課文內容。課程最后,學生小組借助AI生成的印度咖喱、日本壽司習俗視頻,為Hannah設計跨文化交際策略。一名學生興奮地分享:“原來解決文化沖突不僅需要包容,更要主動探索!”
“Bonjour!我是Hannah,現在連線紐約!”袁慧佳老師則借助AI生成的跨洋視頻電話,瞬間點燃課堂氣氛。學生們通過傳屏功能與智能體Hannah實時連線,不斷追問:“這些飲食特色背后蘊含著怎樣的歷史、社會和文化價值?”“能否再舉些食物反映家庭回憶的例子?”在智能體的即時反饋與影像推送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追問中抽絲剝繭,語言課堂蛻變為文明對話與文化解碼的現場。
當Nibiru Creator打造的全景VR美食節場景開啟,教室瞬間變成國際美食節展覽館,平面教材變成了立體動圖。學生們“籌備”虛擬美食、“提供”用餐工具,并嘗試用英語給出用餐建議。一位男同學對著全景圖中的3D火雞贊嘆:“這比課本插圖震撼太多了!”
活動現場,學校教導主任、外語教研組長吉棟磊在微講座中解析了“精準指令”的技術核心,并分享了面對AI技術無法滿足教學需求時的思考與優化方法。參會教師紛紛用手機記錄AI生成單詞游戲、聚焦詞匯語用功能的教學設計、作業和命題的操作步驟及指令語。
靜安區高中英語教研員余雯老師對本次教研活動給予高度評價,她表示,許多老師在看到這些精彩的應用實例后,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嘗試,達到了本次活動預期的效果。
自2021年被評為“上外版高中英語新教材示范校”以來,上海大學市北附屬中學連續參加了四期新教材研究項目。在“雙新”改革驅動下,學校英語教師聚焦逆向設計、增值評價和數字化賦能教學,取得了顯著成果,如:“外教社杯”微課教學設計大賽特等獎、一等獎,上海市高中英語作業設計比賽三等獎,區中青年英語教師比賽一等獎一個、二等獎三個等。
此次教研活動是靜安區高中英語教育數字化進程中的一次成功實踐。未來,上海大學市北附屬中學將持續深化教學改革,推動學校教育發展,積極探索“無邊界學習”的教育新未來。
記者:彭旭卉
圖片:肖鳴亮
編輯:路景斕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布,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信息發布平臺,如您認為發布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