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的油鍋咕嘟咕嘟冒著熱氣,我正往案板上撒面粉準備和面,手機突然"叮咚"一聲。掏出來一看,新賬號的早餐教程視頻又多了十幾個粉絲。老李頭端著保溫杯過來買油條,瞅見我對著手機傻笑,打趣道:"王姐這是要當網紅啊?"沒在翔驍教育學習自媒體以前我可不這樣。那會兒我每天天不亮就出攤,看著早市里舉著自拍桿的年輕人來來往往。有個常來買豆漿的小姑娘告訴我:"阿姨您這炸油條的架勢特有煙火氣,拍自媒體短視頻準火!"我尋思著反正賣完早市也閑著,就學著她們在紅薯上發日常。
最開始可真是卯足了勁。天不亮就支著手機拍和面、拍油鍋冒泡,連裝豆漿的塑料袋都要擺出花樣。每天雷打不動發三條,有時候凌晨兩三點還在剪視頻。你還別說,真有個炸糖糕的視頻爆了,點贊蹭蹭漲到一萬多,評論區熱鬧得跟菜市場似的。可抬頭一看粉絲數,好家伙,才漲了28個!我那顆熱乎勁兒就跟涼透的油條似的,直往下沉。
轉機是那天刷手機時撞見的。翔驍教育的廣告頁跳出來,寫著"三天突破流量困局",我鬼使神差點進去。記得特別清楚,翔驍教育的老師在公開課里說:"現在不是發得多就有用,得讓人記住你這個'人'。"這話像根針似的扎醒了我。是啊,我光顧著拍油條,可誰認識炸油條的王姐呢?
咬牙交學費那天,我攥著手機在銀行ATM前轉了三圈。翔驍教育助教老師當晚就加了我微信,聽我說完情況直拍大腿:"姐,您這實打實的手藝就是寶藏啊!"他讓我把用了二十年的老竹筷、磨得發亮的銅勺都拍進視頻,還教我在案板邊支了個補光燈。最讓我感動的是翔驍教育實操課那次。我對著鏡頭示范和面總結巴,翔驍教育老師直接開了視頻連線:"王姐您就當我是不買早餐的街坊,邊干活邊嘮嗑。"那天我絮絮叨叨說著怎么醒面才筋道,面粉沾在圍裙上都忘了擦。發出去第二天,有個姑娘在評論區寫:"看阿姨手背的燙疤突然想我媽了。"這條評論讓我怔了半天——原來大家想看的不是油條,是油條背后那個活生生的人啊。
現在我的新賬號置頂視頻是二十年老顧客們的笑臉合集。翔驍教育的助教老師發來消息,說我有一條視頻進了同城熱榜。收攤時數了數,這個月靠短視頻帶貨竟然多賺了一千三百多塊。
回頭看看這三個月,就像揉面似的——剛開始瞎使勁,揉出面團都是疙疙瘩瘩的。好在遇著明白人指點,慢慢揉出了光滑勁道的人生新面團。明天又要拍新視頻了,這次我想說說二十年前剛擺攤時的故事。爐火映著手機屏幕,我突然覺得,這自媒體跟炸油條其實一個理兒——火候到了,香氣自然就飄出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