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接的第一杯直飲水是否安全?超市冷柜的溫度是否達標?街角雜貨店的散裝零食是否暗藏隱患?這些消費者日常難以察覺的“小事”正是公益訴訟檢察官眼中的“頭等大事”。嘉定區檢察院聚焦消費者權益保護,在看似尋常的民生領域,發現并推動解決一些食品安全隱患的相關案例。
直飲水站的“日期貓膩”
2024年11月13日,嘉定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在一小區直飲水站檢查時發現,該設備日常巡查卡每日巡查記錄卻已記載至2024年11月15日,存在虛假記錄情況。此外,檢察官在后續的檢查中也發現部分直飲水站存在類似情況。
因此,嘉定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書,建議及時處理相關情況,保障群眾飲水安全。
相關行政機關收到檢察建議后,依法對相關公司立案調查,并對轄區自動售水機開展全覆蓋檢查,督促相關問題立即整改。
散裝食品的“身份之謎”
“散裝果脯甜蜜蜜,生產日期誰知道?”嘉定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在某超市調查中發現,貨架上敞口擺放的蜜棗、花生、面粉等散裝食品未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信息。部分面粉及玉米面里甚至滋生了飛蟲和蟑螂。相關問題不符合散裝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規范,存在食品衛生安全隱患。嘉定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對不規范銷售散裝食品的行為進行查處,消除食品安全隱患。相關行政機關收到檢察建議后,立即開展現場檢查,督促整改相關問題,并發布典型案例,警示經營者合規經營散裝食品,告知消費者購買散裝食品的注意事項。
冷鏈食品的“溫度紅線”
-18℃還是-13℃?超市冰柜溫度計上的細微差別,直接關系速凍食品的保存安全。檢察官在某超市調查時發現,冰柜里的牛排、餃子、包子等貯存條件均為-18℃及以下冷凍保存,而冰柜溫度卻為-9℃至-15℃不等,未達到貯存要求。
冰柜里的小數點,是食品安全不可退讓的底線。嘉定區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建議查處相關行為,保障食品安全。相關行政機關在收到檢察建議后,已責令相關企業對違法行為進行整改,并建立長效機制,試點安裝互聯網溫控設施技術,開展非現場監管,探索利用遠程物聯網技術,消除食品安全風險。
“消費者往往更關注價格、品牌這些‘大標簽’,但真正影響健康安全的,恰恰是日常巡查、儲存溫度這些‘小細節’,更需要我們去關注。”承辦檢察官解釋道。
公益訴訟不是冰冷的法律程序,是可以觸摸的正義溫度,是細水長流的制度守護。嘉定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將持續緊盯那些“沉默的隱患”,進一步筑牢消費者權益保護屏障,全力營造安全、放心的良好消費環境,共同守護群眾美好生活。
原標題:《直飲水站巡查日期有貓膩,散裝食品信息標識缺失,冷鏈視頻溫度不達標……》
欄目編輯:顧瑩穎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郭劍烽 通訊員 陳紫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