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為殘障人士提供公益講解 陜西歷史博物館供圖
近年來,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施行一年多來,相關建設進程全面提速,并由滿足基本生活需求逐漸延伸至文旅、教育等領域。文化服務無障礙作為城市人文關懷的具象化呈現,既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也為特殊群體構筑起平等參與文化生活的溫暖橋梁。
近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博物館協會舉辦的“全民博物館:在無障礙和包容性方面的創新實踐案例”評選結果揭曉,來自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兩個案例入選,進一步彰顯了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重要場所——博物館在服務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上的作用及價值。
環境無障礙,隨心暢行
“各個展廳之間的切換很方便,有直梯和斜坡,輪椅能夠很好地通過和移動,對我們來說真的很便捷。”殘疾人王先生對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的無障礙設計贊賞有加。“展廳內部以平地為主,展柜的高度也充分考慮到我們的視線,在這里觀展順暢又舒心。”王先生說。
據悉,作為全景展現秦漢文明的專題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在設計伊始就提出“打造無障礙參觀環境”的理念,將無障礙展覽體驗、無障礙觀展路線、無障礙內容導覽等融入場館建設中,配備有完善的無障礙博物館硬件和軟件設施。
進入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寬闊的步道兩旁便是無障礙專屬入館通道。館內提供了多條無障礙參觀路線,特別設計的觀展動線突破傳統布局,通過緩坡銜接、平臺緩沖及高度適當的展柜、站牌,為輪椅使用者與兒童構建了安全流暢的參觀環境。
“文物展示臺從原來的水平展示調整為傾斜展示,展臺高度也保持在80厘米至90厘米之間,便于乘坐輪椅的觀眾、游客看清展品。”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相關工作人員說。
記者從陜西省文物局獲悉,陜西將繼續探索構建常態化無障礙博物館,為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構建更加包容平等的社會貢獻力量。
活動無障礙,文化體驗暖人心
“這場活動不僅讓我們感受到秦漢文化的魅力,也體會到陜西歷史博物館對大家的尊重和關愛,內心倍感溫暖。”在“尋美之旅——秦漢有禮無障礙文化體驗活動”上,殘疾人王女士說。
活動通過人與文物、人與環境的交互,充分調動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感官,讓包括特殊群體在內的廣大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秦漢文化的魅力。
近年來,陜西歷史博物館積極探索、開發各種針對特殊人群的社會公共教育活動,為特殊群體提供專屬教育活動空間;針對殘障群體,聯合殘聯、盲啞學校、醫院等單位和機構,研發無障礙教育活動項目并展開實踐。各類創新設計的互動項目,在豐富特殊殘障人士觀展內容的同時,增強了展覽的趣味性和體驗感。
“我們一直致力于提高社會對殘障群體的關注與重視,切實為有需要的公眾提供順暢的無障礙服務。”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業務管理科副科長郭瑋璐說。
2024年5月18日全面開放的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充分活化利用館區的建筑無障礙、信息無障礙和展覽無障礙設計,研發了“尋美之旅”系列無障礙文化體驗活動,同時分別聯合陜西省殘疾人聯合會、西安市盲啞學校和西安美術學院特殊教育藝術學院,為肢殘、視障、聽障等特殊群體開展教育活動實踐。去年8月至今,已經有400多人參與了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組織的無障礙線下教育活動,這些活動讓殘障群體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溫暖。
“我們將不斷加強與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合作、多開展活動,讓更多殘障人士平等參與、共享社會文化生活,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陜西省肢殘人協會秘書長王勇江表示。
數字無障礙,科技賦能服務品質
作為在全球范圍內有影響力的考古遺址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為了讓包括殘障人士在內的更多海內外觀眾擁有優質的文化體驗,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將科技與文化相融合,探索線上傳播的新方向。
自2017年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展“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與美國史密森尼學會、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機構和高校展開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數字無障礙項目。“秦兵馬俑數字教育”“秦陵兵馬俑云上課堂”“秦兵馬俑海外實景課堂”“VR云游兵馬俑”等利用數字資源和混合式教學方法,為海外觀眾和特殊群體提供沉浸式學習體驗。
其中,“秦兵馬俑數字教育”項目立足專業角度解讀文物。項目已推出3期,完成14個主題模塊內容,線上訪問量超過12萬人次,覆蓋美國主要城市。“VR云游兵馬俑”讓觀眾可以用電腦、手機或VR設備,沉浸式體驗虛擬展廳,殘障用戶和特殊需求用戶也可以通過多項無障礙功能獲得獨特體驗。
“一座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將利用數字科技持續賦能,在無障礙服務、文化傳播、教育和國際合作等領域深入挖掘,為文物資源的保護活化利用和講好秦俑故事提供無限可能。”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相關負責人說。
同樣,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在建成開放之初,就通過盲文展板、手語講解視頻、觸摸體驗等展項,綜合運用數字信息技術,為視障、聽障等群體提供優質文化體驗服務。增強現實的AR眼鏡服務和多感官體驗的4D影院,為殘疾人觀展帶來極大方便。
“從環境無障礙到信息無障礙,再到情感無障礙,無障礙理念引領博物館不斷完善場館空間設計、探索服務差異化,力求為有特殊需要的殘障人士提供便捷與溫暖。”陜西歷史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著力為殘障群體構建便捷且有溫度的文化空間,打造常態化無障礙服務機制,為包括特殊群體在內的廣大公眾提供平等享有文化遺產和博物館資源的機會和途徑。
2025年3月28日《中國文化報》
第6版刊發特別報道
《無障礙,讓文化服務更有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