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位于徐匯區桂箐路65號新研大廈B座3樓的中國音數協游戲博物館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上海剪紙”傳承人石勤玲,在這里向觀眾展示剪紙的魅力,指尖的舞動間,一張張彩紙變成可愛的游戲角色,引得現場觀眾驚嘆不已。
這場名為“游戲博物館里的剪紙奇境”的特展,由徐匯區游戲產業服務中心主辦,徐匯區楓林街道、悠星網絡與中國音數協游戲博物館共同支持,自3月22日啟幕以來,吸引了眾多玩家、從業者及市民前來觀展打卡。
步入展廳,光影交織的展陳設計將觀眾帶入了一個“破次元”的奇幻世界。人物角色吊旗區、游戲剪紙作品展區、其他剪紙作品展區以及觀眾互動打卡體驗區等,每一處都充滿驚喜。在游戲剪紙作品展區,一系列以《蔚藍檔案》人氣角色為原型的上海剪紙藝術作品尤為引人注目。“龍華妃咲”的旗袍上,龍鱗細密如發絲,在燈光下泛著金屬光澤;“朱城瑠海”的衣服褶皺則通過深淺套色呈現出立體光影效果,仿佛隨時都會從紙面走出,與觀眾進行一場跨越次元的對話。本次展覽還設置了周邊售賣區,引發現場觀眾的搶購。這種“文化體驗+消費場景”的模式,既為非遺傳承開辟了市場化通路,也讓二次元“谷子經濟”展現出文化附加值,成為上海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的生動縮影。
展覽上最重要的一幅游戲海報剪紙,是石勤玲耗時一個月,采用傳統套色剪紙工藝呈現的。她說:“比較難的是傳統剪紙的紙張顏色有限,而游戲角色里的人物色彩繽紛,尤其是發色,更是人物的標志,不能用‘平替’。于是我用打印機打印一模一樣的彩色紙張,利用現代科技彌補傳統技藝的問題。”事實上,石勤玲帶領的徐匯楓林剪紙團隊一直在進行探索創新。此次展覽就展出了《哪吒2》《鄭欽文,女王誕生》等新穎的剪紙。不過,石勤玲也表示,和二次元合作的剪紙有其獨特的難點,“最難的是給二次元人物肖像‘做減法’,先剪瞳孔、發梢等毫米級細節,再處理服飾大輪廓,非常考驗人的耐心”。
20歲的小魏玩《蔚藍檔案》已經兩年,經常和因游戲結緣的朋友們一起參與線下活動。此次活動現場,小魏背的包上還掛滿了游戲角色的徽章,一看就是資深玩家。不過,非遺剪紙對他來說是全新的體驗。跟著石老師,他剪出一幅簡單的窗花,小心翼翼地捧著感慨道:“原來每張剪紙都承載著匠心。游戲是我們年輕人喜歡的新事物,剪紙則是流傳已久的傳統文化。這種跨界的聯動非常新穎。剪紙元素在游戲里的出現,讓游戲內容更有底蘊,而今天這樣的活動,更讓我有機會深入了解傳統文化,一舉多得!”
原標題:《非遺剪紙邂逅游戲世界,共繪“游戲博物館里的剪紙奇境”》
欄目編輯:李緯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吳旭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