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立初期,為了緬懷烈士,撫恤其家屬,人民政府決定向烈士家屬頒發證書。需要說明的是,編號為“00001”的烈屬證頒發給了叢德滋烈士的遺孀。
叢德滋出生于遼寧鳳城。1928年,18歲的叢德滋考入東北大學學習師范專業。后來,由于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叢德滋不得不隨學校遷至北平。
國土大片淪喪,而國民黨當局卻無動于衷,叢德滋的心中滿是憤慨,他與廣大愛國學生一起,積極參與抗日救亡運動。
在此期間,叢德滋接觸到了我黨的主張,逐漸萌生出了參加革命的想法。
大學畢業后,叢德滋被分配至東北軍總部工作,他用手中的筆做武器,撰寫了大量反蔣抗日的文章,從而引起了國民黨特務的注意。
1935年,叢德滋被當局以“共黨嫌疑”的罪名逮捕入獄,后經張學良設法營救,才得以脫險。
令叢德滋意想不到的是,這場牢獄之災卻意外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此時正值東北軍調防陜西圍剿紅軍,叢德滋因文采出眾、思想進步,被張學良調入機要組。
西安事變后,東北軍總部先是被調往江淮地區,后被國民黨強行分化。包括叢德滋在內的許多人被遣散,這一變故令叢德滋進一步認清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真實面目,也更加堅定了他投身革命的決心。
抗戰爆發后,叢德滋與八路軍高層鄧小平等人建立了聯系,并接受組織派遣至甘肅蘭州開展地下工作。到達蘭州后,叢德滋利用自己的人脈,打入了國民黨軍,擔任政治部上校秘書。
他利用國民黨軍官的身份,創辦了《民眾通訊社》,并以此為陣地,積極開展抗日宣傳和情報工作,團結了大量進步人士,為抗日統一戰線做出了卓越貢獻。
1941年,叢德滋因身份暴露,不幸被捕入獄。在獄中,叢德滋受盡了酷刑,最終在1942年英勇就義,獻出了年僅31歲的寶貴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叢德滋犧牲時,他的女兒只有三歲。
由于叢德滋的工作高度保密,他犧牲多年后,家人仍然不知其具體下落,直至新中國成立,他的妻子王竹青仍在苦苦等待丈夫的歸來。
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經過多方查找,最終找到了叢德滋遺孀的下落,于是便有了開頭的那一幕...在黨中央的關懷下,叢德滋的妻子和女兒,都受到了妥善的安置。
1977年的一天,叢德滋的女兒叢丹,帶著那張編號為“00001”的烈士證書來到了北京,并受到了鄧小平的親切接見。
等聽說面前的這位中年婦女是叢德滋烈士的女兒時,鄧小平不由得回想起了那段塵封的歷史,他在細細打量了一番對方的面容后,感慨的說道:“你長得真像你父親啊”。
寥寥數語,既是對烈士后代的關懷,亦是對這位隱蔽戰線無名英雄的深切追念。 叢德滋的一生,是千萬隱蔽戰線戰士的縮影,歷史必將永遠銘記他們的功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