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視頻平臺,“工資卡是現金流,小生意是復利池”正成為年輕人新的財富暗號。“普通人如何抓住搞錢的準確時機”“就業環境劇變,未來哪個行業最賺錢”等經濟分析類視頻,在社交平臺也越來越得到年輕人的關注。
曾經高呼“躺平即正義”的年輕人,如今卻身體力行,通過幫人做PPT、手工編織包、貓咪絕育壞人表演等兼具實用與創意的輕資產項目,開展“微型創業”。
畢竟,在現實環境中,即使是小小的變現也是主動對抗未來不確定性的有益試驗。
尋找自己的“財富大模型”
在豆瓣小組里,一條“我發現好多東西已經貴到不值得再買了”的帖子引發上千條共鳴:二十塊的洗面奶和兩百的一樣;自泡茶代替奶茶;我有自己的貝果——堿面饅頭……而在某社交平臺,“攢錢”相關內容超過159萬條。
細觀這屆年輕人,“窮鬼是一種生活方式,搞錢是一種哲學”。節流成為他們管理生活的第一步,但不是最終目的。相比節流,他們更希望通過副業、用節省下來的零用錢微型理財,期待錢生錢。
打開閑魚,“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副業賽道也有用武之地。《2024閑魚副業產業帶報告》顯示,廣東、江蘇、山東是全國搞副業最火熱的TOP3省份,且各具地域特色。以山東為例,憑借對人情世故的拿捏,山東網友在閑魚最喜歡做的副業之一是傳授職場情商提升技巧。有售賣情商課副業的山東賣家主頁顯示累計賣出上千單,好評率達97%。
而在投資領域,《2024年輕人十大理財趨勢盤點》顯示,年輕人開始用壓歲錢或零用錢投資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等穩健產品,“渴望微賺”成普遍心態。
當然,搞錢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有人順遂,就有人收獲寥寥。跟風開“圍爐煮茶”店的大學生肖靜,生意勉強維持了半年就迎來了閉店轉讓。
而網友石林,因看到大神分享5天代寫賺足五位數的經驗貼后,心動不已,踏上代寫之路,可最終被“代抄1000字,5元”的冰冷現實潑了冷水。
還有用DeepSeek設計資產配置的學生曼華,盡管AI生成了一份“低風險資產配置方案”,她卻在執行時陷入迷茫。“系統推薦了標普500ETF和可轉債,可我根本搞不懂,更別提真金白銀投進去了。”曼華說。
年輕人一邊極致節約,一邊千方百計大方投資的行為看似矛盾,卻真實反映了他們對財富規劃的理性意識開始萌芽,他們正用力所能及的小事嘗試構建個人“財富大模型”。
“財富積累說到底,是一場時間、機遇、資源等的綜合考驗,千萬別冒進想賺自己認知領域掌控不了的錢。”有網友總結。在年輕人紛紛尋找自己“財富大模型”趨勢下,如何為他們搭建安全的“牛犢試練場”,正成為財商教育亟待破解的課題。
一場“牛犢試練場”
早在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彭興韻牽頭編著的《國民財商教育白皮書》就鮮明指出了我國財商教育的迫切。
所謂財商,是理財的智慧,包括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等理財觀念與正確使用、獲取金錢的理財能力,包含觀點、知識和行為三個層次。所以,簡單將財商理解為搞錢,是錯誤的。
當下,我國金融消費規模不斷擴大,但教育體制內針對財商教育內容卻嚴重短缺,也缺少嚴格設定的金融知識課程或者體系化金融技能培訓綱領作指導。這導致我國大部分普通投資者更可能面臨金融糾紛、金融詐騙威脅。由此,在教育部等部門推動下,諸多高校開始探索與金融機構合作,為學生搭建金融防騙、知識普及平臺,幫助學生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以首屆廣發證券杯全國大學生財商挑戰賽(以下簡稱“挑戰賽”)為例,該挑戰賽發起方廣發證券,通過聯合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發起了為期40天的全國性賽事。據了解,該挑戰賽已于3月1日面向全國所有高等院校在校生啟動報名,并將在4月14日至5月23日通過廣發元始股App開賽。
首屆廣發證券杯全國大學生財商挑戰賽
屆時,挑戰賽將以“模擬投資+知識PK”雙賽道設計直擊學生痛點。在模擬投資賽區,每位選手將手握100萬元模擬資金,在廣發元始股App上自由交易滬深A股、科創板等全品類金融產品,用真金白銀般的操作驗證投資策略。
知識PK賽區則化身金融版“智力競技場”,每天三場限時答題挑戰,從基金定投到防詐指南,每次挑戰都是一次認知升級。通過勝率較量,學生可在比賽過程中獲得更正確、體系化的財商知識。
縱觀整場賽事設計,它的精妙之處在于將枯燥的理論拆解為可感知的體驗。賽前,廣發證券投研團隊帶著“基金定投的數學之美”“ETF的套利玄機”等硬核課程走進校園,把K線圖邏輯拆解講給學生;比賽中穿插的線下投教活動,更能把證券市場規則等包裝成“校園生存秘籍”,讓00后在金融游戲中懂得觀察行業跌宕、風口巨變。此外,該公司還利用小紅書平臺發起“廣發證券校園合伙人招募”話題活動,分享“廣發證券投教基地”資源,為學生日常交流學習金融知識搭建便捷平臺。這種“理論-模擬-實戰”的賽事設計,呼應了《國民財商教育白皮書》強調的“知行合一”。當學生看著自己重倉的股票單日暴跌,風險管理就不再是紙上談兵。
畢竟,投資本身就是一場風險教育。年輕人在主動或被動觀察資本市場風云間,更能學會溯源數據、觀察規律,才更有可能在防騙、避險等方面擁有自己的觀點,避免“跟風”理財,而這也是這場“牛犢試練場”的意義。
本次挑戰賽在獎勵設置方面,廣發證券為冠軍提供最高5000元獎金及券商實習機會,參賽學生根據積分梯隊將可收獲豐厚獎勵。廣發證券數字平臺部總經理曲東榮表示,希望本次大賽能夠為00后打開金融實戰大門,幫助大學生筑牢金融知識基石,樹立科學財富觀念,讓金融素養成為終身競爭力。
培育耐心資本心智
《2021年中國財商教育行業發展研究》調研預測,2025年財商教育的覆蓋人群將達4.3億人、市場規模達616億元人民幣。
財商教育市場的蓬勃發展,也催生了不少亂象。在互聯網上,“靠教別人掙錢掙錢”“每年躺賺8萬”頻出,那些跳動的數字、“一夜暴富”的神話,催生了令人更加焦慮的心態。而這種現象背后,有年輕人財商教育需求的迫切,更需要關于耐心資本心智的深層建立。
與追求短期套利的“快錢”不同,耐心資本推崇“十年磨一劍”的投資理念,其投資周期延長至7-10年、要能容忍階段性虧損、注重技術壁壘而非財務指標。當“耐心資本”植入財富觀,財商教育的核心就從知識普及轉向心智重塑。而這,需要政策引導和市場規范,更依賴金融機構、教育體系與社會力量的協同。
如今,學校通過與金融企業合作,正努力將財商教育從技能培訓向價值觀塑造迭代。而“挑戰賽”恰恰通過模擬長周期資產配置實驗,讓學生在虛擬市場中體驗“非對稱回報”,培養風險控制與行業洞察能力。“挑戰賽”的設計根本也直擊“耐心資本”內核:用時間換空間,用認知對抗波動。區別傳統課程只聚焦基金定投技巧,廣發證券或能為校企合作開發新的財商教育提供新案例,培養學生時間復利觀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更早之前,廣發證券還發起過“廣發證券·KAB大學生微創業行動”。該項目就將財商教育與實體經濟嫁接,通過扶持創業,要求學生在創業計劃中融入科技、三農領域重點發展行業,嵌入長期發展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用耐心穿越“沉默成本”周期等財富觀念。
“我們歷經數千次實驗、數百次結構方程迭代,最終實現了從原型機的建模到樣機的試制,也完成了產品的落地到后續運營。一路走來雖有坎坷,但我們樂在其中。”上述行動參與團隊、西安交通大學“智鋰科技”項目負責人張志杰表示。
廣發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23年底以來,通過攜手全國120余所高校及培訓機構,舉辦了45場賽事活動,為3.3萬余名大學生及職場年輕人提供了了解證券業務和資本市場的窗口。未來,廣發元始股App將繼續發揮其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優勢,為年輕投資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共同開啟財富探索之旅的新篇章。
回看一場場校企聯合活動,廣發證券的關注焦點早已突破賽事或行動本身,從技能篩選到心智匹配,通過觸及財富管理底層邏輯的活動設計,在學生和社會層面傳播、培育長期、理性的投資環境。
投資,有失敗教訓,也有成功經驗,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主動或被動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在管理財富的同時,人們也有了管理人生的多元切口。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作者:馮實
編輯:馬敏
值班編輯:賈詩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